喚醒沉睡資源激發鄉村活力
來源:經濟日報
閒置農房盤活利用是喚醒農村沉睡資源、增加農戶財產性收入、激發鄉村活力的重要途徑,也是實現城鄉要素雙向流動、促進城鄉融合發展的有效載體。當前,探索閒置農房盤活利用的有效實現形式,進而提升農村土地利用效率,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人口外流是導致農房閒置的一大重要原因。近年來,伴隨新型城鎮化加速推進,進城務工或落戶的農民日益增多,農房閒置問題愈加凸顯。2000年至2023年,我國農村常住人口由8.08億人減少至4.77億人,但同期農村宅基地面積反而由2.47億畝擴大到2.8億畝;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農村人戶分離人口已經超過4.9億人。此外,人口外流也導致了鄉村治理主體缺失,使得閒置農房盤活利用缺少了強有力的實施主體和基礎支撐。
在大量農房閒置的同時,鄉村振興也增加了多元化的土地空間需求。閒置農房盤活利用的核心,就是要實現農戶住房高效利用與滿足鄉村產業發展用地需求的協調均衡。兩輪農村宅基地改革試點探索出了出租、入股、合作等盤活利用方式,但是閒置農房存在配套設施陳舊、地塊零星分散、人文環境失調等問題。盤活利用不但要對農房進行改造,而且要改善鄉村人居環境,這就需要大規模資金投入和公共服務優化升級。其中,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是閒置農房由沉睡性資源轉化爲流動性資產的重要推手。
相較於農戶、返鄉人員、社會企業,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不但具備產權關係明晰、收益分配合理、治理結構完善等特徵,而且可以依託鄉村基層治理組織和社會網絡資源較好地實現土地資源集中和人文環境改善。2024年6月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爲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發展壯大提供了法律保障,有助於完善組織治理結構,促進新型農村集體經濟更好地融入市場經濟,也爲閒置農房盤活利用注入了新動能。
未來,應大力推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發展。探索橫向跨村合作模式,通過整體規劃、村際合作發揮規模優勢,培育特色鄉村產業,避免重複建設。健全農戶參與機制,鼓勵農戶通過多種形式更好地參與集體經濟組織發展,建立更加牢固的利益聯結機制,形成新型集體經濟組織發展合力。加強鄉村職業經理人才和數字人才培育,爲新型集體經濟組織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創新鄉村發展投融資機制,藉助數字普惠金融、政府專項債券等金融形式,爲新型集體經濟組織發展提供金融支撐。(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李國正 劉汶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