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vs四大國外疫苗!李秉穎曝「第一期試驗」結果:別死板要第三期
▲世界各國仍在搶購疫苗,專家指出,國產疫苗可用性是可預期的。(圖/路透)
面對國產疫苗屢受質疑,專家諮詢小組委員李秉穎今(1)接受資深媒體人周玉蔻專訪時指出,許多懂疫苗的專家朋友都相當生氣,「怎麼有這麼多奇怪言論,還義正嚴詞?」他也藉此頗析國產及目前世界現有的其中4大廠疫苗,以品質保證來談,「蛋白疫苗是比較可靠的」,至於RNA疫苗或腺病毒疫苗則是搶速度用的,因爲設計簡單、製造容易,疫苗覆蓋率也可以快速達到指標。
mRNA疫苗/輝瑞、莫德納:李秉穎提到,RNA的最大問題就在於不穩定,技術上要克服不穩定的特點才能給予人類施打,雖然目前是有克服,但保存仍舊是需要考量的難關,且過敏性休克發生率較高的情況下,也增加了危險性。一般而言,施打疫苗會發生過敏性休克大約是百萬分之1,但RNA大約落在百萬分之3到5之間,因此打完一定要好好觀察30分鐘。雖然至今尚未看到有什麼不良反應出現,可是未來還不曉得,「還是讓人有點擔心」。
腺病毒疫苗/嬌生、AZ:李秉穎坦言,一開始其實不太看好腺病毒疫苗,因爲腺病毒是活的,而活的病毒打到人體後,雖然會產生免疫力,但也會讓身體產生腺病毒抗體,所以它打第二劑效果就不好,因爲第二劑腺病毒進入人體後,會被第一劑引發的腺病毒抗體中和、破壞。
▲專家強調,AZ疫苗效果雖差強人意,但還是值得接種。(示意圖/達志影像)
不過,第二劑加強反應雖不太好,僅能達到70%左右的效果,但差強人意,沒辦法達到90%也是因爲跟設計有關。李秉穎也說,腺病毒疫苗目前發現有血栓的情況,在西方國家的發生率差不多是10萬分之10到20,雖可說是罕見的併發症,但死亡率可能有30、40%,研究也發現55歲以下的女生容易發生。只是,疫苗本身仍是利大於弊,「還是值得去接種」。
基因重組蛋白疫苗/高端、聯亞:李秉穎提到,國產疫苗都是基因重組蛋白製造,缺點就是「做得比較慢」所以短時間內沒辦法造出幾千萬劑,但它是最傳統的疫苗,不像腺病毒或RNA,施打後會全身到處跑,就是打在肌肉,讓局部產生免疫反應,也不會預期有什麼過敏性休克或血栓發生。
至於在抗體部分,李秉穎透露,有看到第一期臨牀試驗中,抗體高度比起新冠病毒免疫者的血清抗體,還稍微高一點,這跟RNA疫苗的臨牀試驗是差不多的,「所以國產疫苗的可用性是可預期的」。他解釋,蛋白疫苗本身就是傳統的疫苗技術,而第一期抗體實驗就顯示不亞於國外疫苗,現在很多人一直在吵說要做第三期,「這東西有點無視於尤其臺灣緊急疫情」。
▲專家認爲,緊急疫情要用緊急手段。(圖/路透)
李秉穎強調,緊急疫情要做緊急手段,不能等國外慢慢分配疫苗或等待第三期實驗,世界衛生組織(WHO)因爲緊急疫情也開過幾次會要訂定保護性抗體標準,讓世界各國疫苗廠去遵循,目的就是想要用一個標準來評斷所有疫苗將來上市使用的許可。
李秉穎直指,「終極目標不是要做第三期」,其實輝瑞、莫德納都沒有完成第三期,因爲要蒐集2、3萬人去比較,還要花1、2年追蹤疫苗接種者。因此他們都沒有完成正式授權,目前緊急授權所繳交的僅是第三期的期中報告,而期末報告一段時間後纔會出來。
換言之,如果國產疫苗要做第三期,時間、地點及人數的種種衡量結果,應有調適性作法,李秉穎直呼「難道沒看到臺灣非常緊急了嗎? 還要一、兩年看到第三期纔可以授權?到時候疫情已經將近尾聲了啦」不要再古板死守一定要做第三期,現在不讓國產疫苗上市,等於「臺灣自打嘴巴」、等於是「自殘」的行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