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雙抗出海交易熱,8月三款交易總額超37億美元

(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 記者 劉靜怡)又一款雙抗藥物成功出海。9月4日,岸邁生物與Vignette Bio公司就雙抗藥物EMB-06達成授權許可協議。岸邁生物將以現金和股權的形式收取總計6000萬美元的首付款對價,並將有權收取5.75億美元的其他款項。

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注意到,今年下半年,國產雙抗密集出海,迎來一波交易熱。7~9月共5款藥物出海,主要聚焦於腫瘤領域,僅8月三款藥物的交易總額就超37億美元。

令人矚目的是交易價格,默沙東斥資13億美元引進同潤生物CD3/CD19雙抗CN201;嘉和生物將CD20/CD3授權給TRC 2004將獲得數千萬美元的首付款、高達4.43億美元的里程碑付款以及分層特許權使用費。而宜明昂科與Instil Bio就PD-L1 x VEGF雙特異性抗體達成授權協議後,將獲得高達5000萬美元的首付款和近期付款,里程碑付款更是超過20億美元。

雙抗藥物出海交易金額一直不菲,早在2022年,Summit斥資總額50億美元引進康方生物依沃西單抗(PD-1/VEGF雙抗),首付款達5億美元,這一數額一度刷新中國創新藥出海交易紀錄。

據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不完全統計,全球獲批且正常銷售的10餘款雙抗藥物,主要聚焦於血液瘤領域,在實體瘤和眼科領域等,也有產品涉及。這些藥物超半數都在近三年獲批,其中包括中國藥企康方生物獲批上市的兩款雙抗產品,這也意味着雙抗藥物研發迎來了集中收穫期。我國首個國產雙抗藥物卡度尼利單抗上市首年銷售額就突破10億元,而瞄準中國雙抗研發管線的,除上述提及的企業外,也包括羅氏、阿斯利康這類跨國藥企巨頭。

實際上,除雙抗之外,今年越來越多國產創新藥授權出海,靠BD(Business Development,商務拓展)尋求更大市場。9月6日,綜合開發研究院(中國·深圳)公共經濟研究所副所長何淵源告訴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對於藥企來說,“借船出海”適合那些資源有限,缺乏國際化經驗的企業。在何淵源看來,創新藥出海需要大量的人力、財力投入,此外,考慮到美國《生物安全法案》等國際層面的行動對業內帶來的不穩定因素,BD出海或成爲創新藥企業快速、穩妥進入國際市場的優選方式。

即便賽道火熱,雙抗出海之路並非一帆風順。今年,和鉑醫藥雙抗出海就曾遭遇退貨。8月8日,和鉑醫藥發佈公告稱,公司接到合作方Cullinan有關終止協議的通知,終止關於雙抗HBM7008在授權區域內的開發和商業化,原因爲合作方戰略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