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讀周報/200萬國人有食物過敏!大魔王「海鮮」居冠 遇這類症狀要小心

國內最新「臺灣食物過敏大調查」顯示,不論哪個年齡層,蝦、蟹等帶殼海鮮均位居過敏原排行之首。(圖/本報資料照片)

文/記者賴昀岫、廖靜清

臺灣食物過敏流行率逐年增加,食藥署日前公佈「臺灣食物過敏大調查」,國人過敏原「大魔王」爲「帶殼海鮮」,不管是幼童、成年人,均是導致過敏的第一名;再者,食物過敏族羣佔總人口數近1成,預估全臺約200萬人對某些食物過敏,需小心防範。

食藥署提醒業者,需依規定標示11種過敏原成分及相關警語,違者可依食安法開罰新臺幣3萬至300萬元。

該調查系由林口長庚醫療團隊執行,於2017年針對1萬多名國小學生、國中學生及其父母發放問卷,與2004年調查結果相較,臺灣食物過敏流行率明顯增加;例如4至18歲的食物過敏比率從7.7%增爲10.4%;19歲以上則從6.4%增至12.5%。

爲何食物過敏流行率逐年增加?林口長庚醫院兒童過敏氣喘風溼科主任蘇冠文表示,成因不明,各國均在探詢原因,推測應與環境因素有關。

研究團隊進一步分析食物過敏排行,不論哪個年齡層的過敏原,均以蝦、蟹等「帶殼海鮮」爲大宗,花生則有增加趨勢,蘇冠文指出,以往西方族羣較容易對花生、堅果過敏,但近年來臺灣孩子對花生過敏的比率明顯增加。

國小學童過敏排行榜前五名分別爲帶殼海鮮、花生、雞蛋、水果、牛奶;國中學生則是帶殼海鮮、魚、花生、雞蛋、牛奶;成年人爲帶殼海鮮、魚、花生、水果、牛奶。整體而言,花生位居國人食物過敏的第二名,國小學童過敏第二位,國中學生、成人等過敏食物的第三位。

臨牀觀察,幼時對於帶殼海鮮、花生過敏,長大後繼續過敏的比率極高,可能終身都有過敏反應,僅有兩成長大後,食用花生及其製品,不會引發過敏反應。至於牛奶與雞蛋的過敏反應,則隨着年齡降低,一半過敏者上了小學之後,過敏症狀明顯降低。

蘇冠文指出,食物過敏症狀可分爲四大類,其中最常見的急性蕁麻疹、溼疹、及血管性水腫等「皮膚症狀」;另有腹瀉、嘔吐、腹痛、口腔搔癢感、口腔黏膜水腫等「腸胃道症狀」,以及流鼻水、打噴嚏、喉嚨不適、氣喘、呼吸困難等「呼吸道症狀」,最棘手的則是嚴重心律不整、低血壓、昏厥等「心血管症狀」,需急診搶救。

臺灣食物過敏原排名。( 製表/元氣中心)

食藥署食品過敏原標示規定,市售包裝產品如含有甲殼類、芒果、花生、牛奶/羊奶、蛋、堅果類、芝麻、含麩質之穀物、大豆、魚類等及其製品,以及使用亞硫酸鹽類等產品其二氧化硫殘留量每公斤10毫克以上者等11項,均須在產品的容器或外包裝上,顯著標示含有致過敏性內容物名稱的警語資訊,民衆購買食物時,務必仔細觀察標示,減少過敏風險。

●看治療/只能緩解 無法根治 最佳之道 避過敏原

聯安診所健康管理中心主任洪育忠表示,過敏急性發作,可以使用類固醇、抗組織胺來緩解症狀,但目前仍沒有根本有效的預防方法。「減敏治療」爲減少過敏原敏感性的一種方法,原理爲直接接觸過敏原,改變患者體內的免疫反應,主要用於治療塵蟎過敏,無助於食物過敏。

「過敏是無法完全治癒的,最有效的治療方式,就是避開引發過敏的食物。」洪育忠說,要想避免食物過敏,就是牢牢記住自己吃過哪些食物後出現不適症狀,謹記不再食用。

另接受血液檢驗過敏原,測量血液中「急性過敏免疫球蛋白E」,目前可檢測二百多種過敏誘發因子,找出過敏原後,避免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