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端氣候 讓歐洲深陷能源危機
歐洲國家正設法在冬季前儲夠天然氣,以免入冬後陷入配給窘境,但近來熱浪侵襲,恐讓歐洲對抗能源危機的努力白費。
主要是高溫激起歐洲與北亞的天然氣需求,這兩大地區的公用事業爭搶液化天然氣(LNG),推高天然氣價格。
天氣炎熱乾旱還會帶來其他難題。能源顧問機構Rystad Energy分析師Xi Nan指出,「在德國沒有足夠的風力,煤駁船也不足。就連法國核電廠,也無足夠的水可供冷卻。水力發電的水位普遍偏低,特別是在挪威。」
德國坦承危機逼近,近來能源政策大轉彎,打算讓國內最後三座核電廠暫緩除役。
歐洲基準的荷蘭天然氣期貨,16日飆漲3.2%來到每百萬瓦時(megawatt-hour)233.56歐元,刷新3月7日締造的歷史新高。
電力市場的價格也飆漲,德國基本負載電力(baseload power)價格,16日漲了將近9%,來到每百萬瓦時583歐元。
電價高漲重創能源密集產業。礙於電力成本高漲,歐洲最大精煉鋅生產商、比利時新星公司(Nyrstar NV)16日宣佈,9月1日起荷蘭冶煉廠產能將閒置。
歐洲經濟研究中心(ZEW)16日發佈的經濟景氣指數跌到逾10年新低,足見歐洲工業重鎮德國對經濟前景感到悲觀。調研機構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指出,此數據反映出,德國今年內衰退無可避免,歸咎於能源價格飆漲衝擊一般家庭和產業。
能源成本上漲的壓力,美國也不能倖免,只不過美國天然氣漲幅沒有歐洲來得劇烈。除此之外,美國經濟還因將國內天然氣賣到歐洲而受惠,俄烏戰爭開打後,歐洲對美國天然氣需求孔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