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油價爲何難漲也難跌

近兩年內,國際原油價格走勢基本在每桶70美元至90美元的區間震盪。支撐油價上漲的主要原因在於駕駛需求升高、颶風中斷油氣生產、原油庫存減少等;而抑制油價上漲的主要因素包括需求增長接近頂峰、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石油產量繼續提升以及電動汽車普及等。

近兩年內,國際油價基本上在每桶70美元至90美元的區間震盪,即便受中東地緣政治衝突仍在惡化以及紅海危機持續、夏季庫存減少、美國貨幣政策前景不明等因素影響,原油價格走勢在短暫的忽起忽落後就會自我修復,被市場那隻看不見的手所操縱,迴歸均衡。

先看油價爲什麼跌不下來。

夏季歷來是駕駛旺季,汽油需求十分強勁,通常會推高油價。美國旅遊協會預測,7月6日這個週末將有創紀錄的7100萬美國人出行,這一數字甚至高於疫情前的出行人數。旺盛需求成爲近期國際油價連續上漲的主因。爲此市場分析師認爲今夏國際油價可能達到每桶90美元。

其他季節性因素還有颶風。目前颶風“貝麗爾”正在加勒比海東南部肆虐。雖然不太可能對美國墨西哥灣上游和下游的關鍵油氣基礎設施構成直接威脅,但非常活躍的颶風季節通常會局部中斷墨西哥灣沿岸的油氣生產。

與此同時,庫存減少也助推了油價。美國能源信息署估計,截至6月底,原油庫存將大幅減少1220萬桶,同時燃料庫存也有所減少。美國石油協會認爲,每週庫存下降幅度達到900萬桶之後,油價將維持在兩個月來的高位。

當然,國際油價保持堅挺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會讓油價上漲到什麼程度纔會取消減產?正當煉油廠爲迎接夏季高峰而加大產能之際,OPEC和俄羅斯的原油出口出現下降,導致市場供應比預期更加緊張。最新數據顯示,上個月全球石油出口減少100萬桶/日,其中沙特佔了一半,海灣國家和伊拉克的出口量下降,部分原因是中東持續的熱浪導致夏季原油消耗殆盡。

也正因如此,目前華爾街風投似乎已經轉變風向,相信油價上漲還會持續更長時間。著名“多頭”代表渣打銀行發佈研究報告稱,倫敦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今年有望突破每桶90美元。理由是基於供不應求的基本面。該銀行預計全球石油供應將在今年三季度出現短缺,並蔓延至四季度,進一步給庫存帶來下行壓力。短期內,價格技術指標和油價水平是最重要的看漲催化劑。

再看國際油價爲何漲不上去。

首先是有限需求制約油價上行。國際能源署在近期的一份報告中預測,石油需求增長將在不到6年內達到峰值。準確預測石油需求的未來和供應關係幾乎不太可能,但一些動向值得關注。比如說高歌猛進的美國石油生產近來出現放緩跡象,亞洲石油進口需求仍在上升,到2045年,主要經濟大國的能源結構將以非碳氫化合物能源爲主等。這些複雜因素再結合世界經濟疲弱前景,綜合起來看,需求增長有可能在兩三年內接近頂峰。

其次是供應端的變化耐人尋味。儘管由歐佩克成員國與非歐佩克產油國組成的“歐佩克+”(OPEC+)作出承諾,但OPEC石油產量仍在繼續提升。一項市場調查顯示,6月份,OPEC12個產油國的原油日產量爲2670萬桶,比5月份增加了7萬桶。其中,尼日利亞石油日產量估計增加了5萬桶。同時,不受OPEC+協議約束的伊朗6月份石油日產量升至320萬桶,創下5年來最高水平。此外,OPEC第二大產油國伊拉克上月石油日產量雖然減少了5萬桶,但仍繼續超出其生產配額近20萬桶/日。

這就引發一個問題,如果國際油價長期難以突破每桶90美元,OPEC有沒有可能再次減產干預?6月初,OPEC+將每日366萬桶的減產協議延長至2025年底,還宣佈將再延長每日220萬桶的減產協議至2024年9月底。這些減產加起來約佔全球石油需求的5%到6%。OPEC+聯盟中的兩個主要價格推動者沙特和俄羅斯,一直在追求更高油價以幫助實現國內預算平衡。有專家分析認爲,沙特如要實現2024年財政盈虧平衡,需要每桶96.17美元的油價支撐。俄羅斯實現財政收支平衡所需要的原油價格可能達到每桶115美元。現在看,減產提價是唯一的辦法,這一策略顯然與國際上主要石油消費國的目標相沖突。

最後是電動汽車普及的影響。這是個複雜課題,雖然短期電動汽車市場出現一些反覆,但長期看電動汽車的普及仍是大趨勢。今年以來,全球電動汽車的普及正在放緩。特斯拉二季度的交付量低於預期;通用電動汽車雖然銷量增長了40%,但仍是虧損銷售。消費者意願也在發生變化。根據麥肯錫的調查,近一半的美國電動汽車司機願意重新選擇內燃機汽車,其他發達國家則有29%的人改變了對電動汽車的看法。由此看來,電動汽車的發展對石油需求的衝擊沒有想象中那麼迅猛。

美國能源信息署預測,電動汽車使用的增加、新型清潔能源技術以及更廣泛的能源效率政策,共同描繪出石油需求的增長曲線,預計將在2030年達到穩定狀態。(作者:翁東輝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