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校長:經常帶孩子旅行,孩子的優秀看得見,思維和格局不一般

優秀的孩子,一般都有較高的思想層次與較大的格局,而孩子的思想格局並不是只靠文化知識學習就能夠達到的,還需要孩子擁有更豐富、更多樣的人生經歷。

而豐富孩子人生經歷的最好辦法就是帶孩子“走出去”,去以前沒有去過的地方,去文化不同的地方,去陌生的地方。

爲什麼孩子普普通通,思維容易定格?

“孩子也不討厭學習,但爲啥成績總是上不去?”小左的媽媽有點發愁。

小左在媽媽的眼中,是個乖孩子,非常地聽話,在學習方面也是中規中矩地,從來沒有出現厭學的情況,並且也積極地進行課題練習,老師佈置的任務也是按時完成。

但是,小左的成績卻總是在中上游徘徊,始終沒辦法前進到班裡的“塔尖”位置。

再看小左的學習風格,一板一眼,規規矩矩,老師說什麼,小左就做什麼,就比如上課期間的知識點批註,老師讓寫在哪兒,小左是分毫不差。

在很多人的眼中,這種嚴格執行老師任務的孩子,不應該是班裡頂尖的學霸嗎,爲什麼成績一直無法達到“塔尖”呢?

小左的媽媽因此找到了一位從事兒童教育行業的朋友,而朋友在聽取了小左媽媽的話之後,表示:現在的教育風向更偏向於知識的靈活運用,對於孩子的多角度思考能力、知識點理解和運用能力等有了較大的要求,孩子如果只知道學習課本知識,而缺乏自主思維,缺乏較高的思維層次與思想格局的話,很有可能會在考試中失分。

“也就是說,你不能只讓孩子整天徘徊在‘學校——家裡’兩點一線,而是應該帶孩子多出門走走,這樣孩子的思維纔會更加靈活,思維層次纔會更高,格局纔會更大,它不僅會讓孩子的成績得到提升,還會對孩子的性格發展有很大的幫助。”

所以,如果你的孩子很“聽話、懂事、好學”,但成績總是無法突破,建議假期帶孩子出門走走,不一定非得出省,出市區才叫旅行,帶孩子逛公園、圖書館、海邊等,也是一次旅行,都能讓孩子收穫良多。

經常旅行的孩子,優秀顯而易見,思維層次和格局大不同

哈佛大學校長曾表示:經常帶孩子出門走走,孩子的層次和格局將會大有不同。

聰明的家長,往往會帶孩子多出門看看這個世界,讓孩子長見識,認識到世界的多面性。

薇姨每到孩子放假的時候,都會帶孩子出門旅行,根據時間的長短,薇姨會選擇不同的地方。

比如暑假的時候,時間充裕,所以薇姨就會帶着孩子去一些比較遠的地方,比如國外、大西北、大東北、海邊等等,讓孩子見識到不同的人文地理,體驗不同的人生經歷,接觸不同的人物習俗,讓孩子的見識不斷擴大。

如果時間比較短,比如週末、小長假期間,薇姨就會帶孩子去一些比較近的地方,就像省內景點、博物館、科技館之類的,路程耗時很少,接觸的都是本地文化和一些實踐知識,讓孩子從另一個角度來增長見識,優化思想,提高格局。

而薇姨的孩子,也是有目共睹地優秀,幾乎每次考試都是前三,並且一半以上都是第一。

在交際方面,薇姨的孩子也是落落大方,絲毫不怯場。在一些生活常識方面,薇姨的孩子也是手到擒來,非常熟練。

總之,薇姨的孩子在別人眼中,就是“別人家的孩子”,甚至薇姨自己也這麼看。

其實,這就是帶孩子出門走走的好處,讓孩子的思維格局更加出色,那種優秀是模仿不來的:

✔孩子的見識更廣

經常被家長帶着去旅行的孩子,真的和一般的孩子是不一樣的。經常去旅行的孩子,其見識會更廣。

而這個見識廣不僅僅是知道的事情多,還會幫助孩子形成一種獨特的審視視角,孩子以後在看待一些問題的時候,將更容易以一種解決問題的角度來審視問題,從而快速地找到解決問題的細節因素。

另外,孩子的見識廣,其實也代表着孩子的知識儲備更加豐富。相比在書本上學習知識,出門旅行學到的知識將會更加牢固,因爲看書只是從文字上了解了某些知識,而旅行卻會讓孩子從多角度來認識知識。

比如內地的孩子對於大海的認知,從文字上我們只能夠看到一些“廣闊無垠”之類的形容語句,孩子雖然知道大海是怎樣的,但是卻沒有任何感觸。

而當家長帶着孩子來到海邊的時候,孩子纔會真正地明白什麼叫做大海,爲什麼是“廣闊無垠”,纔會真正地瞭解到大海的真正特質。

所以,孩子出不出門旅行,真的會對孩子的見識產生極大的影響。

✔增加孩子的社會實踐經驗

孩子在旅行的過程中,將會面臨很多社會上的問題,而這些問題一般都是在家裡、學校所遇不到的,孩子就會在經歷這些事情的時候獲得更多的社會實踐,從而更加清晰地認識到如今的社會是什麼樣的,繼而增強孩子對於社會的適應程度。

社會實踐,是孩子健康成長的重要組成因素,孩子如果只學習,沒有社會實踐,那麼孩子長大之後很可能會成爲一個“書呆子”。

所以,我們作爲家長 一定要注意帶孩子多出門走走,同時儘量地讓孩子參與旅行中的一些事務,比如設計路線、乘車、買票、問路等等,讓孩子獲得更多的鍛鍊。

✔促進孩子的身心發展

孩子的身體發育和心理髮展,是促成孩子健康成長的關鍵因素。而帶孩子旅行,不僅對孩子的身體素質提升有幫助,對於孩子的健康心理環境建設也很有幫助。

在身體方面,旅行過程中的徒步、爬山等行爲,都能夠起到鍛鍊身體的作用,並且一般這種運動還是在孩子情緒比較積極的情況下進行的,所以孩子的鍛鍊效果會更好。

在心理方面,孩子每每接觸不同的人文地理、自然風景時,都會產生一種新奇感,而這種感覺就會讓孩子變得興奮、積極,孩子的心情會變得更好,從而讓孩子擺脫負面情緒的困擾,對孩子的心理髮展是很有好處的。這其實就是很多人所說的旅行“散心”效果。

帶孩子旅行注意這3點,大人孩子纔會都玩得高興

進行親子旅行,對於孩子的好處是很多的,但如果出門準備不足,或是旅行觀念錯誤,那也可能達不到良好的效果。

所以,爲了實現最佳的親子旅行效果,家長在帶孩子出門之前,有3個地方需要注意:

★提前做好旅行規劃

帶孩子旅行,就不能“說走就走”了,作爲監護人,我們需要對孩子的行程負責。所以,在旅行之前,一定要做好旅行規劃:

①規劃好目的地、路線、住宿、飲食,確保途中不會出現“斷點”。

因爲旅行的時候,我們是身在外地的,如果出現斷點,很可能就會導致一段時間的“流落街頭”,這將會大大影響親子旅行的體驗感,讓孩子的受益程度降低。

②提前準備好旅行期間需要用的東西,比如身份證、手機、充電器等。

說走就走的旅行,並不適用於親子旅行中,家長要爲孩子的旅行體驗着想,所以有些必要的東西都要帶上,不要嫌麻煩。

③制定突發情況應急預案。比如走失以後該怎麼辦、手機丟失之後該怎麼辦等等,這些都是旅行中較大可能會出現的意外情況,提前做好計劃,當意外真的發生時就不至於手忙腳亂了。

★具備正確的旅行觀念

我們要知道帶孩子旅行,是爲了讓孩子增長見識、活躍思維、提升人生經歷的,而不是“到此一遊”的。

所以,不可盲目追求“網紅打卡點”,不可總是“隨大流”,不能到處“買買買”,也不能夠完全按照大人的喜好來,而是要根據旅行目的來採取有利於孩子成長的行爲。

★旅行途中,注意抓住機會引導孩子成長

在旅行途中,家長要抓住一切的機會引導孩子成長,比如問路的時候,可以讓孩子去問,孩子如果不知道應該怎麼說,家長可以事先豐富孩子的相關交際知識,教孩子怎麼去做。

比如買東西的時候,可以讓孩子負責選擇、講價、對比等,從而健全孩子的金錢觀、價值觀等。

旅行中的很多細節都是有益於孩子成長的,家長不可忽視,一定要抓住機會。

寫在最後

現在是學業內卷的時代,但越是內卷激烈的時候,我們就應該越要認清學習的真諦,它並不是死記硬背,而是需要靈活運用,需要孩子們擁有較高的思想層次與格局,這樣孩子才能夠實現對於課本知識的真正理解,才能夠適應現在的教育風向,才能夠獲得更好的學習成績和成長成果。

(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絡,侵權立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