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小學堂/美入侵伊拉克20週年 災難未止

二○○三年四月九日,伊拉克民衆和美軍拉倒巴格達市中心的海珊雕像。(美聯社)

本月廿日是美國入侵伊拉克廿週年。當年美國只用三週時間,便推翻了執掌伊拉克數十年的海珊政權。戰爭雖然已經結束,和平卻遲未到來,飽受戰火摧殘的伊拉克人民如今仍遭暴力衝突籠罩,讓這場戰爭成爲當代最具爭議的軍事入侵行動之一。

僅花三週 美快速打下巴格達

廿年前,美國布希政府編造情報,誣賴海珊政權握有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窩藏九一一恐怖攻擊主謀,二○○三年三月廿日向伊拉克宣戰,對首都巴格達展開大規模空襲。當天稍晚,英美地面部隊從科威特大舉入侵伊拉克,一路挺進巴格達。三月卅一日,美軍先鋒已攻抵巴格達南方約一百公里處,與海珊的精銳部隊展開激烈對決。

四月四日,美軍佔領海珊國際機場,將其改名爲巴格達國際機場。四月七日,美軍攻下巴格達的三處海珊府邸。四月九日,巴格達全城失守,伊拉克政府機關停擺,全國陷入混亂,各地武裝民兵與劫掠四起。倉皇出逃的海珊八個月後被捕,二○○六年遭伊拉克法庭定罪並處以絞刑。

伊拉克政府軍二○一六年攻進伊斯蘭國控制的大城摩蘇爾。(美聯社)

美軍撤離 伊斯蘭國大舉入侵

法新社報導,二○一一年美軍撤出伊拉克時,已有超過十萬伊拉克平民在戰爭和暴力衝突中喪生,美方則稱近四千五百名美軍陣亡,而伊國動亂還沒完沒了。激進組織伊斯蘭國(IS)趁美軍撤離、中東局勢混亂之際,大舉在伊拉克與鄰國敘利亞攻城掠地,伊拉克戰火重燃。二○一四年,伊拉克近三分之一領土遭伊斯蘭國攻佔。

伊拉克政府向國際求援,在美國與伊朗出兵支援下,伊拉克當局在二○一七年收復被IS佔領的全部領土,但IS殘餘勢力至今仍在伊拉克各地發動零星攻擊。

青年失業 內政貪腐問題嚴重

多年暴力衝突已深深改變族裔與宗教組成複雜的伊拉克社會。聯合國說,伊拉克少數族裔亞茲迪人長期遭受種族滅絕迫害,而一度爲數衆多的伊拉克基督徒也大量逃往鄰國或西方,導致伊拉克基督徒人口銳減。

此外,巴格達當局與北部庫德族自治政府之間的緊張關係也持續升溫。

根據聯合國數據,儘管伊拉克擁有豐富的原油及天然氣資源,現在國內人口卻高達三分之一陷入貧困,青年失業率達三成五。

此外,伊拉克貪腐問題嚴重,根據國際透明組織公佈的「全球清廉印象指數」排名,伊拉克在一百八十個國家中位居第一百五十七名。而國內基礎設施毀壞、斷電、水資源匱乏以及氣候災害等,也都是伊拉克急待解決的問題。

伊朗介入 擴大對當地影響力

美國入侵伊拉克所造成的最大意外之一,便是伊朗對伊拉克政局影響力大增。

伊拉克和伊朗一樣,多數人口是什葉派穆斯林。海珊卻是遜尼派,靠着高壓手段扶持遜尼派勢力當政,壓制什葉派。海珊政權遭美國推翻後,什葉派乘機掌權,和同屬什葉派的伊朗加強經貿往來,讓伊朗對伊拉克政治產生影響力。

智庫「華盛頓研究所」研究員馬利克指出,伊朗介入,讓什葉派政黨集團逐漸掌控伊拉克政壇,相較之下,原本就居於少數的庫德族及遜尼派因內部爭執分裂,逐漸喪失在政壇中的位置。

如今伊拉克國會由親伊朗政黨控制,伊朗政府支持的前民兵聯盟「人民動員」逾十五萬民兵如今也編入伊拉克政府軍。美國推翻海珊,反而讓反美的伊朗擴大在伊拉克和中東的影響力。

法國前總理克里蒙梭曾說,戰爭是一連串災難累積而成的勝利。英國衛報說,伊拉克戰爭卻完全相反,美軍迅速勝利,卻引發一連串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