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西大賽緣何花落北京昌平

備受社會關注的第二屆“環西自行車中國挑戰賽·北京昌平”在近日開設了大組賽賽道的探路直播,引發衆多網友的關注。

始於1935年的環西班牙自行車賽享譽國際,被冠以公路自行車的世界“三大環賽”之一。

第二屆“環西自行車中國挑戰賽·北京昌平”則將於5月25日-26日開賽。中國作爲自行車大國,騎行的習慣與愛好深入人心。

這項國際知名的頂級自行車運動類賽事成功落戶昌平,帶來了一場由體育賽事提振地區經濟的雙贏局面。

昌平的體育基因

曾經,騎行是無數中國人出行的主要方式;如今,騎行已成爲人們熱衷的休閒、鍛鍊方式。昌平區在營造高品質騎行環境方面下足了功夫。

2019年5月31日,北京第一條自行車專用路開通,這條起自昌平回龍觀至上地的自行車專用路是北京市第一條專門服務於自行車通行的道路。

這條自行車專用道全程6.5公里,三條6米寬的塑膠騎行道中間設有潮汐車道,不僅緩解了昌平回龍觀到海淀上地之間通勤的擁堵,更是吸引了衆多騎行愛好者來體驗。

目前,這條專用路還在繼續加長,2022年底,自行車專用路南展一期工程貫通,工程北起後廠村路,與自行車專用路貫通,規劃全長約8.6公里。而南展二期工程將繼續推進,從荷清路向南一路挺進一直延伸至西直門交通樞紐,全長5.5公里。並通過優化斷面佈置、重新施畫標線、銑刨加鋪路面、優化步道端頭半徑、增加非機動車停車位等措施,完善了沿線非機動車道的通行空間及騎行環境。

根據中國自行車協會數據表明,近年來騎行已成爲繼健身、跑步之後的又一大衆運動項目。而由騎行衍生的包含運動裝備、場館設施建設,以及賽事、培訓、文化、旅遊等方面的產業機遇也得到充分激活。

奧運與昌平的緣分很深,2008年北京夏季奧運會,鐵人三項賽在十三陵水庫及周邊舉辦。這個依山傍水的賽場當時被國際鐵聯稱爲“世界上最親近大自然的場館”。

北京聯手張家口舉辦的2022年冬奧會,同樣有着昌平的身影,借冬奧會契機、依靠地理優勢,昌平大力發展冰雪產業以及普及冰雪文化,連續多年開展了冰雪運動嘉年華活動。

奧運精神不斷鼓舞着昌平,將全民健身的理念和福祉帶給越來越多的人,越來越多的騎友匯聚昌平,歡樂自在地穿梭於秀美的山水林間。

打造騎行友好城市

2023年6月17日-18日,首屆“環西自行車中國挑戰賽·北京昌平”正式開賽,首次與中國結緣。來自世界各地的1700餘名自行車騎遊愛好者,在昌平體驗了山水騎行的快樂。

據瞭解,首屆環西自行車中國挑戰賽的賽事線路包含了城市道路、山路、大壩、古典道路、峽谷、隧道、鄉村道路和城市橋樑等多種多樣的道路類型,讓每一位選手都能擁有豐富的騎行體驗,探索到獨一無二的沿途風光。

比賽的成功舉辦,激發了市民參與這一綠色運動的熱情,不少騎行愛好者從市區騎行來到昌平,領略和欣賞昌平區精心設計的騎遊線路,昌平區也以此爲契機,結合地區山清水秀的自然特色,提出打造騎行友好城市,從“道路友好、設施友好、文化友好、產業友好、服務友好”五個維度重點發力,着力解決騎行相關的難點痛點,努力將全域建設成爲騎行特色示範區。

建設騎行友好城市,需要一步一步向前推進。首期重點項目,定在了溫榆河昌平段沿線,將通過騎行道建設串聯沙河水庫至溫榆河沿線的兩岸公園、溼地、森林等生態空間,對原有沙河水庫溼地、昌平新城濱河森林公園(沙河片區)、未來科學城濱水公園、碳中和主題公園等進行景觀提升。同時重點規劃一批藝術公園、體育公園、露營公園、智慧公園等,通過騎行道串珠成鏈,自西向東整體形成一個帶狀公園。

根據規劃,溫榆河昌平段沿線佈局規劃了很多有趣的樂園,例如在沙河水庫規劃打造觀鳥攝影基地、濱水休閒垂釣基地、水上運動基地等。

目前,昌平區已建成42公里騎行綠道,串聯起了昌平新城與老城、東部與西部、山區與平原。

2023年10月,中國自行車運動協會發布了“2023中國戶外運動精品騎行線路”,其中昌平區“綠氧益行藝覽昌平”騎行路線入選十佳精品騎行線路。該線路中的懷長路是廣受北京騎友喜愛的網紅打卡路段,曾是2014年環北京職業公路自行車賽的賽段。另一條望百路被譽爲“最美環西賽道”,是騎行愛好者必騎路段。

據今年昌平兩會消息,圍繞騎行友好城市,昌平區將加大騎遊資源的配套服務和品牌效應,在騎行道路規劃、騎行線路設計、完善車輛停放點位等方面進行謀劃和引導,推出多種騎行旅遊新業態、新產品,由山及水、從生態到文體,實現文化、體育、旅遊深度融合,同時不斷推出騎遊精品線路,讓騎行體驗常變常新,深化騎遊產業化,拉動沿線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

賽事獲諸多騎手及愛好者好評

“環西自行車中國挑戰賽·北京昌平”賽事給自行車愛好者提供了一個體驗國際自行車大賽的機會,提供的各項保障收穫了選手和觀衆的一致好評。

“騎行是我身體上的一種鍛鍊,也是我心理上的一種放鬆。騎行能讓我的身體和精神狀態都保持在一個好的狀態裡,同時騎行也能帶我去到更多地方,看到人文風景中很多不爲人知的細節。”熊花從初中騎行至今,騎齡已有20年,是資深的自行車發燒友。熊花參加了在2023年6月進行的首屆“環西自行車中國挑戰賽·北京昌平”。95.5公里的公路賽,熊花用“玩瘋了”來形容。

熊花認爲,能在封閉賽道上自由地玩,機會很難得。整個這一切,感覺都挺難忘的,不用擔心有很多人,也不用擔心有車,可以特別舒服地一路騎行。

體驗過了封路比賽的舒適,2024年熊花想真正地、好好地騎一次。“我想以一個不同的狀態去參加,今年就得對自己狠一點,可能比賽前就要準備了,先在賽道上練兩次,再到比賽中真正放開去騎。”

同樣參加了首屆“環西自行車中國挑戰賽·北京昌平”的WeimarGomez用火鍋來形容騎行的感覺,“騎行就像吃火鍋。火鍋是火辣辣的,騎行也永遠充滿熱情,是火熱的味道。自由自在又充滿火辣辣的活力。這種感覺正是騎行的意義。”

他出生於哥倫比亞,在法國長大,已在西餐行業工作30多年,是資深的行政主廚。至今已經參加了大約25場馬拉松,踢了近10年的足球,30歲時,又想嘗試騎行。WeimarGomez說,他在中國騎行很多年了,去年還中途幫助摔車的康塔多去醫院。他說,當時救護車來得非常快,醫生處理得也很專業,這也說明了這方面的保障做得很到位。

每一位愛上騎行的人,都有一個想要騎行的理由。00後車手李沛林是首屆“環西自行車中國挑戰賽·北京昌平”公路賽男子組冠軍。

他說,一直都知道世界三大環賽,環西、環意和環法,它們是世界上最頂尖的自行車賽事。知道首屆“環西自行車中國挑戰賽·北京昌平”落地北京昌平時,就想着有機會就要參與其中。騎下來的感覺還可以,隊友配合得比較默契,體力消耗也在可控範圍內。整個賽道設計得非常好,一開始經過十三陵水庫大壩,視覺很美。到後面又有黑山寨四級坡,這又是比較有挑戰性的賽道。

在當下,工作與生活的節奏變得更快,騎行從誕生之際到如今,卻是經歷了從快到慢的演變,成爲慢節奏生活方式的潮流運動。

95後古茜說,運動是她對於現實的緩衝墊,相比較生活中的很多東西,能從運動中一點點提升成績,獲得踏實回報。

她認爲,“環西自行車中國挑戰賽·北京昌平”更像是北京騎友的一個大Party,大家在一起特別開心。北京很少有這種對道路進行臨時交通管制的比賽,讓他們不用顧及旁邊是否有車、要不要越黃線,“超開心,騎完還特別激動,是我騎行以來最開心的一百多公里。”古茜說,她把騎行當作探索世界的一種方式。在自行車上看到的景色,和坐在車裡完全不同。騎行就是“可鹽可甜”,可以騎得很競技,在比賽裡享受腎上腺激素飆升的感覺,同時也可以騎得很慢,和朋友一起看風景,隨着自己的心情掌控當下的速度。

國際體育賽事提升昌平國際影響力

中國作爲自行車大國,擁有着龐大的騎行人羣、悠久的騎行習慣和深厚的騎行文化,爲國際頂級騎行賽事的落地鋪墊了成熟紮實的基礎。

“我們對中國基礎設施的規模感到驚訝,現在中國的自行車文化也發展得很好,這是一個令人驚歎的市場,我們很樂意把這個比賽帶到中國。”作爲賽事在中國的承辦方,德魯伊(北京)體育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在昌平區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將環西自行車中國挑戰賽帶到北京昌平,特別感謝昌平區爲賽事設計了一條兼具歷史景觀和秀美風光的賽道。今年,在中國自行車運動協會的支持下,“環西自行車中國挑戰賽·北京昌平”成爲在華C類國際賽事。

北京市昌平區體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世界頂級賽事在昌平區落地舉辦,是昌平區硬實力的體現。昌平區體育在發展環境、羣衆基礎和基礎設施建設方面走在前列,每年舉辦近百場羣衆性體育活動。環西自行車中國挑戰賽落戶昌平,對塑造北京國際交往中心的昌平品牌,打造國際體育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和“兩區”建設有着重要意義,“在推動我區全民健身事業和文體旅商融合發展方面具有積極的作用。環西自行車中國挑戰賽的成功舉辦將進一步促進全民健身運動發展,拉動體育賽事旅遊經濟,提升昌平國際影響力。”

舉辦“環西自行車中國挑戰賽·北京昌平”賽事,也是昌平區打造國際運動打卡地的重要嘗試,依託昌平區豐富的山水、文化資源,借力國際有影響力的賽事活動,助力運動品牌打造,推動區域資源優勢轉變爲發展優勢。賽事所倡導的綠色出行、低碳生活和健康運動的理念,將引領綠色生活方式,推動美麗昌平建設和展示,爲昌平打造一張亮麗的城市名片,吸引全國乃至全球的騎行愛好者到昌平打卡騎行。

據介紹,昌平區旅遊資源豐富,近年來,以“文旅+騎行”爲抓手,共設計了“暢行迴天”“文旅商圈”“中軸向北”“藝術巡遊”“古蹟探訪”等12條文旅主題騎行線路,並整合近300家商戶助力騎行線路,帶動12條特色旅遊線路周邊旅遊、民宿、餐飲、商超等經濟業態,促進消費提質升級。

昌平區文旅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昌平區聚焦文體農商旅產業深度融合,構建了覆蓋全域的“一核四帶”總體空間結構。其中,核心區是溫榆河昌平段沿線,西起沙河水庫,東至未來科學城濱水公園,沿溫榆河兩岸將規劃建設騎行道百餘公里,打造溫榆河騎行主題公園。百里環廊騎旅度假帶、長城文化體育旅遊帶、明文化體育旅遊帶、鄉村騎遊休閒帶,自西向東分別延伸至淺山區,構成了特色鮮明的騎行拓展區。

未來昌平區將加大騎遊資源配套服務

體育改變城市、運動讓生活更美好。國際賽事的輻射效應不僅使昌平向社會、向公衆交出了一份關於生態環境和人居環境的滿意答卷,並在賽事名城建設方面也形成了多領域生色添彩的聚合效應,促進體育+文化+產業等多方面融合的高質量發展。

“環西自行車中國挑戰賽·北京昌平”的舉辦爲昌平區建設騎行友好城市帶來了品牌助力。昌平區也將加大騎遊資源的配套服務和品牌效應。昌平也將實現路網先行,文化拉昇的目標。在年內重點提升環西路道、流村百里環廊、42公里綠道;率先在全市推出騎行節和騎行日,舉辦系列騎行賽事、活動和沙龍,形成“天天有積分、週週有活動、月月有賽事、年年有節日”的騎行節/日體系,以騎行節日激發消費活力。

未來,昌平還將優先建設溫榆河濱水騎行驛站、流村環島騎行驛站、居庸關長城騎行驛站、十三陵騎行驛站等,在全區打造“旗艦驛站、專業驛站、共享驛站”三類驛站;建設騎行城市數字平臺;組建騎行俱樂部聯盟,發佈系列經典線路,營造全民參與、深度體驗的騎遊環境和氛圍。

依託“環西自行車中國挑戰賽·北京昌平”的契機,未來還將繼續開闢自行車論壇、自行車產業博覽會等產業活動,進一步挖掘中國自行車市場的龐大潛力,同時助力“健康中國戰略”的宏偉戰略實現。

北京市昌平區人民政府副區長郭清堯表示,“小車輪可以推動大產業。接下來昌平區將結合生態資源、文化資源、產業資源分佈,以品牌線路爲抓手,以品牌賽事爲平臺,加快推動行動方案落實,持續完善自行車運動產業體系,早日建成騎行友好城市。同時我們也誠摯邀請朋友們走進昌平,瞭解昌平,在昌平騎行,共同推廣騎行文化,讓更多的人愛上騎行,愛上昌平。”

文/本報記者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