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森製藥終於兌現了承諾
(原標題:翰森製藥終於兌現了承諾)
2019年6月14日翰森製藥在港股上市的時候,給自己的定位是“一家創新驅動型製藥企業”。
當時的翰森這麼稱呼自己,確實頗有膽略。翰森起步很早,比起很多biotech來說是有積澱的,所以一上市就成爲港股醫藥板塊市值最高的公司。不過要說起創新藥企,當時的翰森還只是略有所成。
IPO時,翰森真價實貨的創新藥只有一款抗感染藥物,其他創新藥都還在CDE審批環節和臨牀環節。
可是翰森真的不含糊。2023年年報披露,翰森製藥去年實現營業收入101.4億元,比起5年前看似提升不大,但這錢裡三分之二都是創新藥收入,早就今非昔比了。
從滿手首仿藥到一口袋創新藥,翰森只用了5年時間,機動能力堪稱行業第一。
1、
從翰森披露的財報數據來看,過去幾年翰森一直很堅定地走創新藥之路。
2019年翰森收入86.8億元,大部分來自首仿藥。首仿要是放在10多年前是妥妥的“創新”,當年恆瑞的一招鮮就是搶着仿製過期專利藥,憑着這一手成爲創新企業的代表。
但2015年藥審制度改革後,配合醫保政策調整,一批biotech開始涌現,中國纔有了大量從0到1的新藥。
即使放到現在來看,都能體會到當時翰森抉擇的難度:如果死守首仿這條路,頂住集採的衝擊,同時開發更多首仿品種,翰森維持局面難度不大,也能算半個創新藥企;如果全力做創新藥,逐步放掉仿製藥業務,可能會沒辦法全身而退。
翰森沒有猶豫。藉着三代EGFR藥物阿美替尼的勢頭,明確全面擁抱創新藥業務。別的不用看,2019年到2023年翰森研發費用率幾乎提高了一倍,從12.91%增加到了20%以上。2023年研發開支接近21億元,同比增長23.8%
轉型過程一點都不輕鬆,翰森一方面要承受集採帶來的降價壓力,另一方面還要增加研發的投入。翰森儘管有強大的銷售班底,但在短時間創新藥也沒有那麼容易放量。很明顯能看出,2019年後翰森的淨利率有下降的趨勢,體現出轉型的艱辛。
阿美替尼是支撐翰森創新藥營收的絕對主力。PDB數據庫顯示,2023年一季度阿美替尼在全國樣本醫院銷售額是4500萬元,差不多是三代EGFR龍頭奧希替尼的60%左右。以此推算,2023年阿美替尼至少35億元。而且,目測這幾年增速都在50%以上
幾款國產三代EGFR裡,翰森的阿美替尼銷售額是排在第一的,遠超幾個同行,可見實力不俗。有這一個大品種打頭陣,翰森的創新藥轉型之路這幾年都比較順暢。2023年,翰森製藥第7款創新藥培莫沙肽注射液上市,目前這7款上市創新藥都列入了國家醫保目錄。
2、
短期來看,翰森並沒有大的生存壓力。2023年底,公司賬面上有224億人民幣的現金。在所有A股和港股上市的生物醫藥企業中,沒有一家企業的現金儲備能達到翰森的高度,即使百濟神州也只能屈居第二。
現金是biotech公司的命根子,在不少企業爲流動性發愁的時候,翰森儲備了足夠的糧草,理應有更好的表現。
2023年biotech出海成爲風潮,絕大部分以license-out形式輸出。國內很多企業沒有能力承受海外臨牀的高昂成本,這才讓外資購買方低成本拿到我們很多優秀管線,這樣的國際化並不能算特別完美。
翰森去年嘗試了產品BD輸出,授權給葛蘭素史克的兩個ADC都是行業內鮮有人做的,一個B7-H4靶點,一個B7-H3靶點,這兩個靶點的ADC全球都沒有品種上市,進度最快的是第一三共,今年1月宣佈B7-H3進入三期臨牀。
翰森其實還有另一條天賦發展路徑。
放眼望去,港股生物醫藥公司市值在百億港幣以下的俯拾皆是,更不要提在泥潭中進退不得的未上市biotech。國內醫藥兼併潮很可能在2024年到來,翰森是最有潛力的競購方。
這並非是天馬行空的想象。去年翰森拿下了德琪醫藥的塞利尼索在中國大陸的商業化權益,算是一次成功的品種引進合作,未來翰森的類似合作可能會越來越多。
當然這些都建立在翰森經營策略穩定的基礎上。今後,翰森應當會進一步壓縮仿製藥的比例,鞏固以阿美替尼爲核心的創新藥板塊,出海或者更多合作,都是可選擇的不錯方向。
從2019年上市到如今,翰森製藥目前是港股醫藥企業中市值排名前三位的,和百濟神州、藥明康德站在一起。這匹平時不太被人注意的大白馬,該到衝出頭陣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