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能源集團發力新能源:最新裝機規模破1億千瓦 醞釀400萬千瓦資產整合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曹恩惠 上海報道
7月2日,千億市值的“A+H”股清潔能源運營商龍源電力(001289.SZ、00916.HK)股價再迎上升。截至收盤,該公司總市值已經達到1534億元。
此前,龍源電力發佈公告稱,控股股東國家能源集團擬啓動向其注入部分新能源資產的工作,預計涉及400萬千瓦(即4GW)裝機規模。
而就在日前,國家能源集團剛剛宣佈,該集團新能源裝機併網規模突破1億千瓦(即100GW),提前一年實現了“十四五”規劃目標。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作爲有着濃重“能源轉型”屬性的央企,國家能源集團目前擁有中國神華、龍源電力兩家“A+H”股上市公司,以及國電電力、長源電力、龍源技術、英力特等A股上市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該集團旗下上市公司頻頻釋放發力新能源業務的信號,共同助推這艘新能源鉅艦駛向深海。
向千億子公司注入新能源資產
龍源電力是國家能源集團旗下市值最高的新能源上市公司。2022年1月24日,該公司通過發行A股股份換股吸收合併內蒙古平莊能源後登陸深交所。
在國家能源集團的體系中,龍源電力發揮着最主要的新能源載體作用。
根據2022年回A時的重組交易報告書,三年內(2022年至2024年)龍源電力將通過資產重組等形式,持續推進集團內存續風電資產注入與火電業務整合。其中,截至2021年上半年,其帶注入風電資產超過20GW、火電資產約1.88GW。
新能源資產整合,是過去幾年龍源電力的看點之一。
經過近三年時間的發展,龍源電力在繼續穩坐全球最大風電運營商之位時,其新能源資產規模不斷擴大。截至2023年底,該公司裝機容量爲35.59GW。其中,風電裝機量爲27.75GW、火電裝機量爲1.88GW、其他可再生能源裝機量爲5.96GW。
受此影響,風電收入成爲龍源電力最大的營收來源。
財務數據顯示,2023年,該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76.42億元,同比下滑5.57%;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62.49億元,同比增長22.27%。而在今年一季度,龍源電力則保持營收和淨利潤的平穩增長,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爲23.93億元。這其中,風電業務營收佔比超過七成。以2023年爲例,該公司風力發電貢獻營收約275億元,佔比72%。
事實上,此次新能源資產的注入依然是在執行公司與控股股東簽署的《避免同業競爭協議》內容。
根據公告,國家能源集團擬將下屬部分省公司體內符合注入條件的新能源公司的股權,預計新能源裝機規模約400萬千瓦,初步計劃分批註入龍源電力。
聚焦新能源發電主業已經成爲龍源電力的核心發展規劃。2023年,該公司新增資源儲備54GW,其中風電24.7GW、 光伏24GW、抽蓄及儲能5.4GW,均位於資源較好的地區。在今年,其計劃開工建設新能源項目10GW、投產7.5GW。
“根據公司‘十四五’期間裝機目標及2024 年投產規劃,2024年和2025年將分別投產7.5GW和11.5GW,迎來投產高峰。”西南證券指出。
提前完成“十四五”裝機目標
2024年6月30日,隨着國電電力陝北錦界光伏100萬千瓦(即1GW,下同)、寧夏電力靈紹直流配套光伏100萬千瓦等一批百萬千瓦級新能源項目陸續併網發電,國家能源集團新能源裝機規模正式突破1億千瓦。
數據顯示,在上述1億千瓦的新能源裝機結構中,風電裝機6228萬千瓦(即62.28GW),光伏裝機4213萬千瓦(即42.13GW),新能源裝機佔比達到31.4%。而按照國家能源集團此前提出的“十四五”規劃目標之一——力爭“十四五”末可再生能源裝機佔比超過40%,該集團今年底可再生能源裝機佔比將穩超前述目標,預計今年年底新能源裝機將突破1.2億千瓦。
需注意的是,依託於旗下各大上市公司平臺,國家能源集團正加速發展新能源業務。
例如,6月25日,長源電力在互動平臺上表示,該公司新能源項目建設正在按計劃推進,力爭實現“十四五”新能源發展目標;6月19日,該公司還透露其定增募資擬投向的10個光伏電站正按計劃推進,2023年新增新能源資源儲備277萬千瓦,其中風電項目110萬千瓦。
國電電力將2024年視作其完成目標規劃的關鍵之年。根據該公司今年4月份在互動平臺上表示,公司計劃獲取新能源資源超過1400萬千瓦,覈准1200萬千瓦,開工830萬千瓦,投產860萬千瓦,打造“路上基地化推進、水火周邊輻射、沿海風光延伸、境外三線佈局”的新能源發展新格局。
而按照國家能源集團2024年的整體工作規劃,該集團今年力爭新能源開工2800萬千瓦、投產2700萬千瓦。
不過,近些年來,由於新能源裝機持續保持高速增長,消納能力成爲眼下新能源進一步發展的主要制約瓶頸。對此,西南證券分析認爲, “由於綠電裝機多位於西部地區,而電力消費更多集中於東部經濟發達地區,存在區域的錯配,同時綠電出力存在時間和季節波動,與用電負荷存在時間錯配,因此消納能力成爲綠電發展的主要制約因素。”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今年以來,國家已經出臺多項政策來上調消納責任權重目標。
且隨着新一輪電改漸近,新能源入市交易預期強烈,價格機制完善將有望促進綠電企業進一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