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數字導師”,希望還是隱憂
《韓國先驅報》11月26日文章,原題:AIDT:希望還是隱憂? 韓國計劃在2025年推出人工智能數字教材(AIDT)。該計劃的目標是藉助AI提供個性化學習,以縮小教育差距,減輕家庭對昂貴補習班的依賴。然而,關於AIDT的成本、執行方式以及AI對教育的潛在影響,引發了不少爭議。AIDT絕不是把紙質書搬到屏幕上的“電子化教材”。它是一位“數字導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進度和需求量身定製內容。對於進步快的學生,它會提供更具挑戰性的材料;對於需要幫助的學生,則給予額外支持。在一個長期依賴補習班的國家,這樣的技術或許能減輕家長的經濟負擔,讓更多學生享有公平的受教育機會。但願景和現實之間的差距卻讓人不得不擔憂。首先,依賴電子設備的學習模式是否真的有效?研究表明,長時間接觸屏幕可能會削弱注意力,並使學生失去深入思考的機會。有人擔心AIDT會適得其反,不僅無法縮小教育鴻溝,甚至可能讓差距更大。更何況,AI技術雖然先進,但它發展時間較短,尚未被廣泛信任。而現在要把整個教育系統建立在AI基礎上,着實讓人不放心。AIDT的推行方式也並沒有給人們帶來多少信心。許多韓國教師被排除在方案討論之外,更別提接受系統的操作培訓。此外,有人質疑,官員與教育科技公司之間是否存在利益輸送。這種不透明性讓AIDT的反對聲浪不斷。即便在學校內部,教師的態度也分成兩派:有些人認爲AIDT是有潛力的輔助工具,另一些人則認爲它可能威脅傳統教學模式。這樣的反對聲音並不讓人意外。韓國教育體系長期以來以應試爲核心,在這樣的環境下,死記硬背和大量練習纔是王道,而AIDT提倡的個性化學習和創造性思維似乎並沒有明確的考試“加分”效果。若現有的教育模式不發生根本性變革,AIDT很可能無法真正落地,最終難以帶來實際改變。不過,也不能否認AIDT確實有不少亮點。它可以通過大數據分析,在擁有數千名學生的學校裡,識別人類教師可能錯過的內容。當然,在小型課堂中,一名優秀的教師往往也能達成同樣效果。AIDT成功與否,在於韓國教育政策和理念能否隨之改變。這樣的系統有可能減輕教師和學生的負擔,讓課堂變得更有互動性和創造力。但如果它只是幫助學生刷題、備考,那它可能會成爲教育科技公司的搖錢樹,並增加學生和老師的壓力。(作者林雄,任伊然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