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嚨痛5疾病怎分辨?醫:染Omicron激似這一款
篩檢站涌入許多等候篩檢的民衆,醫護人員身穿全套隔離裝,在採檢亭內作業。(黃世麒攝)
臺灣本土疫情爆炸,不少網友分享最常見的症狀就是「喉嚨如刀割」,對此,耳鼻喉科醫師陳亮宇表示,常見喉嚨痛疾病大致上可分爲5種,症狀都有所不同。其中感染Omicron病毒與感冒症狀雷同,多是上呼吸道症狀,若有喉嚨劇痛與發燒症狀,卻沒有扁桃腺的問題,那恐怕就是染疫了。
陳亮宇日前在臉書發文說,喉嚨痛是感冒常見的症狀之一,因此很容易被誤認爲吃個消炎止痛藥、多喝水休息就會慢慢康復,但有些時候喉嚨痛可能潛藏一些更嚴重的疾病,需要醫師進一步檢視、對症下藥。
陳亮宇指出,喉嚨痛主要是病毒或細菌感染造成的咽喉扁桃腺發炎,其中病毒感染的比例超過70%,除了各種感冒病毒外,也包括EB病毒、單純皰疹病毒及腸病毒等;而來自細菌的感染雖較少見,但如果沒有及時且正確的診斷治療,可能會造成嚴重的併發症,例如A型鏈球菌感染(GAS)。
陳亮宇分享5種常見喉嚨痛的疾病,首先是「病毒型咽扁桃腺炎(感冒)」,通常有上呼吸道症狀,像是咳嗽、鼻塞與流鼻水,多數情況不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療,而現在感染Omicron的症狀也比較類似這種,特別是出現喉嚨痛與發燒,很有可能就是被新冠病毒感染了。
陳亮宇也說,第二種是「細菌性咽扁桃腺炎(如A型鏈球菌感染)」,好發在5至11歲的兒童身上,咽扁桃腺會出現滲出物、發燒、上齶出血點、前頸淋巴結腫大疼痛,但不會咳嗽或流鼻水;會有又紅又腫的草莓舌。且A型鏈球菌感染恐造成猩紅熱,皮膚會出現細小紅疹,摸起來粗糙像砂紙。多會用抗生素治療,以免併發症發生。
陳亮宇指出,第三種爲「傳染性單核球增多症」,超過90%爲EB病毒感染,發燒恐逾一週,特徵是咽扁桃腺有滲出物、頸部淋巴結與肝脾腫大、眼皮水腫等;再來是「皰疹性齒齦炎」,其實就是單純皰疹病毒(HSV)感染,口腔黏膜處出現水泡潰瘍,還會發燒、淋巴腺結腫大。特點是病人會有牙齦紅腫出血及口腔惡臭的現象。
陳亮宇也說,最後一種就是「皰疹性咽峽炎和手足口病」,這是由腸病毒(如克沙奇病毒、伊柯病毒等)引起,除了喉嚨痛與發燒,還會在軟齶、口腔後半部出現水泡潰瘍,且若是手足口病,患者的手掌、手指、腳掌、腳趾與屁股周圍可能出現水泡。
陳亮宇坦言,有些喉嚨痛是因較少見的兒童特殊疾病引起,例如川崎氏症,此病除了會出現草莓舌與嘴脣乾裂等口腔黏膜的病徵,也會有些特別的臨牀表現,像是發燒5天以上、雙側非化膿性結膜炎、頸部淋巴結腫大、手掌與腳掌水腫、手指及腳趾脫皮和全身皮膚皮疹等,未經妥善治療也可能造成嚴重的後遺症。
陳亮宇提醒,當喉嚨痛合併6大症狀要格外警覺,分別是單側喉嚨疼痛、聲音沙啞、嘴巴張不開或牙關緊閉、流口水、無法吞嚥與呼吸困難或呼吸喘。提醒大家不可輕忽喉嚨痛背後可能的影響,一般因感冒引起的喉嚨痛,通常幾天內會緩解,要是過了3天都沒好或有任何疑慮,都應就醫治療,避免發生嚴重併發症及可能的後遺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