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戰會論壇》美國對臺「戰略清晰」的反作用力(蕭衡鍾)
裴洛西訪臺觸怒北京,美中臺三方關係再成爲全球焦點。(示意圖/shutterstock)
臺海在8月上旬成爲了國際焦點,先是美國聯邦衆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率領多位議員代表團到訪臺灣,而後中國大陸在「硬的一手」祭出了接連數天急風驟雨式的軍演進行反制與威懾,顯示共軍過去間歇式的「繞臺」與「擾臺」已經進階到了常態化的「圍臺」和「鎖臺」,軍演反制更甚於以往。
至於在「軟的一手」方面,中國大陸在軍演過後,也立即發佈《臺灣問題與新時代中國統一事業》白皮書來安定臺灣社會與民心。而在美中雙方這一來一往中,似乎是爲了展現美國對於臺灣「堅若磐石」的支持,又有5名聯邦參衆議員於8月14日晚間搭乘美軍軍機來到了臺灣。
美國對臺「戰略清晰」的邏輯與風險
在參議院外委會亞太小組主席艾德馬基(Ed Markey)帶領下,包含衆議員加勒曼帝(John Garamendi)、衆議員魯文索(Alan Lowenthal)、衆議員貝耶(Don Beyer)、美屬薩摩亞衆議員羅德薇(Aumua Amata Coleman Radewagen)在內,以及隨員與負責聯繫的海軍軍官於8月14至15日間訪問臺灣。
此訪問行程是美國國會議員出訪印太地區的一環,預計將會見蔡英文,並拜訪立法院、外交部、立法院外交與國防委員會、經濟部、國防安全研究院人員等,討論美臺關係、區域安全,貿易與投資、全球供應鏈、氣候變遷,以及其他與雙方利益相關的重要議題。
這架編號05-0730、呼號Spar11的美國空軍C40行政專機,上次曾作爲衆議院議長裴洛西訪臺專機的預備機,這次是8月14日下午5點7分自日本橫田空軍基地起飛,在6點53分飛抵松山機場。而在此敏感時刻,於日本外海的美國航艦雷根號(USS Ronald Reagan)則再次南下,目前位於沖繩以南海域、臺灣東部外海,雷根號此番行動也被認爲與8月14日參衆議員訪臺有關。
過去,美國不願對是否防衛臺灣明確表態,原因是過去判斷此一立場所代表的象徵性意義,遠超過實質上所帶來的嚇阻效果。然而,隨着美中在印太地區「戰略競爭」態勢的加劇,美國在預防颱海危機上已改爲採取「戰略清晰」的策略,目的在向中國大陸表態,當臺海發生戰爭時,美國將(will)介入,而不僅是可能(may)而已。
「戰略清晰」使中國大陸雖然不會誤判美國軍事介入臺海的承諾,但隨着臺灣的自主性提高,美國的「戰略清晰」政策的作法調整爲「雙重清晰」(Dual Clarity),強調不支持臺灣獨立,以期對臺灣有所節制。這其實就是卜睿哲(Richard C. Bush III)所稱的「不對稱嚇阻」(Asymmetric Deterrence),意指對中國大陸的「警告」高於「保證」。
美國對臺灣一旦改採「戰略清晰」立場,無異於把臺灣推向美中對抗的最前沿,阿拉旺商業諮詢公司的共同創始人紐頓(Alastair Newton)便將臺灣描述爲「世界上最危險的引爆點」(The World's Most Dangerous Flashpoint),並強調誤判的風險是不可忽視的。顯然地,在美國對臺灣越朝「戰略清晰」方向演變的同時,也要當心「物極必反」,因爲負面效應將由臺灣承受。
美中在臺海戰略風險管控合作
美國對於臺灣主權的觀點,向來採取一個相對模糊的方式來處理,拜登政府也是如此,一方面不主動去承認中國大陸的「一中原則」(One China Principle),另一方面又強調美國不會在臺灣主權問題上採取任何觀點,同時美國不會明確的要求臺灣或中國大陸必須要做出什麼顯著的進展,美國既不公開表示會協助防衛臺灣,但也不排除協防颱灣的可能性,而是隻強調會採取「必要措施」。
顯然,儘管美國總統拜登繼續視中國大陸爲「地緣競爭的最大戰略對手」,而對其保持強硬手段,且支持臺灣將是美國內部的趨勢與共識,但美國對於「中國大陸攻打臺灣是否會出兵協防」的議題仍舊採取模糊的態度,因爲東亞地區的和平與穩定對美國的利益十分重要。
不過,美國也希望可以找到一個方法去處理美中之間日益激化的「戰略競爭」,因此也會避免將中國大陸逼到牆腳。澳洲前總理陸克文(Kevin Rudd)便強調,由於美中兩國之間的競爭即將進入決定性階段,在這充滿危機的十年,美中之間的緊張關係都會加劇,這是不可避免的,但在臺海衝突的可能性可以藉由「有管理的戰略競爭」(Managed Strategic Competition)的框架,將「減少競爭」轉化爲「公開衝突的風險」。
雖然這將對美國與東亞地區的安全政策和行爲設定某些嚴格的限制,但將允許在外交、經濟和意識形態領域進行全面和公開的競爭。因爲中國大陸現在的戰略很明確,就是大幅提高在臺灣海峽的軍事實力,以至於美國不願意打一場可能會輸的仗,故拜登政府在臺海情勢上,應以上述框架來進行高水平的「戰略競爭」,在美中關係的「三個籃子」中,放棄「對抗」、降低臺海武力衝突的可能性,進行臺海戰略風險管控的「合作」。
(作者爲國立聯合大學助理教授,臺灣國際戰略學會研究員,國戰會專稿,本文授權與洞傳媒國戰會論壇、中時新聞網言論頻道同步刊登)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