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資首度入主民營銀行,股東多元化有望成趨勢
國資首度成爲民營銀行第一大股東受到關注。
8月12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發佈公告,批覆同意江西裕民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江西裕民銀行”)變更股權事宜,同意南昌金融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南昌金控”)受讓正邦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正邦集團”)持有的江西裕民銀行6億股股份。
受讓完成後,南昌金控取代正邦集團成爲江西裕民銀行的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爲30%。前者第一大股東爲南昌市人民政府。換言之,地方國資首次成爲民營銀行第一大股東。
“屬於市場化行爲。”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此次國資成爲江西裕民銀行第一大股東屬於正常的市場化行爲,業內一直有關於民營銀行放寬股東限制的呼籲,在民營銀行經營愈發困難、股權轉讓頻遭流拍的當下,引入多元化股東形態,放寬股東身份限制,有利於民營銀行行穩致遠,未來或有望成爲趨勢。
國資入主民營銀行首例
獲批籌建於2019年的江西裕民銀行,是江西省首家、全國第18家民營銀行,由江西省多家民營企業共同發起設立,註冊資本20億元。在此次第一大股東更替獲批前,江西裕民銀行由江西最大的民營企業正邦集團持股30%,後者爲第一大股東。
本次股權更替受讓完成後,正邦集團不再持有該行股份,將完成“清倉式”轉讓。新晉的第一大股東南昌金控將取代正邦集團的位置。
企查查數據顯示,南昌金控成立於2018年7月,註冊資本爲40億元,是南昌市產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市管國企)的全資子公司。南昌金控的第一大股東爲南昌市人民政府,持股比例爲91%。也就是說,地方國資將首次成爲民營銀行第一大股東。
此次國資入主民營銀行,引起業內關注。分析人士認爲,此個案主要是由於原第一大控股股東和民營銀行兩方都處於經營難續的情況下,股東不得不選擇退出股權。某地民營企業管理層人士對記者表示,雙方都出現資金緊張、資產質量受到考驗的難題,選擇退出並讓有實力的股東接手,對於雙方來說都是一個比較好的選擇。
正邦集團成立於2000年,曾是江西省最大的養豬企業,憑藉2019年、2020年生豬價格進入新一輪的上漲週期,正邦集團的A股上市主體正邦科技兩年分別實現出欄量578.4萬頭生豬、累計銷售生豬955.97萬頭,居於A股上市豬企第三、第二名。
不過到了2021年,生豬養殖行業遭遇“寒冬”,僅2021年、2022年兩年,公司淨利潤分別虧損188億元、134億元,累計虧損322億元。2023年,經過一系列重整措施,正邦集團遭“出清”,正邦科技控股股東變更爲江西雙胞胎農業有限公司。
與第一大控股股東同時陷入經營泥潭的,還有江西裕民銀行。財報顯示,2019年、2020年,成立之初的兩年,該行淨利潤均處於虧損狀態,直到2021年,才實現淨利潤0.62億元。但好景不長,江西裕民銀行2022年淨利潤又出現同比下滑,下降19.03%至0.5億元。
2023年財報一直處於“難產”狀態,此前已有不少業內人士猜測,江西裕民銀行2023年年報至今尚未披露,主要原因和其經營狀況不佳、不良貸款率提升速度較快有關,相關財務指標和會計師事務所尚未達成一致,導致年報遲遲不現身。
“地方國資接手江西裕民銀行,會爲民營銀行帶來更多發展機遇。”前述人士對記者說,地方國資相較於民營企業而言,具備較強的資金“兜底”能力。而當前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相對於具有資金成本優勢的大型銀行,民營銀行在發展中困難愈發凸顯,對於銀行來說是一件好事。不過未來經營狀況尚待觀察。
股東准入門檻難題
落地於2014年的民營銀行,出生起就被打上了“民營資本”的標籤,主要體現在控股股東身份限制上。
近些年來,隨着民營企業自身經營遇到瓶頸,不少民企出手拍賣手中民營銀行的股權,使得民營銀行股權頻遭轉讓。但無論股權如何變更,股東身份總是在民營企業之間流轉。比如,2020年時,天津金城銀行就更替過第一大股東,由360集團取代天津華北集團,兩者都是民營企業。今年1月,網商銀行也迎來首位新股東,民生人壽受讓10.96%的股份。
但隨着近年來監管趨嚴、不少中小銀行成長空間有限、民營股東自身經營受限等多重因素下,不少民營資本無法符合監管對民營銀行股東准入的資質要求,使得民營銀行股權轉讓的受讓方並不多見,多次出現流拍。
“對於民營銀行來說,股權轉讓找到合適的接手方一直是一個難題。”華東一位民營銀行高管對記者表示,一方面,部分民營銀行困於息差收窄、利潤下滑、分紅情況不佳等因素,股權接手方不多見;另一方面,監管部門對民營銀行股東資質審查較爲嚴格,往往受到地域、行業、資產規模等條件限制,即便找到了接手方,也因監管審查不過關無法順利受讓股權。
今年7月,梅州客商銀行17.6%股權被第四大股東超華科技擺上拍賣臺,拍賣價格相較於市場價打了9折,但最終無人出價限於流拍。衆邦銀行股權此前也兩度被拍賣,但最終因股東未通過監管審查,遭遇流拍。據記者不完全統計,19家民營銀行有10家成立以來出現過股權轉讓或拍賣的情況,多數因股東資質審查問題陷於流拍。(詳見報道《民營銀行存款利率“迫降”,息差縮窄下注資焦慮待解》)
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民營銀行股權變更申請遭到監管否決的,大多與受讓方財務資質未達到要求有關,比如要求接手方有龐大的資金流、淨資產佔全部資產比例等等。這就使得民營銀行發展愈發困難。
一家民營銀行高管此前撰文指出,受限於股東資質要求高,民營銀行資本補充約束明顯。近年來,大型銀行和股份制銀行資本基礎不斷夯實,呈逆勢走高態勢。而中小銀行普遍則在11%-13%間徘徊,資本補充面臨很多困難。尤其是民營銀行缺乏常態化的資本補充工具,而且股東准入門檻高,增資擴股難度大。
從現行條件看,一方面,民營銀行受限於30%的持股比例上限,雖有增資意願,但不能突破監管上限規定,造成權責不對等,挫傷股東投入資金資源支持民營銀行發展的積極性。“另一方面,新股東要符合民營銀行發起人股東資質以及‘兩參一控’等條件,實際符合受讓條件的股東不多。”該高管在文中指出。
基於上述背景,業內一直有應當適度放寬民營銀行股東資質要求的呼聲。比如,允許民營銀行引入符合條件的省外民營企業投資入股;在堅持民營資本控股的前提下,允許國資或其他混合資本參股民營銀行;放寬一般財務性投資的股東資質門檻,將所有股東須滿足監管要求的多項財務指標,改爲持股5%以上的主要股東須持續滿足上述要求。
股東多元化或成趨勢
此次民營企業“清倉式”退出江西裕民銀行股權,由地方國資南昌金控全盤接替、成爲第一大股東,被部分業內人士視爲民營銀行試驗十年的一次重大變化。
有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允許民間資本發起設立民營銀行是我國金融改革和完善社會主義經濟體制的標誌性事件,問世十年,民營企業資產規模從0發展到兩萬億,也面臨着不少經營困難,“但更替第一大股東性質是首次,會讓人困惑和混淆,未來民營銀行是不是都要打上‘國資’的標籤了。”
事實上,民營股東在中小銀行股權層面的退出已不鮮見,近年來地方國資接盤的趨勢也在加強。2014年~2017年,是民營資本入主銀行業的熱潮期,多家民營企業參股或發起設立銀行,主要集中在中小型銀行,包括城商行、民營銀行、農商行、村鎮銀行、農村信用社、農村合作銀行等金融機構。
“當時的民營企業,現金流較爲充裕,加上對銀行經營的高額利潤有追求動機,促使其有能力且有意願參與控股中小銀行。”一位從事銀行業研究的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
但隨着近年來民營股東自身經營受限等多重因素下,部分民資股東選擇退出中小銀行股權經營,主動或被動選擇減持,由具備實力的地方國資接盤,這把火此前在不少城農商行、村鎮銀行上燃燒,近期才蔓延到民營銀行身上。
今年5月,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浙江監管局文件顯示,該局同意浙江柯橋轉型升級產業基金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轉型升級公司”)受讓精功集團持有的紹興銀行2.88億股股份。受讓後轉型升級公司持有紹興銀行的股份比例約爲12%,將直接躍升爲第二大股東。公開信息顯示,轉型升級公司是當地國資系企業,由紹興市柯橋區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全資控股,實控人爲柯橋區財政局。
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主任曾剛認爲,當前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相對於具有資金成本優勢的大型銀行,中小銀行在發展中困難愈發凸顯。在此背景下,部分機構優化股權結構,引入更有實力的股東,是正常化的市場選擇。
有業內觀點也認爲,對於民營銀行來說,此次引入地方國資是對股東身份放寬限制,釋放出了積極信號。“這次放寬限制,允許其他類型的股東進入,意味着未來民營銀行的股東類型將趨於多元化,有利於民營銀行的發展。”多位民營銀行人士對記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