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想表達的終極內涵是什麼?看了網友的評論,感慨萬千。
始閱讀這篇文章之前,麻煩您點一下 “關注” ,這樣便於您之後參與討論和分享文章,感受到更加獨特的參與體驗。衷心感謝您的支持與關注!
多多希望在2024年的每一天,你們都能笑容滿面,好運連連!
今天在某乎發現了個挺有意思的話題:《紅樓夢》想表達的終極內涵是什麼?
紅樓本身就是大悲劇,曹雪芹是以小見大悲劇社會啊。但我認爲曹雪芹也表現了一些正面情感,比如說吃鹿肉,劉姥姥進大觀園的情節快樂的我都忘了這是一部悲劇。這是不是一種雖然破滅但是有打破鐵窗的希望的希望呢?曹雪芹畢竟是封建社會的人,不可能超越時代和階級侷限,他只能寄希望與封建思想中的先進部分。我認爲就是儒家文化中兩大根源的碰撞:仁和禮。不一定的,要看紅樓夢到底是誰寫的,感覺她有很深的隱喻在裡頭,不過是借四大家族的衰落來表達作者真正的想法和觀點我個人比較傾向於索隱派中反清復明的觀點。而且紅樓夢的作者應該不是曹雪芹,或者說曹雪芹只是一個筆名。他和那個江寧織造的曹家沒有任何關係。
看完紅樓,感覺她不是通俗意義上的裝。她性格使然,出身還不錯,經歷卻又不尋常,導致她無法做一個如黛玉寶釵那般純雅緻的人兒、又看不上市井俗人。所以,人生最大的苦,是“求而不得”;人生最大的悟,是“不作不求”。追不到的人,別去追了,吸引他/她,讓別人追你;攀不上的高峰,別攀了,走好眼前的路,養好自己的腳;賺不到的幾個億,別去想了,存好口袋裡的每分錢,不亂花錢.......活在當下,珍惜所有!這個用事與願違感覺不太好來評價這樣鉅作,顯得膚淺了,只不過是看到了表面。感覺作者更深的韻味應該是想讓讀者去感觸人生,不要給自己人生設限,不要有先入爲主的定論,也不要過多用有那與生俱來的偏見審閱他人。顯現了曹公一番嘲諷與和解:過於追求潔淨的,反掉入污泥;不屑與之交友的,卻成爲了枕邊人;天然純真豁達不羈者,最終以風騷蓋棺。種種皆是,事物的內在永遠不是你表象看起來的那個樣子,而你一心想要逃避的事務,恰巧是你生命中欠缺的。一點感悟,算是爲紅樓說出自己的感想。
對頭,作者想找出破局之法,可惜由於歷史侷限性,失敗了。幾千年了,都沒找到,其實就是沒有,因爲人性,等級問題就是必然的,無解,理想的社會我們也走過,國外也實驗過,失敗都是必然的,就是因爲人性,不可解的東西。人性的貪婪和自私等,是失敗原因,也是社會進步的推動力,無解的存在。賈府就是個小社會。社會上有的問題,賈府裡都出現了。而且還使出來很多改革的法子,但是最後無一奏效。很早我就覺得紅樓夢這本書,作者在刻意淡化朝代和地域的印記。這樣做的原因,是作者要在整個封建社會繁榮昌盛的背景下進行,也就是說這些問題不只是某一個朝代的問題,不是某個地方纔會出現的問題。這些東西其實是封建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就出現的問題,它們會長期存在於封建社會。
明朝跟西方相比好比是跑步跟剛啓動的摩托車相比,可能速度看起來差不多但是已經註定失敗了,到了清朝還是跑步而西方的摩托車已經加速到了六七十邁了。
紅樓裡面一僧一道開篇,名字也是大夢初覺,整本書的奧義就是那段賈瑞照鏡。危機、更朝迭代、家道中落根本不是關鍵的,主旨不是要你爲了潑天的富貴蠅營狗苟,而且看破、醒來。因爲太過明白,所以分外糊塗,這是超越時代之人的宿命。這句話在‘自我’上解讀是,名利慾望上過於精明,佔盡便宜,往往也會失去很多公信力,不堪大事,所謂小事精明,大事糊塗;在‘本我’上解讀,就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眼高手低,紙上談兵,說的明明白白,做的糊糊塗塗。
大家對此怎麼看呢?
歡迎留言討論。
感謝一路有你們的閱讀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