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臺海兵推:共軍圍臺斷氣、斷訊、斷電 佯攻之策(王志鵬)

美國總統拜登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舊金山會晤,會中習近平明確否認2027或2035年有對臺動武的計劃,仍重申和平統一,可是也不排除使用武力。(摘自新華網)

(模擬2025-2027臺海兵棋推演)

2023年11月15日美國總統拜登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舊金山會晤,會中習近平明確否認2027或2035年有對臺動武的計劃,仍重申和平統一,可是也不排除使用武力。然孫子兵法第三篇「謀攻」有云:「凡用兵之法,全國爲上,破國次之﹔全軍爲上,破軍次之…」﹔「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非攻也,破人之國而非久也,必以全爭於天下,故兵不頓,而利可全,此謀攻之法也。」對此用意完全符合,何須「真正攻臺」?

由於美中關係彼此的動盪不安,直接影響到兩岸臺海的穩定性,不論美國、中國與臺灣三方,對於現今到未來可能發生的衝突與變化,美國官方、智庫也都在進行政治與軍事上的各種不同形式的兵棋推演,意圖從中尋求獲知,以期能夠先行謀劃,避免最糟糕的情況發生,臺灣官方亦同,只不過大部分都列爲機密並不對外公開,或僅公開小部分結果,作爲國防愛國教育宣傳之用。

相對臺灣若干學者或智庫,也曾私下研討針對可能發生的情況,進行相關的推演與判斷,基本上以儘可能接近實際狀況、合理的邏輯思維和有限度不濫「發散」(Divergent)和能夠「收斂」(Convergent)的理哲來進行推導。

針對解放軍可能進行軍事行動的部分,概可分爲三個階段的時空背景,據此作者摘要如下,提供關心此議題的讀者參考(特別強調:以下論述皆爲模擬解放軍可能的作爲,並非真實的情況)。

第一階段:危機乍現(D日至D+7日)

爲因應近期美國持續軍售提供臺灣大量武器軍備,意圖於臺灣建立起地區火藥庫,除增加派遣現役美軍協助訓練臺灣之外,並同意美國高階現役將領與臺灣進行互動;美國參衆兩院更試圖提出「透過實力促進臺灣和平法案」(Taiwan Peace Through Strength Act),藉此透過立法加速對臺軍備移轉、強化美臺軍事共同訓練與規劃、成立至關重要的臺灣彈藥添購基金,以及回補重要武器的庫存等多管道,此舉恐涉及嚴重干涉所謂中國內政「核心問題」。

導致目前臺灣的若干頑劣臺獨分子,抱持「仗勢外力、恃寵而驕、意圖分裂」的不正確意識形態,罔顧以「九二共識」爲基礎的兩岸和平發展機遇,試圖進行分離對抗的舉動。

中共中央軍委會基於「先期積極部署、擴大封鎖成效、快速協助復原」的對臺軍事戰略方針,經軍委會決議,下達指令如下:

一、自D日起由東部戰區與南部戰區聯合組成演訓部隊,在中央軍委聯合作戰指揮中心戰略全局統領下,各戰區擁有具體戰略和戰役的指揮權;於臺灣周遭所劃定的7個演訓區域,進行海空聯合演訓(如圖一),第六區與第七區則是適時發射戰術導彈驗證成效,相關演訓區域精準座標,後續則由海事局公告。

二、中部戰區組成演訓支援與後備隊,協助演訓部隊演訓期間,阻止非演訓部隊之外力接近演訓區域進行偵察或演訓干擾。

三、演訓期間如有非本國演訓之無人機艦(具)進入演訓區域,演習部隊得予以間接干擾使其喪失功能或直接摧毀。

四、三艘航空母艦(山東號、遼寧號、福建號)各自組織戰鬥羣,分別於臺灣東部第五與第六演訓區域的外海(離臺灣東部海岸約800海里處),律定在西太平洋(菲律賓海東側外緣)北(面對沖繩)、中(面對關島)、南(面對巴士海峽)三個海域,進行例行性訓練與偵巡。

圖一:模擬解放軍於臺灣周遭所劃定演訓區域示意圖(作者王志鵬繪製)

第二階段:衝突開始(D+8日至D+21日)

由於第一階段演訓成效良好,決議進一步擴大兵力規模、演訓區域和演訓時間,以進一步驗證海空封鎖臺灣的成效。戰略目標:「先期部署圍臺、伺機轉變攻臺」。

據此,中共中央軍委會召開秘密緊急會議經決議,下達指令如下:

一、劃定臺灣周遭海、空域的海空封鎖區域(如圖二,依據臺灣防空識別區ADIZ所劃設)。

二、擬定臺灣本島東北方之安全通道,以提供在臺灣之外籍官員或人民撤離之用,惟依據實際需求情況限時開放(最多不得超過24小時)。

三、執行封鎖任務階段之初的基本原則,儘可能採取「灰色地帶」之軍事行動作爲,不直接採取軍事行動衝突,等待對方先行出手之後,得由「被動轉換爲主動、非軍事變爲軍事」行動。

四、非我軍之封鎖兵力,一律禁止進出(包含民航機艦)所劃定之封鎖區域,一經發現可疑目標,經識別之後,無人機艦(載具)立即予以摧毀,非無人機艦則要求立即轉向離開,否則執行警告射擊之後,非武裝將逕行攻擊癱瘓其行動,具有武裝立即攻擊摧毀。

五、如遇外力協助運送軍事與能源物資進入封鎖區域,立即進行攔檢,若不聽勸阻,得實施警告射擊,並進一步迫使其失去艦艇動力,飛行器立即返航。

六、若遇臺灣軍事機艦或外國軍力挑釁衝突,首先尋求優勢兵力掌控壓制,若對方開火襲擊,我軍得立即進行反擊,惟現場指揮官必須基於本身部隊和兵力的安全,主要消弭對方的威脅和攻擊能力,擴大反擊與全面性開火,由中共中央軍委會全盤掌控,由中央軍委聯合作戰指揮中心下令執行。

七、於西太平洋的三艘航空母艦戰鬥羣,立即轉變爲「反介入/區域拒止」的戰略/戰術部隊,火箭軍組織戰略和戰術打擊部隊全力支援航空母艦戰鬥羣;目的在於威懾、遲滯與癱瘓對方,致使其失去戰鬥力,主動退出衝突區域之外即可。

八、當兩岸衝突無可避免之時,中央軍委會隨即下達指令,由東部戰區和南部戰區的聯合封鎖部隊執行以下任務:

(一)切斷臺灣對外海底電纜。

(二)破壞臺灣南北電力之輸送。

(三)摧毀臺灣外海天然氣輸送管線與岸上儲存槽。

(四)摧毀臺灣民生通信重要基地臺與中繼節點,以及網絡傳輸線路系統。

(四)摧毀軍事戰備儲存油庫。

九、當臺灣擴大戰事,開始進行全面性攻擊時,中央軍委會得立即下達指令:

(一)施放無人攻擊機、發射長程多管火箭,火箭軍發射短程戰術導彈,攻擊臺軍西部機場跑道,岸置「指揮、管制、觀通、情報、監偵(C4ISR)系統與裝備;依據首波攻擊成效評估之後,再繼續執行第二波、第三波等攻擊。

(二)臺灣軍方已起飛之西部在空戰機,以岸基防空飛彈(S-400)全數予以擊落。

(三)針對臺灣海峽南北兩端與左營港、高雄港外海,發佈雷區實施佈雷(制動起停時間設定爲14天)。

(四)東部戰區和南部戰區的聯合封鎖部隊,保持於臺灣海峽南北端,以及臺灣東部岸置防空與反艦飛彈射程之外待命戰鬥。

(五)必要時可增派兵力對臺灣東部蘇澳港實施港口小區域佈雷,並摧毀雪山隧道進出口。

(六)派遣特戰部隊自臺灣西部北、中、南海岸實施滲透,針對上述攻擊目標,執行戰果效益評估和報告,並做必要的補充襲擊。

(七)持續監偵搜索封鎖區內,地面、海域和空中任何可能臨時搭起的通信或網路鏈,並給予立即性的干擾或即時摧毀。

十、待命執行跨海登陸之兩棲兵力與空中快速運送部隊,以及協助保障之打擊部隊,等候中央軍委會下令執行(如圖三)。

十一、對於類低當量戰術核武(如EMP電磁脈衝彈等)之必要使用,須經由中共中央軍委會緊急開會擬定,由主席同意之後,得下令執行。

圖二:模擬解放軍於臺灣周遭海空封鎖區域示意圖。(作者王志鵬繪製)

圖三:模擬解放軍對臺灣海空封鎖與打擊後,可能進行三棲登島行動之示意圖。(作者王志鵬繪製)

第三階段:事後復原(D+22日之後)

一、臺灣軍警方現有的指揮、組織、編配與制度,仍維持現狀不變,惟全力與大陸方面共同積極投入衝突之後的全面復原工作。

二、依據兩岸緊急政治協商,以預先準備的組織爲基礎擴大編組,立即派遣以下相關部隊前往臺灣進行協助復原任務:

(一)救援、搜尋衝突區域,受傷、失蹤和死亡之人員與遺體。

(二)依據臺灣當局之要求,立即給予所需要的醫療人員支援、設備與藥物。

(三)依據臺灣當局之要求,儘速派遣人員協助恢復全島電力、通信與網絡。

(四)管制並協助開放港口與機場的對外交通。

(五)以「和平方舟號」爲主的海上醫療團隊,立即啓程前往高雄港協助。

(六)如有必要,派遣適當數量的武裝警察部隊,協助維護臺灣復原期間的治安。

(七)適當管制、開放機場與港口,提供滯留臺灣未能撤離的外籍人士,搭乘所屬國所提供之機艦進行撤離。

三、東部戰區和南部戰區的聯合封鎖部隊,原定海域待命實施警戒偵巡,如見艦機遇難者,在保障自身安全之下,基於國際人道主義施以救援、即時醫療與後送安置。

四、東部戰區和南部戰區聯合指揮中心,密切注意臺灣內部可疑殘存之衝突、破壞活動或局部軍事行動,必要時經通報要求臺灣方面嚴正予以停止或阻止;如研判具即時攻擊之威脅危機時,得直接指揮兵力逕行摧毀。

五、召集、篩選、派遣大量軍事記者,跟隨各救援、協助、復原部隊,做好採訪紀錄,以作爲後續對內、外軍事宣傳之材料。

「慎戰」靠「智慧」、「全勝」靠「實力」

綜上所述,以模擬推演方式闡述各個階段可能發生的軍事衝突狀況;相信兩岸的人民都應該記得,至今流傳近2500年的中國經典古籍《孫子兵法》有云,始計篇:「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謀攻篇:「不戰而屈人之兵」。而當前北京對解放軍下達的要求準備則是「戰則必勝」。前者孫子兵法所云:是「慎戰」的上乘思想,靠的是「智慧」;而後者「全勝」的思維,不僅僅需要的是「決心」和「毅力」,但真正關鍵還是「實力」。

就本文模擬推演的內容有別於臺灣官方機密版的思維,惟官方之兵棋推演往往容易陷入自我的偏執;也相信必有好事者又會批評是爲中國來恐嚇臺灣人民;然在此再次鄭重強調,系提供「有興趣、有智慧、有理智」的讀者們更多元、更不同的視角,藉以進行腦力的激盪與思考;在政治、外交與國防軍事的作爲上,美國(日本)與臺灣應該如何因應和處置?以降低兩岸可能的衝突、避免戰爭、而能夠和平共存,這能否有更好的解答呢?

(作者曾任潛艦兵器長、作戰長、輪機長與潛艦訓練中心教官、博士)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