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旗下演講 | 以藝術之名,迎接未來挑戰
以藝術之名,迎接未來挑戰
藝31班 張樂晗
張樂晗進行國旗下演講
在這陽光明媚的早晨,我們齊聚在國旗下,共同感受這份莊嚴與神聖。作爲美術學院的一員,我深感藝術在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今天,我想與大家分享“以藝術之名,迎接未來挑戰”的主題,探討我們如何通過藝術專業的力量爲社會發展貢獻青春力量。
藝術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的,人類情感的獨特表達。如畢加索所說:“藝術是洗淨日常生活灰塵的水。”在美術學院的學習經歷讓我深刻體會到了這一點。自從我步入美術學院的大門,我就被教育要關注藝術與社會的聯繫,瞭解藝術如何記錄和推動歷史的發展。這不僅僅是通過古代或現代藝術的學習,更通過每一次的實際創作來體驗。每一幅作品和每一次設計都是自我挑戰的過程,通過不斷的實踐和創新,我們錘鍊自己的技藝,提高審美和創造力。
而我自己作爲藝術史論系的同學,不僅需要學習藝術作品的創作技巧和美學價值,更重要的是理解藝術作品背後的歷史背景、社會意義和文化價值。我們需要培育自身深厚的歷史知識、敏銳的社會洞察力和豐富的文化素養。通過研究藝術史,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藝術與社會的關係,把握藝術發展的脈絡,從而在創作中體現時代精神和社會責任感。
展望2050年,中國將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作爲未來的藝術家,我們需要藉助藝術創新來響應這一宏偉目標。如今,以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學生的身份,我們又應該做些什麼呢?
我們應當注重藝術與科技的結合,探索新的藝術形式和表現手法。當今時代,科技發展日新月異,數字藝術、虛擬現實藝術等新興藝術形式,正在成爲藝術界的新寵。這些藝術形式不僅能夠提供全新的視覺體驗,還能夠激發觀衆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推動藝術的創新和發展。
同時,我們還要關注藝術與社會現實的聯繫。藝術不僅僅是個人表達的方式,它還承載着社會責任。在我們的創作中,我們可以關注社會熱點,反映人民生活,用藝術的形式喚起公衆的情感共鳴和社會思考。通過傳達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對和諧社會的期待,對國家發展的自豪感。藝術作品可以成爲連接個人與社會、傳統與現代、中國與世界的橋樑。
最後,我們還需要培養國際視野,瞭解世界各地的藝術發展和文化交流。當前,全球化大勢不可逆轉,藝術已經成爲跨文化交流的重要載體。我們應當學習借鑑世界各國的藝術成果,推動中國藝術走向世界,同時也要將世界各地的優秀藝術引進中國,促進文化的交流與融合。
同學們,藝術是靈魂的工程,也是情感與智慧的結晶。讓我們以開放的心態,積極的態度,創新的精神,迎接未來的挑戰。讓我們用藝術來記錄時代,用藝術來表達情感,用藝術來推動社會進步。讓我們攜手同行,在藝術的道路上不斷探索,不斷前行,爲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我們的青春和智慧!
圖片 | 美術學院
文案 | 張樂晗
排版 | 王爍權
審覈 | 白玉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