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民生 利青年 政策組合持續放“亮”

(原標題:惠民生 利青年 政策組合持續放“亮”)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朱彩雲

自9月底接續“上新”的政策,正持續釋放暖意。

這些政策不只是直擊經濟發展中的難點、痛點,給實體經濟注入動力,更以較大力度惠及民生、利好青年。

下調存量房貸利率,惠及5000萬戶家庭,平均每年減少家庭利息支出約1500億元;年底商品房“白名單”項目貸款審批通過金額將翻倍,超過4萬億元;新增實施100萬套城中村改造和危舊房改造;年底讓450萬新市民、青年人住進保障性住房……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長倪虹在10月17日召開的國新辦發佈會上表示,以“一張牀、一間房、一套房”等方式,讓新市民、青年人進得來、留得下、住得安、能成業。

而此前,下調二套房最低首付比例、延長“金融16條”等政策期限、優化保障性住房再貸款政策等也在加速落地。備受關注的增量財政政策中還重點提及調整完善高校學生的資助政策,包括本專科生、碩士生、博士生國家獎學金名額翻倍,本專科生國家獎學金獎勵標準從每生每年8000元提高到1萬元等。

這一攬子增量政策推出,正是對9月26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要求的落實。10月18日,在2024金融街論壇年會上,央行行長潘功勝表示,中央果斷決策推出一攬子增量政策,體現了穩經濟、穩預期、促消費、惠民生的堅定決心,市場作出了積極反應。

逆週期調節政策全面發力

今天上午,10月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報價出爐。中國人民銀行授權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公佈,10月21日LPR爲:1年期LPR爲3.10%(前值是3.35%),5年期以上LPR爲3.60%(前值是3.85%),均較此前下降0.25個百分點。這是今年以來LPR第三次下降,也是降幅最大的一次。

這意味着到下一個房貸重新定價日,購房者的存量房貸利率還將進一步調降。此前,多家銀行自10月25日起對存量個人房貸利率進行批量調整。調整之後,除了北京、上海、深圳3個城市的二套及以上房貸,其他符合條件的房貸利率都將調整爲LPR-30BP(1BP=0.01%)。根據工商銀行測算,如果一居民在某二線城市有一套住房,當前房貸利率爲LPR不加點,即3.85%。調整後房貸利率爲LPR-30BP,重定價後利率爲3.55%。以貸款金額100萬元、30年期、等額本息的房貸爲例,調整前每月還款約爲4688元,調整後每月還款約爲4518元,該居民每月可節省支出約170元,總共節省利息約6.1萬元。

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線城市的調整則更爲明顯。以北京爲例,存量首套房貸利率普遍爲LPR+55BP,調整後房貸利率較調整前下降85BP。以貸款金額100萬元、25年期、等額本息的房貸爲例,調整後每月可節省支出約400多元,總共節省利息約15萬元。

9月26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要降低存款準備金率,實施有力度的降息。業內人士認爲,伴隨一攬子增量政策陸續推出,宏觀政策在穩增長方向全面發力,LPR報價下調符合當前宏觀政策的大方向,是把央行“有力度的降息”向實體經濟傳導的一個關鍵環節。“LPR下調將帶動企業和居民貸款利率更大幅度下調,進而激發實體經濟融資需求,促消費、擴投資,提振經濟增長動能,帶動物價水平溫和回升,有助於促進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在東方金誠首席分析師王青看來,年內LPR報價可能將保持穩定。一方面,9月政策利率下調幅度較大,四季度將進入政策效果觀察期,繼續降息的可能性較小。另一方面,當前銀行淨息差處在歷史低位,這會制約報價行壓縮LPR報價加點的動力。

“作爲裝備製造業的專精特新企業,新一輪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無疑助我們開拓了市場,最近的降準、降息又爲我們加大研發投入、引進高端人才降低成本。”談及近期多種政策組合的發力,受邀參加2024金融街論壇年會的機科發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吳進軍直言政策在助企紓困上“精準、有效”。

10月18日這天,支持資本市場穩定發展的兩項金融工具也有了新進展:證券、基金、保險公司互換便利啓動操作,股票回購增持再貸款政策正式落地。這被業內視爲引導金融機構擴大“三農”、小微企業、科技企業與普惠養老等國民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信貸投放的重要舉措。對此,吳進軍認爲,“當前國家政策鼓勵我們做長期的事,從長遠角度謀劃企業中長期更高質量的發展”。

Wind數據顯示,10月21日A股三大股指集體高開,其中上證綜指、深證成指、創業板指分別高開0.44%、0.81%、0.74%。10月20日晚間,中國石化、招商蛇口、牧原股份、嘉化能源等超20家上市公司宣佈獲得銀行股票回購增持再貸款,按披露上限計算,涉及貸款金額累計已超百億元。

“信貸類的工具更偏‘順週期’特徵,經濟預期高的時候企業和居民更願意借錢,預期偏弱時則偏謹慎。所以本輪政策邊際上從貨幣工具略微向財政工具作了一些傾斜,可以起到一定的逆週期調節作用。”海通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樑中華以本輪增量財政政策提及的重啓土地儲備專項債爲例分析說,專項債的“逆週期”財政屬性更強,對於緩解部分房企的債務壓力或起到一定作用。但樑中華同時表示,收儲的關鍵仍然是價格,政策效果還需要進一步觀察。

對於佔據居民消費大頭的房地產,中央政治局會議首次提出要促進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強調對商品房建設要嚴控增量、優化存量、提高質量,加大“白名單”項目貸款投放力度,支持盤活存量閒置土地。要回應羣衆關切,調整住房限購政策,降低存量房貸利率,抓緊完善土地、財稅、金融等政策,推動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

在國新辦10月17日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住建部、財政部、自然資源部、央行、金融監管總局五部門聯合打出穩地產政策“組合拳”,即“四個取消”(取消限購、取消限售、取消限價、取消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標準),“四個降低”(降低住房公積金貸款利率、首付比例、存量貸款利率、換購住房稅費負擔),“兩個增加”(通過貨幣化安置等方式新增100萬套城中村和危舊房改造、2024年年底前將“白名單”項目信貸規模翻倍至超4萬億元)。

“兩項增量政策力度較大,未來政策落地效果值得期待。”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葉銀丹分析說,本次發佈會明確提出通過貨幣化安置方式新增實施100萬套城中村改造、危舊房改造,標誌着城市更新改造貨幣化安置方式的重啓,釋放出政策推動地產去庫存的強烈決心。從上一輪棚改貨幣化的經驗來看,政策取得了較好效果,Wind數據顯示,2014-2018年棚改高峰期間,全國棚戶區實際年均改造582萬套。“本次城中村、危舊房改造計劃主要採取貨幣化安置方式,有利於居民自主選擇合意住房,推進存量商品房去化。”

“金融活、經濟活”

“當前經濟運行中還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挑戰,主要是房地產市場和資本市場。基於國際經驗和中國過去的實踐,需要出臺有針對性的政策予以應對。”潘功勝在上述論壇年會上表示,房地產市場方面,人民銀行優化調整了四項房地產金融政策,從金融宏觀審慎的角度支持房地產市場的風險化解和健康發展。資本市場方面,人民銀行會同證監會制定了助力支持資本市場穩定發展的兩項工具。“其中,證券、基金、保險公司互換便利不是央行直接向市場提供資金支持,不會擴大央行的貨幣供給和基礎貨幣的投放;央行提供的股票回購、增持再貸款資金具有特定的指向性,信貸資金不能違規進入股市仍是金融監管的一條紅線。”

對於央行創設的證券、基金、保險公司互換便利(SFISF),證監會18日下午發佈消息稱,已經同意中信證券、中金公司、國泰君安、華泰證券、申萬宏源、廣發證券、財通證券、光大證券、中泰證券、浙商證券、國信證券、東方證券、銀河證券、招商證券、東方財富證券、中信建投、興業證券、華夏基金、易方達基金、嘉實基金等20家公司開展互換便利操作。

“資本市場在金融運行中牽一髮而動全身,在促進創新資本形成、助力產業轉型升級、完善社會財富管理、穩定社會心理預期等方面發揮着獨特而關鍵的作用。”同一論壇年會現場,證監會主席吳清表示,證監會還將積極配合人民銀行做好股票回購增持再貸款政策工具的落地實施,這些將爲A股市場引入增量資金。在證監會近日召開的進一步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專題座談會上,與會代表還就資本市場下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出具體建議,包括進一步增強資本市場制度包容性、適配性和精準性,打通制度執行“最後一公里”,推動更多優質科技企業發行上市、併購重組等。

這場座談會形成的共識之一是,9月26日中央政治局會議召開以來,一攬子有針對性的增量政策接續發力,釋放了加力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的積極信號,有效提振了資本市場投資者信心和活躍度,股市活力的提升也將促進“金融活、經濟活”正反饋效應的釋放。

實際上,作爲連接各類創新資源的重要紐帶,資本市場在人才激勵方面也發揮着重要作用。“人才是科技創新的第一資源。”北交所董事長周貴華在論壇上表示,資本市場通過估值定價、股權激勵、員工持股等制度安排,能夠更好體現知識、技術、人才的市場價值,充分調動各類人才的積極性、創造性,弘揚企業家精神,加速把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爲現實生產力。他介紹,截至目前,76家北交所上市公司實施了股權激勵或員工持股計劃,累計激勵對象超5300名,幫助企業留住、用好核心技術人才。

北交所數據顯示,目前,北交所254家上市公司中,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23家,佔比48.43%。“每家公司平均擁有22項發明專利,平均研發強度近5%,是規上企業平均水平的3倍左右,今年上半年超八成企業實現盈利。”周貴華介紹,北交所累計幫助創新型中小企業實現融資超530億元,募集資金八成以上投向綠色低碳、數字經濟、高端裝備製造、新材料等領域,在強鏈補鏈延鏈、支持轉型升級、培育發展新動能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政策合力惠民生

實施股權激勵計劃,推行名額翻倍、金額提高等最新高校學生資助政策,適度增加保障性住房面積……青年始終是政策目標受益羣體。

在財政部將陸續推出的一攬子增量政策舉措中,“針對學生羣體加大獎優助困力度,提升整體消費能力”是重要內容。財政部副部長郭婷婷10月12日介紹,2024年國家獎學金獎勵名額翻倍,提高本專科生獎學金獎勵標準、本專科生國家助學金資助標準,加大國家助學貸款支持力度。2025年將提高研究生學業獎學金獎勵標準,提高普通高中國家助學金資助標準,提高中等職業學校國家助學金資助標準並擴大資助範圍。

她表示,目前,我國已建立政府主導、學校和社會積極參與的全方位資助體系,主要包括國家獎學金和助學金、國家助學貸款、學費減免、生活補助、勤工助學等政策。2023年,全國財政投入932億元,資助高校學生超過3100萬人次;通過財政貼息等政策,支持銀行發放國家助學貸款700億元。

“對於一個城市而言,青年人有希望,這個城市就有希望;青年人有未來,這個城市就一定有未來。”針對新市民、青年人的住房需求,倪虹在上述介紹穩地產政策“組合拳”的新聞發佈會上強調,各城市政府在結合當地實際優化完善房地產政策的同時,一定要加大保障力度,兜牢住房保障這個底線。

另一組關於兜牢民生底線的數據是,近3年,中央財政安排了保障性安居工程補助資金2124億元、中央預算內投資2800億元,並統籌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等,支持籌集各類保障性住房666萬套,用於滿足城市中低收入羣體、新市民還有青年人的基本住房需求。在就業方面,今年以來,中央財政下達就業補助資金667億元,支持地方做好高校畢業生等重點羣體就業、職業技能培訓等工作。

可以肯定的是,在支持經濟回升向好的政策“禮包”裡,加大就業、教育等基本民生保障力度是重要的政策發力點。業內人士認爲,通過加大財政投入,不僅能夠通過提升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質量直接改善民衆的生活水平,還能夠提升社會整體消費能力,促進經濟發展。同時,增量財政政策也有助於縮小社會貧富差距,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強民衆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實習生阮雲天對本文亦有貢獻)

本報北京10月21日電

【責任編輯:潘圓,寧迪,王國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