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推廣種電兼種菜 綠能結合農業拚雙贏

由賓威能源投資興建、在吉安鄉光華村1公頃土地設置「溫室及植物環控栽培設施附屬綠能設施」,溫室頂加蓋光電板,可提供農民栽種兼具發電,今天啓用。(賓威能源提供/王志偉花蓮傳真)

由賓威能源投資興建的「溫室及植物環控栽培設施附屬綠能設施」,由業者租農地興建溫室加蓋光電板,提供農民栽種,縣長徐榛蔚與地方各界參與今啓用儀式。(王志偉攝)

由賓威能源投資興建的「溫室及植物環控栽培設施附屬綠能設施」,由業者租農地興建溫室加蓋光電板,提供農民栽種,縣長徐榛蔚與地方各界參與今啓用儀式。(王志偉攝)

花蓮縣內第一座「溫室及植物環控栽培設施附屬綠能設施」,1公頃土地規劃5個種植區。(王志偉攝)

不少農民將農地租給光電業「種電」,發生不少爭議。但有能源意者投資,在花蓮縣吉安鄉租用1公頃土地,建置溫室栽種作物,並蓋上光電板,讓農業結合綠能,每年可發電約90萬度,今天舉辦發表會,吸引農會以及農民前往觀摩,縣長徐榛蔚表達支持,盼中央政策性推動。

花蓮縣內第一座「溫室及植物環控栽培設施附屬綠能設施」位於吉安鄉光華村,由齊威能源轉投資的賓威能源租下1公頃農地,投入5000多萬元建置溫室,扣除辦公廳舍、處理場、冷凍冷藏等空間,種植面積約7分地,現規畫5個種植區域,委託花蓮縣綠能農業生產合作社負責種植,依日照不同,種植適合光照的作物,有木瓜、水果玉米及萵苣、蘿蔓、百香果、秀香辣椒、小番茄等20多種作物。

齊威能源副總經理洪國提到,因應花蓮臺風、地震等特性,溫室以預鑄式方型基樁作點狀式建構,並符合建構綠能設施結構需求,強度遠高於一般的傳統溫室和地面營農型建構方式。另外,設施以智慧自動噴灌系統爲特色,可透過手機遠端控制灌溉,讓作物有更好的生長環境。

洪國在進一步指出,考量日照,不能將溫室頂部鋪滿光電板,與地面型光電場相比,發電量僅約6成,但光電板架在溫室頂部較高,發電效率略優於地面型,以吉安場1公頃面積估算,一年發電量約90萬度,不僅提供綠電,期望造福農民,吸引青年留鄉參與有機農業發展,解決小農經濟困境的策略,也着重於農業永續發展。

吉安場溫室區域委由花蓮綠能農業合作社栽種,理事長林勝宏說,去年9月開始耕作,一直在觀察作物生長情形,發現收成不錯,「種什麼長什麼」,近日寒流來襲,作物在溫室環境受到低溫影響也減少,未來也會請求改良場提供技術協助。

縣長徐榛蔚、行政院東辦副執行長郭應義、壽豐鄉長曾淑懿、吉安鄉農會總幹事張德奇,以及多位農友到場參觀,認爲是適合在花蓮推廣的合作模式;徐榛蔚也說,這是融合現代科技、綠能與農業的最佳範例,爲花蓮的農業帶給嶄新的展望,縣府支持這種模式,盼能獲中央政策性推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