國產翻拍,又一次毀了金庸

金庸劇翻拍都沒能激起一絲水花,恐怕是國產劇第一次了。

話不多說,咱們今天就來聊聊近期上線的——《金庸武俠世界》。

這部劇改編自金庸影視化版本最多的《射鵰英雄傳》,從鐵血丹心、東邪西毒、南帝北乞、華山論劍、九陰真經五個單元來講述郭靖的成長之路,由五位導演分別執導。

其中,《鐵血丹心》單元由拍過騰訊版《三體》的楊磊導演。

先來回溯下射鵰的故事背景——

牛家村雪夜,全真道士丘處機殺金人,路遇郭嘯天和楊鐵心,結爲兄弟,並給二人尚在腹中的胎兒取名“靖、康”。

旋即不久,郭楊兩家就被牽連,遭遇慘案,妻離子散。

聽聞噩耗的丘處機尋人心切,與同尋人的江南七怪產生誤會,大戰一場,戰成平局。

最終雙方約定,丘處機尋找楊康,江南七怪尋找郭靖,分別收兩個孩子爲徒,十八年後於醉仙樓比武再定勝負。

在新版劇集中,故事節奏飛快,大幅省略了牛家村和郭靖在大漠生活的劇情,一開始便從江南七怪在大漠深處尋找到六歲的郭靖講起。

在七個師傅的精心傳藝之下,生性愚笨的郭靖功力卻毫無進展。

無奈十八年比武約定在即,郭靖也不得不前往。

這一路上,新版又提速了兩個重要劇情。

一是郭靖和黃蓉的相遇,彼時黃蓉還是一副被人追打的小叫花子,憨厚的郭靖出手相助,慷慨解囊,結下兄弟情誼。

二是穆念慈比武招親,反遭初入中都的楊康調戲輕薄,路見不平的郭靖拔刀相助。

這一插手,卻被牽涉進了楊康一家的恩怨情仇中。

穆念慈的養父穆易,正是楊康的生父楊鐵心,本以爲一家四口能遠離是非之地重新開始,但楊康不願相信這段過去,搬來救兵完顏洪烈,試圖挽回母親。

剛烈的楊鐵心夫婦以死相逼,雙雙殉情。

從此,原本起點相同的郭靖和楊康,人生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

在金庸的原著中,楊康作爲郭靖的人生對照組意味十分明顯,郭靖駑鈍木訥,楊康聰穎精明,郭靖俠肝義膽,楊康狡黠自私,貪戀富貴。

當郭靖即將在黃蓉和江南七怪的啓發下開啓大俠的傳奇生涯時,楊康卻在毀滅的路上越走越遠,直至走向死亡終點。

射鵰故事中,郭靖是毫無疑問的高光主角,楊康是死不足惜的反派角色,但這一版有意挖掘支線人物的過去,從現代視角去還原楊康的悲劇一生。

當年懷有身孕的包惜弱走投無路,接受了完顏洪烈的庇護,這一呆便是十八年。

重情重義的包惜弱能拋下一切榮華,可對於從小接受金人文化、生長於此的楊康來說,得知身世時他的第一反應是抗拒與否認。

丘處機只知苛責,痛罵他難捨榮華,生父楊鐵心痛感失望,大加貶斥。

一場命運的捉弄讓生在忠義之家的楊康認賊作父變成了金國王子,讓十惡不赦的完顏洪烈變成了他的父親。

從這個角度看,始作俑者並非楊康,但世人卻偏愛把矛頭指向他,他身上的無力、悲涼和矛盾由此被放大。

其實,在射鵰故事早已深入人心的前提下,深化支線人物形象的做法可以讓人耳目一新,給金庸宇宙增加新的解讀空間。

但《金庸武俠世界》沒做好的地方在於鋪墊不足。

早在83版射鵰英雄傳中,楊康的悲劇人生就得到了較大程度的拉長,廣受好評。

那部劇中將楊鐵心與包惜弱在牛家村的昔日生活、兩人意外重逢、最終殉情的經過細緻描摹了出來,也給予了楊康得知身世之謎後心路歷程的展現空間,所以觀衆能充分理解楊家人的兩難痛苦,感受到楊康身上的悲情。

反觀《金庸武俠世界》,因爲故事節奏加快,刪減了牛家村的大量前史,壓縮了楊康等角色的人生歷程,導致觀衆無法共情楊康,同時讓劇情主線從郭靖的巨俠成長之路轉移到楊康的悲劇人生上來,有些本末倒置。

這種短劇式操作還帶來了一個致命的問題,是郭靖的絕對主角形象隨之被矮化和削弱。

如果說楊康身上的劣根性源於完顏洪烈的薰染,那麼郭靖的俠義之氣則來自母親李萍和七位師傅在大漠中十幾年的悉心教導。

原著中樹林一場惡戰,江南七怪誤以爲郭靖拜梅超風爲師時,只有最相信他的七師父阻止了柯鎮惡的鐵杖,到了劇中卻與此相反,七師父欲除惡務盡。

然而以上前情不僅在新版中通通被略過,還遭遇了一定程度的魔改,從而讓郭靖的俠肝義膽變得不再具有說服性。

更令人無法接受的是,主角們的情感變化也異常粗糙,經不起細細推敲。

楊氏夫婦死後,江南七怪有意履行當年指腹爲婚的約定,撮合楊家養女穆念慈和郭靖,郭靖卻堅定表示自己愛的是黃蓉,但此時兩人在劇中的相處時間並不長。

還有比武招親遭遇楊康戲謔後,又遇到楊氏夫婦離世,穆念慈就愛上了楊康,吃過一頓面之後,楊康也傾心於穆念慈,感情進展之神速令人咋舌。

說完劇情,再來看演員選角,也有不盡人意之處。

此沙飾演的郭靖武戲不錯,文戲上受限於劇情的縮略人物情感詮釋略有欠缺,整體還算令人滿意。

包上恩飾演的黃蓉多的是古靈精怪、伶俐漂亮的形似,少了反叛乖張的氣質,以及堅韌果敢的俠女內核。

孟子義飾演的梅超風妝造太過現代美豔,武打戲軟綿綿,與走火入魔的魔女相去甚遠,週一圍飾演的黃老邪更是毫無瀟灑之氣。

武打戲的處理上,新版雖然不乏富有視覺衝擊力的武打場面,但有些不僅毫無新意,對劇情發展也並沒有推進作用,很多經典的打鬥場面也被削減。

其實回看83版的《射鵰英雄傳》,現在的我們或許常常會被粗糙的妝造、置景震撼到,但劇中的每個英雄乃至反派角色都有自洽的行事邏輯、獨一無二的過去和經歷,整部劇對俠義精神的理解、江湖氣息的呈現是精準到位的。

隨着技術的進步,國產武俠劇越來越“精緻”,卻失去了那股生猛、殺伐果斷的俠義氣息。

大俠們沒有風餐露宿的困頓,武打動作失真無力,反派總是莫名其妙地壞,好人總是無緣無故地好,演員隨性散漫,少有正義凜然之氣。

爲了最大化吸引觀衆,還要強行加入尷尬的愛情戲份。

如此看來,這部金庸翻拍劇的開局慘淡算是意料之中,希望後續劇情能有大的突破和反轉,給式微的國產武俠劇爭口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