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垃圾堆11萬噸 議員提解方

花蓮市垃圾掩埋場堆置超過8萬噸垃圾,等待去化。記者王燕華/攝影

花蓮縣與臺泥合作推動水泥窯高溫處理垃圾,但因地震、颱風造成蘇花路廊不穩定,堆置量不減反增,環保局統計到8月底,全縣8個轉運平臺堆置近11萬公噸垃圾,花蓮市8萬噸、吉安鄉1萬5551噸最多,全部去化需5.96年。

縣議會組成「花蓮市垃圾場垃圾去化問題」專案小組,昨與花蓮市長魏嘉彥、市代會主席李振瑋等人到花蓮市垃圾掩埋場現勘。魏嘉彥表示,大量垃圾長期堆置,一到秋冬順風吹向美崙地區,容易聞到異味,當務之急要加緊去化。

議員鄭寶秀關心天氣及蘇花災修管制影響轉運,公路局南澳工務段副段長蘇銘富表示,事先登記轉運車號可以配合開放通行;縣議員楊華美建議環保局向臺泥爭取啓用預備的氣化爐,提高日轉運量。

小組召集人胡仁順做出3點決議,由環保局協調申請通行權確保轉運順利,並研議擴充其他清運途徑,最後是與臺泥協商啓用第二爐,以縮短垃圾去化年限。

環保局代理局長饒慶龍說,11萬噸堆置垃圾中,裸露堆置約5萬噸,需3年去化,會優先處理,其餘已打包。蘇花封路管制期間每天僅能轉運125公噸,道路順暢後提高到250公噸,臺泥氣化爐每天處理220公噸,多出的30噸暫置臺泥儲坑。

饒慶龍表示,縣府曾探詢其他管道,臺東已在替高雄處理,是否能代燒花蓮垃圾也得經議會討論,宜蘭利澤焚化爐明年要整改,都有困難,臺泥是否可能再開第二爐涉及營運成本,初步瞭解垃圾保證量要達百萬噸,會再協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