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事如麻看人品
(合成圖/本報系資料照)
內政與外交息息相關。對大國而言,外交政策往往受到內政影響,對小國來說,難擋來自外部的壓力;此外,不管民主國家或威權體制,對外強硬通常是用來轉移內部挑戰的焦點。上回總統大選,蔡英文以「抗中保臺」讓不少民進黨的死忠含淚投票;此番,美國與中國有共識讓外力降到最低,拜登政府也表達對3組候選人沒有偏好。西線無戰事,正是選民表達自主意識的良機。
國民黨總統候選人侯友宜早先模棱兩可,所謂「非強國棋子」讓人有多方想像。等到獲得提名,爲了整合知識藍,提出「合乎《中華民國憲法》的九二共識」,高舉《中華民國憲法》爲「護國神山」來修飾「九二共識」,免得重蹈被民進黨大做文章的覆轍。戰術上,侯或許爲了固守深藍而猛打《臺獨黨綱》,然而,儘管韓國瑜列爲不分區首位,可否化解軍公教戰鬥藍的糾結?經濟藍又是如何想?
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捉摸難定,多年前飛象過河「親中愛臺」,試圖跨過李登輝向馬英九靠攏,也就是「務實臺獨工作者」;爲登九五之尊,改弦更張爲「和平保臺」。基本上,蔡規賴隨「四個堅持」,特別是以「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來定義臺獨。至於「中華民國的九二共識化」纔是風險,連結「九二共識」與「一國兩制」,不知是東施效顰或亡羊補牢。
民衆黨總統候選人柯文哲不願意捲入藍綠統獨泥淖,認爲現況是「不可能統一、也不可能獨立」,在「兩岸和平、臺灣自主」的大原則下,「兩岸一家親」是願景,而互相認識、瞭解、尊重、合作、諒解「五個互相」是互動的原則,中規中矩。他表示,根據《中華民國憲法》,領土分成自由地區、大陸地區,相當於李登輝;至於「外交政策將會依循總統蔡英文的路線」,應是跟老美表態。
坦誠而言,從早期的洋獨(A型臺獨)vs.土獨(B型臺獨)到臺獨、獨臺及華獨,不要說外人,臺灣的百姓也很難分辨。陳水扁在2000年大選前跟臺獨聯盟主席黃昭堂表態「歐吉桑,咱是仝(同)心」,只要能水漲船高,有沒有《臺獨黨綱》不是那麼重要;同樣地,從蔡英文到賴清德,本土社團對於民進黨始終如一,絕口不提臺獨。不管反共、反中,國家任人踐踏,究竟臺獨是什麼?
對於中國來說,「一箇中國」是大原則,「一國兩制」是實驗,「九二共識」是現狀。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在2016年演講表示,希望蔡英文「能夠遵守他們自己的憲法,臺灣與大陸同屬於中國」,可見,除了中華民族、華人國家、兄弟之邦、厝邊隔壁,對岸也在思考「一箇中國」的出路。小英爲了連任,把光譜可能選項強碰,「九二共識、一中原則、一國兩制」三位一體,治絲益棼。
如果說阿扁是借殼上市,小英則是併購民進黨,重要的是中華民國的權位,對岸只是草船借箭的工具;關鍵在於習近平的自我歷史定位,不知道會是戈巴契夫、葉爾欽或普丁。暫且不管外部因素,國事如麻,究竟牙套、牙橋或植牙,看人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