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臺積電就是計劃經濟的成果(黃智賢)
(示意圖/shutterstock)
美國把臺灣作爲對抗中國大陸的禁臠,抗中的第一線基地。用臺灣跟大陸對比,作爲妖魔化大陸,跟支持臺獨的理由。「你看!臺灣就是亞洲西方(美式)自由經濟的榜樣!」臺灣在科技界的地位,也變成美國每天高喊「保衛臺灣」的藉口。
但事實上,臺灣在經濟上獲得的成就,卻根本不只是自由經濟的結果。而是早年當政者觀察世界局勢,找出臺灣機會,長期規畫、扶持、干預的結果。可以說,臺灣就是靠計劃經濟,才能奠定經濟基礎,纔有長期亮麗的表現。如果臺灣走了美國忽悠全球的「自由市場」路線,臺灣不會有高科技產業,不會有半導體。甚至,可能不會有任何像樣的產業。這,是無法否認的事實。
亞當斯密的古典經濟學,主張自由放任,認爲市場有一隻看不見的手,會自動調整市場,政府無需干涉。然則亞當斯密的理論,早已經被後來的經濟學發展糾正了。因爲人類歷史證明,沒有所謂完美的市場。市場機制會經常性癱瘓、瘸了或是被操控。因爲資本主義的本質,就有內在的缺陷。
有沒有一個國家、政府、地區完全放任?沒有。從來沒有。每個國家跟政府,都時時刻刻用法令跟行政力在管理市場、調整市場。美國政府更時時干涉國內跟國外的市場。
隨便一個例子,最近波音陷入財務危機,幾乎要破產。結果美國參議員葛瑞姆強逼臺灣,花1400億臺幣買波音787。因爲波音是他選區的利益。而臺灣是美國的禁臠。這跟市場機制,有哪一點關係?
在貿易上,美國長期用301條款,以各種奇葩理由,對貿易對手製造貿易障礙跟成本。競爭不過了,就來一個301罰款。紡織業進口,還有限額。這算自由上場?
美國競爭不過,就以安全爲理由,對中國軟件公司的抵制,已經是每天都在發生的事。更不要說,對華爲的全球追殺了。那是市場經濟?那叫做輸不起。美國不準賣給中國晶片,設備,或是幫中國企業代工,那是市場經濟嗎?
美國逼迫臺積電去美國設廠,是市場經濟嗎?當然不是。事實上,臺積電基於企業自主,只想在臺灣跟大陸設廠。但臺積電並沒有自由選擇的自由。最後,只能在政治威逼之下,去美國設廠。
只能被迫上交營業數據給美國商務部。只能被逼去日本設廠,甚至被迫讓SONY入股。
然後國會通過,鉅額補貼半導體企業在美國設廠。這是自由經濟嗎?規定只要拿美國政府補貼就不能去中國設廠。這些,都是自由經濟嗎?當然不是。
再回頭看,事實上,連臺積電的成立,從頭到尾,就不是自由經濟的結果。臺積電設立於1987年。臺灣當局經過長期規劃,決定要發展半導體之後,從找技術,找人才,給免稅優惠,找資金,給土地,所有事情都是特事特辦。都是政府主導、推動、創設。
當時臺灣根本沒有多少人知道,半導體是什麼東西。當局找很多企業老闆投資,結果大家不是虛以委蛇,就是逃之夭夭,沒有人要投資。一般企業,也沒有那樣的技術,那樣的資本可以投資半導體。所以,當局最後,只能用政府資金、國民黨資金,再由政府出面,找飛利浦出錢。
臺灣設立科學園區,來培植高科技,包括半導體,都是計劃經濟。是政府決定,地點選在新竹。因爲新竹有臺灣清大跟交大,還有政府設立的工業技術研究院,可以源源不絕供應理工人才。臺積電根本是政府生出來的,跟市場經濟,沒有半毛錢關係。另一家半導體聯電,更是如此。
臺灣要發展半導體,更是蔣經國跟他的財經幕僚,在長期經濟計劃下所推動的。半導體之前,先發展了電子業。之前,推動鍊鋼廠、石化、塑膠,蓋了高速公路。之前,是推動紡織業。政府又蓋了加工出口區,用政策鼓勵出口。然後纔是建立科學園區,用各種政策鼓勵科技產業。
就連農業,也是長期由官方政策推動,扶持農業。從土地、技術、病蟲害、農業人才、補帖……哪一樣不是政府介入?可以說臺灣這70幾年的發展史,就是計劃經濟跟自由經濟的結合。
現在臺灣想搞的,是生技跟綠能。能不能做起來,是一回事。但是政策、資源、法令、補貼,都向計劃的產業傾斜。
事實上,美國、歐洲、日本……,就是各個國家跟地區,都有各種跟臺灣類似的機制,用政策扶持、培養各種尖端跟戰略產業。
包括對文化的扶持,跟對教育的扶持。只是有的成功,有的失敗。
但美國是這樣的。他自己時時刻刻扶持美國企業,認爲天經地義。扶持的手段,更可以到駭人聽聞的地步。但他卻老是要求別人,不準扶持自己的產業。他要進攻、佔領別人的市場的時候。就會來忽悠人,說全球化跟市場完全開放,政府不得介入,是宇宙真理。你信他,就完了。
歷史非常諷刺。有時候歷史又很悲催,只能任憑有心人惡意扭曲變造。如今,完全的自由市場,只存在烏托邦。所以,美國自己,就不是。臺灣如果走完全自由化市場經濟,早就成爲拉丁美洲。變成跨國企業壟斷、徹底控制的悲慘境地。
計劃經濟跟市場經濟的混合機制,纔是真實的世界。這一點,美國不想告訴你。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