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口說詩:最舊也最新的音樂形式(沈政男)

口說詩是2023年葛萊美獎才設立的獎項,前兩年的得主是同一人:J. Vyl,艾維。(網路截圖)

2025葛萊美獎入圍名單公佈了,我突然在裡頭髮現了一個新的獎項:口說詩,spoken word poetry。原來,詩朗誦,也是一種音樂形式!

口說詩是2023年葛萊美獎才設立的獎項,前兩年的得主是同一人:J. Vyl,艾維。當然,還沒什麼人知道他,然而,以後這個音樂形式如果流行起來,他就會成爲始祖了。他怎麼表演?跟饒舌很像,有文字誦唸,也有背景音樂,也有一點節奏感與文字押韻,但,就不是饒舌!

其實,就是類似詩歌朗誦,只是,那些詩一開始就是爲了口說表演而寫,不是把寫好的詩拿來朗誦。寫來看的詩,跟用來念的,寫法還是有些不一樣,但表演形式很類似了。可以加音樂襯底,也可以不要,重點是要有詩句。

詩歌,最早就是口說的,在文字還沒發明,或者書寫不方便的古代,詩歌創作出來就是要念給別人聽。詩,爲什麼要押韻?就是爲了好記,也好念,大家聽了就跟着唸了起來,也背了起來。念來念去,其中音感比較強的人,就念出了音調,然後第一首歌就誕生了。詩,先於歌,而且是歌的基礎,從歷史與演化的觀點來說,應該是如此。

後來,歌走上了自己的路,就有了歌詞,很多時候先有了旋律,再配上歌詞,而歌詞,雖然看起來像詩,兩者還是有很大的差距。

基本上歌詞注重音樂性,也就是語文的聲音部分,包括節奏與押韻,而詩,最重要是文意的表達。

因爲口語詩與饒舌的類似,我於是把饒舌的歷史研究了一下,總算也弄清楚了,這一點幾乎臺灣沒什麼人提過。是這樣,饒舌起源於1973年的紐約布朗克斯區,有一個DJ叫Kool Herc,賀克,在街頭的音樂派對,把放克與靈魂音樂的貝斯與鼓點,也就是節奏的部分,抽離出來,在兩個唱盤上交替撥放,BuBuDaDa,BuDaDaBu什麼的,因爲拿掉了旋律與和聲,節奏被強調出來,哇,大家被鼓動起來,跳舞就更加帶勁了,而那些貝斯與鼓點的音樂片段,就叫break,後來稱作歇段。

問題來了,一直在那邊BuDaBuDa,B-box什麼的,也不是辦法,於是就加了歌詞進去,然後饒舌就出現了。加什麼歌詞?比一般歌曲更長,內容也包含更廣,特別是可以表達強烈情緒或複雜思想的文字,因爲用唸的可以念很多字。嗯,這樣的歌詞,其實就跟口語詩,很接近了。

饒舌的另一個起源,就是口語詩!1970年左右,有兩個重要團體與人物,一個是The Last Poet,最後的詩人,另一個是Gil Scott Heron,兩人把口語詩發行了唱片,受到歡迎,而使得口語詩這個古老的表演形式,成了流行音樂的一環。這時候,1973年那場布朗克斯街頭派對,尚未舉行。1960與70年代,是美國的民權運動年代,最後的詩人的第一場表演,就在1986年,黑人民權運動領袖麥爾肯X的生日那天舉行,而他們的創作主旨,當然也就跟政治與社會議題有關。

然後,歇段加上口說詩,饒舌就誕生了。舞蹈呢?霹靂舞怎麼來的?大家在街頭唱饒舌,相互對尬,嘴巴講來講去以後,就會手來腳來,相互推來推去,倒在地上,然後奮力跳起,就是了。

饒舌起源於1970年代的紐約,後來流行到加州,然後有一個團體叫LA Boyz,臺灣人後代,在1991年來到,或者說回到臺灣,臺灣人就開始唱饒舌了。

饒舌後來可怕地席捲流行音樂,但口說詩,嗯,饒舌的起源之一,還是留在原地,只有小衆的粉絲,然而,它不折不扣,仍就是一種音樂形式啊,也就是旋律與節奏這些音樂要素降到最低,只保留歌曲的文字,尤其是文意要素的音樂。爲什麼說是音樂?跟寫在紙上供閱讀的詩,還是有所區隔。

臺灣,還沒有口說詩這樣的音樂形式,甚至根本沒什麼人知道,其實,詩人瘂弦剛過世,你把他的代表作〈深淵〉拿來念,配上一點背景音樂(比如史特拉文斯基的音樂),就是非常吸引人的口說詩了,錄起來發行成唱片讓大家聽,應該也會受到歡迎。

葛萊美獎老早有口說文字的獎項,類似有聲書,蜜雪兒•歐巴馬就得過兩次,但口說詩的創設,是這兩、三年的事。(作者爲醫師)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