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痘病毒不會空氣傳播?專家打臉點出1關鍵

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日前強調,猴痘(monkeypox)病毒不會透過空氣傳播(Airborne Transmission),不過部分專家不認同。(資料照/美聯社、美國CDC)

臺灣出現首例主要透過接觸傳染的猴痘(monkeypox)病例,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日前強調,猴痘病毒不會透過空氣傳播(Airborne Transmission),不過部分專家不認同,認爲病毒能存在於大小不同的飛沫或氣溶膠中。

猴痘病例迅速現蹤多國,美國CDC官網指出,猴痘病毒主要透過與患者、帶有病毒的動物、物品近距離接觸傳染,病毒會透過皮膚傷口、呼吸道、眼睛、鼻子、嘴巴進入人體,另外也有可能透過飛沫傳染,不過通常需要長時間的面對面接觸纔會感染。

《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月初發布2篇文章,引述專家指出,猴痘病毒也有可能透過「空氣傳播」,引來CDC駁斥,強調患者吐出的飛沫無法在空氣中長距離漂浮,也不會在短時間的共享空間中傳播,當時CDC主任瓦倫斯基(Rochelle Walensky)指出,目前已知的病例多是以「近距離、持續性的接觸」而感染。

不過部分專家並不同意CDC的觀點,認爲CDC並未充分考量到不論飛沫大小,都有可能在更短的距離下被吸入的可能性。

《紐約時報》指出,世界衛生組織(WHO)及多名專家都認爲,儘管猴痘病毒透過「短距離」的空氣傳播並不常見,卻是有可能,英國更將猴痘列入「高後果傳染性疾病」(high-consequence infectious diseases),也就是能夠透過空氣傳播。

美國維吉尼亞理工暨州立大學(Virginia Tech)空氣傳播病毒專家馬爾(Linsey Marr)指出,「空氣傳播或許不是最主要的傳播途徑,也不是非常有效率,但卻仍有可能發生」,「我認爲世界衛生組織是對的,CDC的訊息會誤導。」

報導指出,猴痘病毒究竟會不會空氣傳播的問題相當重要,因爲答案最終會影響到相關預防措施,包括戴口罩、保持通風等。

也有專家指出,目前對猴痘的研究並不多,而且過去確實發生過透過空氣傳播的案例,例如2017年奈及利亞曾發生醫護人員在未直接接觸患者的狀況下感染的情形。

美國CDC官員也坦承,部分確診個案確實不清楚是在何時、以何種方式感染病毒。

馬里蘭大學(University of Maryland)空氣病毒傳播專家密爾頓(Donald Milton)指出,CDC向大衆保證猴痘對多數人不是威脅的做法是對的,除了照顧者以外,空氣傳播對其他人不太可能是威脅,但他認爲完全否認空氣傳播的可能性是錯的,他說當病毒出現在唾液或呼吸道時,確實能經由說話、唱歌、咳嗽、打噴嚏等途徑透過呼吸道飛沫排出。

報導指出,飛沫可以很大、快速降落到物體或人身上,也可以很小、很輕,在空氣中飄浮較長時間及距離,CDC的評估取決於病毒是否只存在於大飛沫,或者也存在於非常小的氣溶膠(aerosol)。

澳洲昆士蘭大學(The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UQ)專家莫拉夫斯卡(Lidia Morawska)指出,病毒能存在於任何大小的呼吸道粒子中,她認爲病毒只透過大飛沫傳播、甚至只有近距離纔有感染風險的說法是沒有根據的。

馬爾指出,在近距離接觸下,根本難以分辨病毒是透過觸摸、大飛沫或氣膠傳播,他認爲如果病毒能透過大飛沫傳播,那幾乎確定也能透過氣膠傳播。

不過整體而言多數專家們都認同,就算猴痘病毒可以透過氣膠傳播,傳播距離都不會像新冠病毒或麻疹病毒那樣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