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原紫光展銳“股權代持爭議”背後真相

近日,某媒體題爲《紫光展銳股東“暗鬥”融資受阻》的報道引發業界關注,文中大量篇幅聚焦紫光展銳的“股權代持”話題,並提出展銳股東間分歧嚴重,融資推進困難。

隨後,紫光展銳董事會已就此報道發佈嚴正聲明,表示“報道中存在嚴重不實信息,損害了公司聲譽及利益。公司及全體董事正齊心協力、團結一致,大力推動公司發展。目前,公司發展勢頭良好。”

經向知情人士瞭解,該篇報道中確實存在含糊其詞的地方,一向以嚴謹客觀著稱的該媒體記者,也在有意無意間,犯了“歪曲事實,誤導認知”的錯誤。

一、“前員工代持公司”說法誤導讀者

報道中多次提及,“前員工代持公司”持有紫光展銳8.37%的股份。“前員工代持公司”的說法是不真實、不準確的,嚴重誤導讀者。

“前員工代持公司”的說法容易讓讀者誤認爲這些公司是合法的爲展銳員工代持股份的公司,但實際上這些公司的設立目的並非爲員工進行股權代持,它們均爲紫光集團前董事長趙偉國所投資的健坤投資集團的關聯公司,代表的是趙偉國相關方的利益,而趙偉國已因侵佔國有資產被移送司法機關。

二、誰在合法推進8.37%進行員工股權激勵?

報道中提及,“紫光集團大股東希望收回前員工代持公司擁有的8.37%的股權”,暗示紫光集團在阻礙員工股權激勵實施,實際情況與報道表述恰恰相反,紫光集團通過法律途徑合法收回股權,並重啓員工股權激勵計劃,是糾正原來不合法的操作方案,以正規程序兌現員工承諾的唯一途徑。

實際上,這部分股權是原紫光集團在收購展訊通信、銳迪科初期通過違法違規交易安排,以不足100萬的成本,將當時估值近50億的8.37%股權置入健坤系公司,因涉及國有資產流失一直未得到國家有關部門批准。

在近十年的時間內,員工股權激勵一直沒有兌現。一方面是因爲健坤系控制的這幾家公司並不願真正推進員工股權激勵方案;另一方面,即使迫於整改壓力試圖推進,也會因程序本身不合法,無法落實。

三、“股東暗鬥”扭曲事實,誤導外界認知

報道標題“股東暗鬥”,用誇張的表達方式傳遞展銳各股東方之間意見衝突,溝通不暢的不實信息,對外界形成誤導。

經向紫光展銳多方股東瞭解,紫光展銳各主要股東,包括紫光集團、國家大基金、上海基金、英特爾中國、三峽資本一直保持順暢溝通,有關公司發展的重大事項均經過各股東方的深入商討。紫光展銳主要股東一致認爲紫光集團按照法院裁決依法收回這部分股權,再以合法手續實施員工股權激勵是唯一正規、合法途徑。

四、國盛資本並不代表上海國資委

報道中提及,國盛資本股權穿透後實控人爲上海國資委,意圖暗示國盛資本的行爲代表上海國資委的態度。

實際上,上海國有資本運營平臺國盛集團只是國盛資本的股東之一,持有國盛資本30%的股份。國盛資本的股東中不乏一些私人企業,國盛資本用於投資紫光展銳的資金也是多方募集的,很大一部分是民營資本,並非全是上海國資。由此可見,國盛資本並不能代表上海國資的態度。

五、國盛資本溝通會是否合規?

報道中提及,7月19日國盛資本召開溝通會,現場討論並通過相關渠道向媒體傳遞有關公司經營、融資、股東關係、股權代持等未經確實的信息。

國盛資本作爲單一股東組織部分不瞭解真相的投資人召開溝通會,涉嫌程序上的違規。據瞭解紫光展銳的主要股東紫光集團、國家大基金、上海基金、英特爾中國、三峽資本等或不知曉本次會議,或明確表示不支持以這種方式組織會議,國盛資本以這種方式披露大量等未經確實的不準確信息,對展銳的發展造成了不良的影響。

國盛資本的這項行爲是其高管個人行爲,還是公司行爲?是否履行了公司內部的相關決策程序,也有待進一步考證。

六、不實報道干擾展銳正常融資

報道中提及,展銳當前融資困難。但實際上,企業管理與資本運作經驗豐富的馬道傑出任展銳董事長後,展銳的融資工作進展順利,一批投資人依舊看好展銳在移動通信領域的技術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地位,部分投資人表達出對展銳的強烈投資興趣。據瞭解,目前有明確投資意向的金額已超過展銳本次計劃募資金額。

反而是在該篇報道刊出後,由於文中提及“股東暗鬥”、“員工股權激勵爭議”等不實信息,引發外界擔憂,部分投資者和客戶紛紛致電詢問,已對展銳的正常融資推進造成了很大幹擾,甚至影響展銳的業務經營發展。

在展銳董事會的聲明中也提出,“相關媒體及個人須立即停止傳播不實信息,我們將保留追究相關媒體及個人法律責任並追償損失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