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譽:銀行業發行AT1 亞太區資本佔比漸增
AT1爲Additional Tier 1 Capital Bonds的縮寫,中文意指「額外一級資本債券」,爲2008年金融海嘯之後,爲了防止金融部門的危機再次蔓延,銀行因應監管機構的要求所發行,以建立吸收損失的緩衝區,在現有一級資本之外額外發債,用於「可行性事件」時能發揮緩衝的作用。
惠譽紐約分析師團隊指出,此項金融工具的功能關鍵在於監管單位對「可行性事件」的認定,此次瑞信事件就是瑞士金融市場監督管理局(FINMA)判斷「可行性事件」被觸發,因此迅速出手監管幹預,完全永久註銷瑞信銀行集團158億瑞士法郎(約173億美元)的AT1資本。而且對於陷入困境銀行的私人債權人時,通常會拿AT1開刀。
在瑞信AT1事件之後,國際金融市場估測,將直接影響瑞士銀行體系未來進入這些市場,而且投資者對這類金融商品的接受度也會下降,發行量將很大程度上萎縮。現在的問題是,已進入市場的2,500億美元AT1債券,主要持有的國際共同基金、專業投資人、家族辦公室會如何處置?是否會引發後續的連鎖效應?
此外,金管會曾自2021年開始鬆綁債券基金可投資TLAC債券、CoCo Bond(應急可轉債),在國際金融市場連結緊密下,這些高風險、高報酬商品與AT1直接關聯,據金管會統計,截至2022年6月底,我國基金投資在Coco應急可轉債的金額爲67億元,TLAC部位有1,896億元,因此有國內投信業者坦承有踩到瑞信AT1的地雷。
惠譽指出,AT1市場對銀行的合格資本仍然很重要,特別是爲了滿足槓桿率,整體來看,歐系銀行對此混合債務的依賴程度高於北美銀行業,北美的AT1或有可轉換資本工具並不符合美系銀行的一級資本條件,反而AT1在亞太銀行的資本中所佔的比例越來越大,特別是對於滿足TLAC需求的G-SIBs系統性中資大型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