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疫情下 文化旅遊產業的創新(馮國豪)
臺灣疫情三級管制降級後,文創產業界憂心未來政府振興產業措施未必能讓業者恢復元氣。圖爲宜蘭縣三星鄉天送埤森鐵文創園區的復刻板小火車,休息停駛了兩個多月後重新載客。(胡健森攝)
根據6月1日出版的《2020年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年報》統計,2019年文化創意產業家數及營業額持續成長。2019年臺灣文化創意產業總家數較2018年成長2%,2019年整體文創產業營業額年增加3.7%,達新臺幣9124.08億元,爲近6年來次高,顯示文化創意產業對國家經濟貢獻具有相當大的潛力。然而這是疫情爆發前統計,隨着疫情升溫,文化創意及旅遊產業也面臨諸多挑戰,因爲疫情導致實體活動無法舉辦,而文化部紓困措施對文創產業的幫助有限。
臺灣文創產業與旅遊產業結合甚深,疫情爆發以來雖然包含大陸客在內的國外觀光客銳減,但因爲國內疫情緩和,國旅市場也支持文創產業不墜。5月中旬國內確診人數暴增,疫情進入三級管制,使得偏重與旅遊產業結合的文創產業更是雪上加霜,讓人憂心未來政府振興產業措施未必能讓文創旅遊產業恢復元氣。
臺灣文化創意產業的特色是資本額低、平均從業人口少、創業或從業人口年齡較低,一旦產業衰退對青年就業影響甚大,且過去文創產業多數和地方產業與節慶活動結合,多屬於簡單的文化「加工業」,只是藉他人經驗把地方產品重新包裝,缺乏原創性,這是因地方上創意人才不足;其次文創旅遊產業行銷仍然集中於傳統通路,網路通路只侷促在網路平臺上架。因此筆者有幾點建議,希望疫情延燒期間,有助文創旅遊產業思考發展方向:
一、政府可透過競賽公開徵集地方文化產業相關影視劇本或企劃案,在暑假期間可透過競賽徵集影視劇本與行銷企劃案,可以豐富地方文創產業的內容,增加地方故事的多樣性。
二、透過線上教學培養對文創旅遊產業有興趣的年輕人加強網路行銷能力,疫情期間中央或地方政府應該安排線上課程,讓有心學習文創旅遊產業行銷的業者與年輕人學習,將文化產業提升爲「文化服務業」。
三、培養地方文化網紅,讓有興趣的年輕人做直播主銷售商品,將過去導覽人員或文創商品銷售人員培訓爲文化網紅,透過網路介紹地方文化,形成新的網路文創市場。
以目前疫情延燒狀況,今年暑假的旅遊與文化產業銷售市場將面對嚴峻的挑戰,臺灣的文創旅遊產業業者都具有強烈的彈性與生命力,缺乏的只是政府指引,希望上述的建議在疫情期間能給臺灣文創旅遊產業提供新的活力。
(作者爲退休教師)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