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首張太空旅行船票開售 普通人花100萬元即可實現“太空夢”?

經濟觀察網 記者 鄭晨燁 國內首張太空旅行船票在網絡直播間一秒售罄,普通人最早或於2027年實現太空旅行。

10月24日18時,江蘇深藍航天有限公司(下稱“深藍航天”)在交個朋友淘寶直播間上架了兩張次亞軌道載人旅行飛船船票。據深藍航天董事長霍亮介紹,此次預售的飛船船票共計兩張,每張訂金5萬元,直播間售價100萬元。

據記者瞭解,該亞軌道飛行任務計劃於2027年執行,任務將採用深藍航天的可回收火箭與載人飛船的組合形式。飛船載人艙高約4米,直徑3.5米,配備6扇全景舷窗,每次飛行可搭載6名乘客或承載不低於1噸的實驗設備。整個亞軌道飛行過程約12分鐘,飛船將穿越卡門線(即地球大氣層與太空的邊界,離地高度100公里),並在太空中經歷不低於5分鐘的失重環境。

18點20分,兩張船票在直播間剛一開售,便顯示商品已經售罄。

(深藍航天亞軌道飛行船票 受訪者供圖)

在深藍航天淘寶店商品頁面,名爲“亞軌道飛船體驗服務”的商品標價爲5萬元,是此次旅行船票的訂金,尾款需購買者線下親至深藍航天北京研發中心簽署合同後支付。

發射流程方面,據深藍航天董事長霍亮介紹,乘客首先將乘坐專屬交通工具前往位於內蒙古額濟納旗的深藍航天航天港,進入航天港後,乘客將通過塔架乘坐電梯進入飛船艙內等待發射。

“發射時,飛船會經歷從緩慢起飛到加速上升的過程,這與宇航員乘坐載人運載火箭穿越大氣層的過程完全一致。在飛船到達最高點時,飛船與運載工具分離,繼續向上飛行一段時間,隨後開始下墜。”霍亮進一步表示。

在進入太空後,飛船將飛越卡門線,正式進入宇宙空間,屆時乘客將體驗到失重環境。“此時,乘客可以解開安全帶,漂浮在艙內,體驗失重狀態,可以看到地球的全貌,藍色星球和浩瀚的宇宙盡收眼底。”霍亮表示,乘客可以像宇航員一樣,在太空中漂浮、互動,體驗不同尋常的感覺。

整個失重體驗將不低於5分鐘,隨後飛船將開始返回地球。霍亮介紹:“在飛船重新進入大氣層後,降落傘會打開,飛船逐漸減速並最終安全着陸。”

(深藍航天載入飛船效果圖 受訪者供圖)

“能回得來嗎?”在直播過程中,記者注意到有消費者如是提問。

普通人進行太空旅行都需要哪些要求?深藍航天將如何確保亞軌道商業旅行的安全性?

對此,深藍航天董事長霍亮在直播間迴應稱:“我們提供的不是單程票,而是往返票。人的生命是最關鍵的,所以我們要確保大家能夠安全返回。中國在載人航天方面,一直保持了100%的成功率,這是我國航天技術和工程能力的體現。”

他進一步解釋稱:“在安全性方面,我們的飛船和火箭在設計上有着多重冗餘措施。火箭在每次飛行前會經過數百次測試,確保它能夠圓滿完成任務。同時,載人艙也具備多重安全保障措施,例如艙體邊緣配備發動機,上方配有降落傘艙,這能夠在緊急情況下實現逃逸功能,確保乘客的安全。”

“在飛船的降落過程中,我們採用類似神舟飛船的降落傘回收方式,這是目前最爲安全可靠的技術之一。飛船在返回地面時,降落傘會緩慢打開,飛船逐漸降落。同時,我們還設計了類似於安全氣囊或氣墊的緩衝裝置,配合發動機的反推,確保在着陸時乘客的安全。”霍亮表示。

記者還從深藍航天瞭解到,計劃參與該公司2027年亞軌道載人旅行的乘客,還需提前進行專業健康檢查,該公司建議乘客年齡介於18至60歲之間,飛行前一個月需參加相關培訓。

普通人進行太空旅行,在美國早已實現,2024年9月12日,搭乘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龍飛船執行“北極星黎明”航天任務的兩名機組成員,在距離地面約700公里的軌道進行了全球首次商業太空行走。

深藍航天方面向經濟觀察網記者表示,載人飛船在中國航天已經有很成熟的經驗,但是太空旅遊作爲旅遊、消費類項目,一直存在成本較高的商業化難題。

而可重複使用火箭成爲太空旅遊降低成本的關鍵,深藍航天已聚焦可回收複用火箭賽道數年,在這個細分領域一直處於領先水平。

據深藍航天方面介紹,2021年—2022年,深藍航天完成國內首次液氧煤油火箭垂直起降(VTVL)米級至公里級飛行,2024年11月公司將按計劃執行“星雲-1”運載火箭一子級高空垂直回收飛行驗證,將於2025年一季度實現“星雲-1”運載火箭的入軌+回收。

“2025年星雲一號火箭將進行多次回收複用試驗,2026年深藍航天載人飛船箭組合體也將進行數十次的試驗,確保亞軌道載人旅行的安全性、可靠性,並在2027年開啓正式亞軌道旅行商業化。”深藍航天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深藍航天執行總裁趙亞在此前接受記者採訪時亦表示,國內的太空運輸成本約爲每公斤6萬至15萬元,隨着火箭回收技術的成熟,深藍航天的目標是將這一數字降至低於3萬元。

版權聲明:以上內容爲《經濟觀察報》社原創作品,版權歸《經濟觀察報》社所有。未經《經濟觀察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否則將依法追究相關行爲主體的法律責任。版權合作請致電:【010-60910566-1260】。

鄭晨燁經濟觀察報記者

深圳採訪部記者關注新能源、半導體、智能汽車等新產業領域,有線索歡迎聯繫:zhengchenye@eeo.com.cn,微信:zcy096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