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外運動應做好什麼準備 呼叫救援並非打個報警電話那麼簡單

原標題:戶外運動應做好什麼準備——(引題)

呼叫救援並非打個報警電話那麼簡單(主題)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謝洋 實習生 江暢

“近幾年,尤其是2022年以來,尋求戶外搜救的年輕人越來越多了。”南寧市紅十字搜救救援隊隊長何力介紹,在他所屬轄區,山野救援每年會發生四五起,加上洞穴救援、溺水救援等,每年有近百起。

如今,一些年輕人抱着“說走就走”的心態投入戶外探險運動,由於沒有做好充分準備,出了問題報警尋求救援。“如此盲目出行不僅是對自己生命的不負責任,也給搜救帶來很多不可預知的風險挑戰。有的當天可以搜救回來,有的要搜救四五天。在戶外,四五天時間可能會發生很多意外。”何力說。

戶外運動界有一個共識,等待他人救援遠沒有自救來得快。問題在於,一些參與戶外運動的年輕人不會自救,出發前沒有做好充分準備,遇到緊急情況也沒有應對處理的能力。

戶外運動出發前應當做好什麼準備?中國科學探險協會標準化工作委員會專家胡爭一表示,首先要樹立安全責任意識,即自己纔是自己的第一責任人,他人的救助、賠償都是間接的、滯後的。在具備這種安全意識的前提下,才能進行戶外出行準備。

“去戶外前,要了解清楚戶外行程中可能遇到哪些危險。”胡爭一說,戶外可能遭遇的危險有:塌方、雪崩、暴雨、山洪等自然災害;野獸、毒蛇、毒草等野生動植物侵害;失溫、熱射病、雪盲、高原反應等人體傷病,以及因個人體能、技術不足等導致的迷路、溺水、滑墜等。

胡爭一說,作爲戶外運動人員,不僅要學習相關理論知識,熟知各種情況的具體應對方法,還要加強鍛鍊,提升體能、提高判斷力、豐富實踐經驗。同時要知道如登山包、衝鋒衣、登山杖、睡袋、帳篷、抓絨內膽、登山鞋、雨披等裝備的功能特點,並能夠熟練使用。

胡爭一分享了一個案例:有個人因爲失溫遇難,但他的揹包裡保暖裝備很齊全。後來瞭解到,這是一個新手,這些裝備他只是帶了,但是不會用。“遇到極寒天氣,他不知道如何使用這些裝備工具排險。不會用,帶了和沒帶就沒什麼區別。非常可惜。”他說。

胡爭一介紹了戶外出行的一些基本原則:首先是“三新不出行”,“三新”即新線路、新隊友、新技術。新線路會有很多不可預知的狀況發生;新隊友不能達到配合默契;新技術是指自己新學習的技能,沒有經過可靠性驗證。“這3種情況如果同時出現,堅決不要出行。”

其次是“提前計劃與準備”,出行前要做好心理準備、身體準備、物資準備、線路準備、應急準備。比如線路準備,有人被一張新奇照片吸引,就衝動前往,卻沒有詳細瞭解要走什麼線路,這條線路在不同季節、不同時間,氣候、環境會有怎樣的變化,可能有什麼風險。

第三是“結伴同行”,戶外出行忌單人出行,至少保證4人同行。這是因爲“如果隊伍在野外遇到狀況,其中一人失去行動能力,需要尋求救援,而無線通信設備無法使用,需要兩人出去尋求救援,兩人在原地等待。這樣外出和留下的兩隊都能有兩人互相照應,不會出現落單的情況。”胡爭一說。

第四是“四三三”原則,出行的體能、精力、食物、水、物資都要做好分配,去程使用40%,返程使用30%,剩餘30%用作餘量,以應對突發狀況。

最後是“STOP”原則,“STOP”由4個單詞的首字母組成,即遇到困難時,Stay(待在原地不要隨意行動),Think(冷靜思考,準確判斷),Observe(觀察情況,尋找辦法),Plan(綜合分析,計劃行動)。

2023年,某自駕車隊未經批准穿越羅布泊,其中一輛車與車隊失聯,後發現車上4人全部遇難。經專業人士推測,當時車陷在沙坑中,其中1人外出尋求救援,許久未歸,剩餘3人心急之下也離開車輛,最終死於羅布泊地表近70攝氏度的高溫中。“其實按照‘STOP’原則,他們應該待在車上原地等待救援,車上空調是能啓動的,油箱也是滿的,車隊已經報警,可以等待救援。”胡爭一說,這些是用生命換來的經驗與教訓。

在做好個人準備後,還要選擇專業可靠的同行團隊。中國登山協會培訓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深圳市登山戶外運動協會副會長李松濤說,當下各種戶外團隊良莠不齊,年輕人應擦亮眼睛,提前瞭解團隊狀況。

“首先,正規團隊是可以查到註冊機構或公司所在地址的,小到個體工商戶,大到旅行社,應該具備相關審覈資質。其次,團隊的領隊要有中國登山協會頒發的戶外指導員認證,最起碼是初級的,更專業的領隊會持有中級甚至高級戶外指導員證,急救證、營地指導員證等也是加分項。與此同時,要多查閱資料,瞭解對方的口碑,對於團隊是否可靠要做到心中有數。”李松濤說。

提前做好充足準備,可以大大降低戶外運動事故發生概率。但意外不能完全避免,當在戶外遇到無法解決的突發狀況時,還要學會呼叫救援。

今年1月,一名男子在南寧郊外的龍頭峰探險時墜崖,因骨折無法行動,他拿出帳篷裹在身上保持體溫,並報警尋求救援。這名男子準確地告知救援人員其所在地理座標,並約定雙方以求生哨的哨聲爲信號,確認位置。經過救援隊一天的搜尋,該名男子最終獲救。

“呼叫救援不是打個報警電話那麼簡單。”胡爭一說,受困人員應當檢查自身狀況,包括身體情況、地點座標、物資裝備、周邊參照物、自己能堅持多久、如何到達救援點等詳細情況,並告知救援人員,在提交有效信息的情況下,能夠提高搜救效率。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