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團籲政府勿誇大紅樹林藍碳功能 環境部:留意增匯與生態關聯

臺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23日在立法院舉辦記者會。(臺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提供/蔡佩珈臺北傳真)

海洋委員會與農業部提出「紅樹林植林」方法學引起爭議,環團23日強調,因紅樹林過度擴張,影響生態多樣性及防洪,部分地方政府及民間團體近年展開移除工作,呼籲政府不要誇大紅樹林碳匯貢獻,方法學審查應納入地方政府及當地居民意見。

目前國內自然碳匯方法學僅有「造林與植林碳匯專案活動」1項,今年4月環境部預告由農業部及海洋委員會共同提出的「紅樹林植林」溫室氣體減量方法草案,只要審查通過,企業便有機會透過紅樹林儲存的二氧化碳(碳匯),轉換成碳權,7月初送環境部審查,決議修正方法學資料後再審。

臺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今舉辦記者會指出,淡水河與基隆河匯流處的關渡自然保留區內曾因爲紅樹林擴張,使得陸域變大、河道窄化,影響大臺北防洪,農業部因此解編該自然保留區,才得以移除紅樹林;新竹香山也因爲溼地紅樹林擴張,影響蚵農插蚵、養蚵,新竹市政府近年編列經費移除;彰化芳苑溼地的紅樹林海茄苳密集,阻斷水流,變成垃圾場。

協會強調,部分地方政府與民間團體都正努力疏伐移除紅樹林,卻因紅樹林扮演藍碳要角,官方、學界似有一股鼓吹種植外來紅樹林,呼籲政府勿誇大「藍碳紅樹林」功能,否則不慎誤植,將造成臺灣海岸及河口不可逆的生態重傷。

臺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理事長陳憲政指出,淨零排放目標,使如何增加碳匯成爲顯學,紅樹林植林方法學因此而生,然紅樹林固碳功能被過度誇大,會使泥灘地物種多樣性下降、損及自然海岸,各地方政府過去都展開移除工作,呼籲方法學審查納入地方政府及當地居民意見,如果方法學允許在溼地種植紅樹林,則呼籲停止審查。

荒野保護協會秘書長謝振東強調,過度擴張的紅樹林將影響鳥類、節肢動物、螺類、魚類、軟體動物等海岸生物棲息,也會改變地形、阻礙排洪、影響船隻進出動線,推動紅樹林碳匯方法學時,應優先保護原生溼地和物種,並評估對區域的其他影響,避免碳匯需求破壞現有生態平衡。

謝振東表示,政府也應避免減碳不足,要求增加碳匯,而是在推動碳匯的同時,積極使源頭減少碳排放,確保兩者協同發展,不要依賴碳匯彌補減碳不足。

環境部長彭啓明迴應,紅樹林屬全世界認同的藍碳之一,其方法學沒問題,如果要種植紅樹林,必須在減碳跟生態平衡間取得衡量標準,環境部正在審查紅樹林植林方法學,會參考各界意見,特別注意增匯與生態的關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