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天藍、水清、地綠”成幸福“標配”

近日,從呼和浩特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傳來好消息:國家發展改革委與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近日聯合發佈了首批“污水處理綠色低碳標杆廠”名單,呼和浩特市首創城市公司辛辛板污水處理廠成功入選,成爲全國首批45座入選的污水處理廠之一,同時也是內蒙古唯一獲此殊榮的污水處理廠。

“這個榮譽不僅是對污水處理廠表彰,更是對呼和浩特市污水處理污染防治工作的嘉獎。”呼和浩特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從內蒙古首個“深化氣候適應型城市建設試點城市”到“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再到“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建設重點城市”……這是呼和浩特持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生動實踐和累累碩果。

近年來,呼和浩特市扛起築牢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的政治責任,以“生態能級提升”爲標準,以“兩屏、四帶”爲主線,下大決心大氣力開展了一系列突破性、長遠性工作,推動首府生態環境質量穩步提升。

鞏固提升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創建成果。印發《呼和浩特市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鞏固提升實施方案(2023—2025年)》,36項指標持續鞏固提升。持續開展旗縣區創建國家、自治區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工作。

紮實推進大氣污染協調治理。印發《呼和浩特市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2024年修訂版)》,對1300家涉氣企業再梳理。完成14家發電行業企業2024年度數據質量控制計劃並開展碳排放覈查工作。推進清水河縣城發互泰熱力100蒸噸/小時燃煤鍋爐超低排放改造。累計完成11.2萬戶燃煤散燒綜合治理,併網淘汰燃煤鍋爐46臺,建成區35蒸噸及以下燃煤鍋爐全部“清零”。

全力實施水環境綜合治理。完成城區地下水源地優化調整,爲全市騰出437.13平方公里的發展空間。深入實施508個入河排污口“一口一策”專項整治行動,已完成整治483個,剩餘25個年底前全部完成。穩步提升污水處理能力,辛辛板污水處理廠尾水溼地淨化工程已全部完工,城區污水日處理能力由52萬噸增加至66萬噸。完成雨污混錯接管網改造118處,城區已建成污水管網1496公里、雨水管網1765公里、再生水管網360.58公里。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連續17年100%達標。

嚴格保護土壤環境安全。深入推進地下水污染防治,完成“地下水環境監測網絡體系建設”“金山園區地下水環境詳查評估”“城區飲用水源保護區、補給區調查與監測”項目。持續加強土壤污染防治,完成77宗已供和未供“一住兩公”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報告評審,6宗地土壤污染狀況調查質控監督工作。完成20個農村環境整治示範村建設任務,印發實施《呼和浩特市畜禽污染防治規劃》,全市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90%以上,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達到100%。

與此同時,呼和浩特把中央、自治區交辦問題整改、羣衆信訪件辦理作爲重大政治任務。截至目前,第二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反饋涉及呼和浩特市的26項問題,已完成整改18項,剩餘整改任務均達到序時進度。自治區第二輪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累計交辦409件信訪舉報案件,已完成整改367件,正在整改42件。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來自呼和浩特市生態環境局的數據直觀展現治理成果:截至2024年底,全市空氣優良天數達到312天,較上年增加20天,提升5.2個百分點;5個地表水國考斷面水質均值達到或好於Ⅲ類水體比例爲60%,其中渾河入黃口、三分閘前斷面分別較考覈目標提升1個水質類別;全市農用地土壤環境質量管控率、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穩定在100%。

踏歌而來,向綠而行。如今,天藍、水清、地綠已經成爲呼和浩特人的幸福“標配”。明日的青城,必將更具詩情畫意、更加生機盎然。(記者 鄭學良 實習生 劉沙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