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車,男人最好的醫美

由傑夫·尼克爾斯自編自導,集齊了奧斯汀·巴特勒、湯姆·哈迪、朱迪·科默等主演,講述美國60年代摩托車幫派故事的這部新片,是很多人的年度期待之一。

光是衝這個陣容和設定,就值得一看。

《摩托騎士》

作爲一部散發着《教父》《好傢伙》《上帝之城》味道的電影,《摩托騎士》講述了一個男性幫派故事,但它也做了一些隨分從時的改變,從女主人公凱西(朱迪·科默飾)的視角出發展開敘述。

1965年的芝加哥,凱西在酒吧裡結識了一個年輕的越戰老兵本尼(奧斯汀·巴特勒飾),他剛剛加入中西部最大的摩托俱樂部“汪達爾人”。

汪達爾人本是古代歐洲以毀滅財富和藝術聞名的日耳曼部族,“汪達爾人”的性質可見一斑,成立十多年來,它已經從邊緣人和流亡者的集合變成了規模龐大的犯罪幫派,首領約翰尼(湯姆·哈迪飾)更是神秘莫測。

隨着劇情發展,擺在本尼面前的兩條路也逐漸清晰:是選擇約翰,繼續效忠於地下組織,還是選擇凱西,過上陽光之下的主流生活?

導演傑夫·尼科爾斯是近十年來美國獨立電影創作的代表人物,他喜歡回頭看,作品《污泥》《存身》《愛戀》無一不帶有時代厚重感,《摩托騎士》則是他首次涉足傳統黑幫片。

尼科爾斯沒有用直接介入的方式,再現美國六七十年代的飛車黨圖景,而是選擇追憶的視角,用一名攝影師的採訪對話,試圖窺探那個野蠻瘋狂的年代。

這本身就表明了他的態度:浪漫和恣意只存在於口述。

那是個什麼樣的團體呢?

創始人在電視上看到了馬龍·白蘭度主演的《飛車黨》,靈機一動,組建了摩托車愛好者俱樂部,成員們整日聚會賽車,喝酒吹噓,或者席地而坐,興致勃勃地分享汽化器型號、引擎改造等發燒友話題。

當然,他們也做出了不少幼稚違法的勾當,猛闖七個紅燈,躲避騎警逮捕,甚至爲了給成員出氣,燒燬了一間酒吧。

但有關這一飛車黨的核心矛盾,並非他們與執法部門之間的衝突,也非他們和不同幫派之間的攻伐,而是留有餘地的老大約翰尼和不顧一切的小弟本尼,他們之間若有似無的對抗。

約翰尼有房有車,有妻有兒,雖在飛車黨中能豁得出性命,但做人做事秉持中庸,讓那些渴望自由卻內心膽怯的成員,擁有一處避難所;

本尼與之不同,即便愛妻誓死相隨,但他是個可以隨時抽離的浪子,正如其所言:“我不要求任何人做任何事,我也不想從任何人那裡得到任何東西。”他活成了一個毫無保留的符號。

影片的高潮部分頗爲精彩,一輩子信奉底線的約翰尼,碰到了“不講武德”的新一代混混,淪爲飛車黨新舊交替的祭品。

新一代的飛車黨人不在乎“車”,也不在乎“飛”,在乎的是飛車帶來的秩序顛倒,是作惡產生的非法收益。

整部電影雖夠不上《逍遙騎士》的粗糲寫實,但情懷和細節令人動容。

遺憾的是,男主角本尼的飾演者奧斯汀·巴特勒似乎有些過分精緻,難以駕馭這一身兼馬龍·白蘭度和詹姆斯·迪恩雙重氣質的角色。當最關鍵的符號變得不可信時,電影的故事也就難免牽強可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