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經濟》恐先解決這事 中國大陸經濟纔有救
有學者認爲,10年前,中國大陸的經濟成長動力,應該由不動產相關產業轉向消費導向。經過這幾年的時間,大陸房地產目前還是主要拉昇GDP的重要推手,因此,期間也累積不少債務,造成部分地方政府與建商的財務非常吃緊。
故北京政府開始要刺激消費,讓經濟成長可以慢慢不依賴不動產,例如,扶植先進的製造業等。但路透社認爲,中國大陸先要清理債臺高築的債務,還要解決經濟重組的問題。經濟學家指出,不管錢從誰的手中拿出來,例如銀行業者、國營企業、中央政府、民間企業或是一般家庭等,都會直接影響到大陸未來的成長動力。
2024新的一年,中國大陸喊出經濟要成長5%左右。跟今年差不多,但成長幅度卻不若之前。路透社表示,假如中國大陸債務狀況不改善,大陸的國家信用評等可能還會被調降,已跌到5年低點的陸股,應還會出現新低情況。
不過,不管北京高層未來要決定怎麼走,高齡化社會以及人口負成長,都是要列入考慮的。另外,地緣政治關係似乎愈來愈緊張,也讓外資不太敢貿然到中國大陸投資。
根據估算,2023年,中國大陸經濟成長可能有5%左右,超過不少全球主要經濟體。不過,這耀眼的GDP卻是靠投資所堆積出來的,中國大陸的輸出項目有超過40%用在投資上,是美國的兩倍之多外,很多跟製造業也是無關的。
路透社認爲,投資的甜美果實僅少數人享有,大部分中國大陸民衆是無感的,像是6月很多大陸青年找不到工作,失業率傳出高達21%就是其中一例。爲了圖溫飽,許多大學畢業的專業畢業生,只能從事不太需要技能的工作。
根據統計,中國大陸的家庭財產有7成左右都是建立在房地產上。因房屋礙於變現性的問題,故有不少大陸民衆只是紙上富貴而已。另外,拿目前較熱門的電動車產業來說,車商大打價格戰,價格愈來愈低下,很多周邊產業的大陸員工生計也受到威脅。
有些經濟專家猜想,若中國大陸步入像日本失落30年的經濟泥淖中,可能會還沒有發展起來就先陷入困境。不過,目前大多數的全球產業還是很依賴來自中國大陸的買家,像是非洲和拉丁美洲都寄望大陸人能採購自己的商品外,也能提供金援走向工業化。
路透社表示,中國大陸應該從改變經濟結構下手,但改革對大陸來說,卻沒那麼容易。以佔近半比例的農民工來說,若要跟城市居民一樣享受公共福利的話,代價可能會要經濟成長的1.7%,將對國家支出造成不小的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