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聖依不敢離婚真正原因,可能是精英教育的失敗

爲了讓孩子享受到優質的精英教育,中產父母願意傾盡所有,畢竟教育的意義超乎我們想象,然而在《再見愛人4》這檔連海外留子都恨不得倒時差追更的綜藝中,本文的作者卻看到了精英教育的弊端,即在親密關係中,精英教育下的小孩沒有駕馭關係的能力,面對父權型的控制一路被動,哪怕覺醒,也不敢逃離,就像黃聖依一樣。

文|mikizhou

From Miki粥

微信號:mikizhou520

這兩個星期,全國人民都在忙活兩件事:

一等李行亮離婚,二罵揚子的爹味。

這兩家的婚姻關係看似八竿子打不着,但往深裡想簡直異曲同工,那就是:

婚姻糟心不分男女,誰學歷高誰被易壓制。

你看李行亮,華中科技大學的本科,985名校學工科。從智商到學識、甚至考試能力那都屬於頂流——

2006年高考生377.47萬,985錄取19.06萬人,全國錄取率5%。李行亮就是其中之一。

才華也異常強大。當年大學裡就組了樂隊,雖畢業後歷經生活磋磨,但最後靠玩音樂養活了全家,在北京深圳買房置業,在搞藝術的人裡面也是鳳毛麟角。

麥琳的學歷啥情況?早被全網扒了個乾淨。不管大專還是中專生,都和985差了不止一點半點…

所以李行亮註定被麥琳學歷反向壓制。

理由很簡單:學歷越高的人越愛自我反思和講道理,學歷越低越不喜歡講道理,擅長鬍攪蠻纏。兩者的婚姻關係,如同秀才遇到兵,前者是有理也說不清。

我們父母那一代人,因爲特殊原因有很多家庭有類似的婚姻關係,大學教授被小學都沒畢業的另一半,在生活裡捏得死死的。

不過,李行亮的婚姻還可以理解。

他雖然智商高學歷不錯,但出生在一個普通家庭,大學畢業前後父母就不在了,在極度缺愛的時刻,麥琳給了他一個家,於是匆忙上岸,也是無可選之選。

然而,另一個熱搜裡揚子的老婆黃聖依,和李行亮同樣的處境,這就有點匪夷所思了…

她的父母,都是精英高知。

父親黃自強是上海第二工業大學教授。早年畢業於清華大學,1990年代初就留學去了美國,系江夏黃氏一族;

江夏黃氏是什麼來歷?說起來可厲害了,「天下無雙,江夏黃香」。歷史可追溯到三皇五帝,氏族崛起的人物是大名鼎鼎的春申君黃歇,電視劇裡經常出現的名字。

母親鄧傳理是中國第一代大學生,畢業於上海華東師範,曾是《新民晚報》編輯,很多年前就跑去美國工作、採訪。

琴棋書畫據說無所不通。這擱在現在不稀奇,但換到五六十年代,得是什麼樣的家庭纔能有一架鋼琴?

這還不是最厲害的,黃聖依家最厲害的是她表舅,鼎鼎大名的經濟學家吳敬璉。

就是出生在這樣一個頂流家族、極品書香門第,黃聖依從小被媽媽精心栽培:

2歲學舞蹈、鋼琴和繪畫…放在現在或許不怎麼稀奇,但那是80年代,和她同齡的小孩都還在跳皮筋玩泥巴呢,她已經走在了精英教育路線上。

中學讀上海交大附中,大學唸的北京電影學院,41歲跑到中歐商學院讀書。

智商和學業雖然不是父母期望的理科路徑,學工商管理,也終究是沒有變成學渣,輕易荒廢。

本來嘛,黃聖依自身條件不差,走的又是精英教育路線,加上家庭資源託底,最後隨便找個什麼門當戶對的人嫁了,現在都是人間富貴花的日子。

然而她選了揚子。

一個6歲前生活在農村,初中在車間當車工,教育履歷模模糊糊很難經得起推敲,最後用北大MBA封頂的男人…

還離過婚。

傳說富可敵國,興趣是直播帶貨。對老婆好的方式,就是讓黃聖依馬不停蹄的上通告,陪他一起直播帶貨。

行爲舉止爹味兒十足,綜藝上隨便一句話都讓人一陣YUE~

然而就是這麼個人,讓黃聖依陷入婚姻關係十幾年,一邊被揚子譏諷蔑視物化,一邊爲他甘心當牛做馬,都已經退讓到了牆角依然堅持不離婚。

吃瓜羣衆看得徹底迷惑了,這姑娘到底造了什麼孽啊?

咳,我覺得這不是黃聖依的孽,都是精英教育必然的結果。

精英教育的本質是什麼?是塑造。

看似高知有錢爹媽堆積資源、不惜砸錢砸時間、甚至放棄自己的生活,爲了培養出完美的下一代,但所謂的完美,不過都是自己圓夢,用盡洪荒之力把小孩照着自己理想的樣子去雕琢。

不喜歡鋼琴想學吉他不可能的,因爲精英二代必須懂古典音樂;討厭跳芭蕾想學街舞是不可能的,只有芭蕾纔是上流社會的硬通貨…

所以學豎琴、學拉丁文,跑到英國城堡裡上跟着沒落的貴族上禮儀課。

精英教育下的小孩沒有駕馭關係的能力,沒有選擇的權利,只能乖乖地被動接受父母安排的一切,越乖巧就越顯得完美,就像黃聖依。

在婚姻關係裡也延續了這種性格:駕馭不了情感關係,不懂處理複雜局面,面對父權型的控制一路被動,內心再破碎,也不敢輕易逃離這段關係。

所以凌晨三點被揚子叫醒不發飆,公開場合被叫小屁孩忍住淚花閃爍,依舊隱忍不發,最大的反抗就是吐槽老公最愛的是錢罷了…

對現狀無力,以她的家庭真不應該,但精英教育下的黃聖依們卻並不少見,《常青藤的綿羊》一書裡說:

北大博士李鬆蔚在《圓桌派》裡說,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容易被PUA。

這種思維長期灌輸,不僅讓大學精英們在職場擅當「忍者神龜」,在婚姻關係裡,更是能忍別人所不能忍,能別人所不能。

書讀得越多,忍性越強。比如李行亮,比如黃聖依。

這個道理還是一個老同學讓我悟到的。

很多年沒聯繫,有一天他突然冒泡找我閒聊。知道我人在北京,就說有不少同學都在北京發展不錯,有的當校長園長,有的進了部屬機關…

突然他很驚奇地問我,你還記得一班那個XX嗎?她現在北京醫科大學裡讀博…

我搜腸刮肚回憶了半天,沒啥印象了。當年我讀書的時候還有排名,她肯定不在前十之內,應該也沒有厚積薄發,自始至終就是個沒有關注度的小透明。

他說,是啊,當年學習普普通通,全班中游水平。

我突然想起來了,好像看起來不大聰明的那個,還讀到博士了呢?

老同學大笑,說但凡要是聰明一點兒,也讀不了博。

我怔了一下隨即心領神會:思路不靈活才能心無旁騖,聰明的根本在校園裡坐不住。

完美,其實隱含的是一種巨大的缺失。

中產家庭這些年一直在慕強精英教育,爲此甚至不惜砍掉小孩不入眼的愛好,拒絕他們做家務浪費時間,禁止他們自己做選擇…

小孩乖巧懂事,父母也自覺爲下一代窮盡心力:

學鋼琴、學芭蕾、學馬術、學打高爾夫精心包裝,結果耗費數百萬只不過是建造了一個精神的牢籠,培養出了又一個黃聖依…

Miki粥,資深媒體人,教育紀錄片總策劃,創造了"順義媽媽"一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