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構:2024年全球GPU市場將增長至近1000億美元
近日,研究機構Jon Peddie Research(JPR)發佈了最新GPU市場報告,該機構預測2024年全球GPU市場的規模將超過985億美元。
上述數據是JPR2024年供應側GPU市場總結報告的調查結果,該報告涵蓋了使用GPU的十幾個細分市場的單位出貨量和市場價值。JPR總裁Jon Peddie博士認爲:“GPU已經變得無處不在,幾乎可以在當今製造的每一種工業、科學、商業和消費品中找到其身影。雖然AI GPU因其快速增長和高平均售價(ASP)而備受矚目,但與其他細分市場相比,其銷量仍相對較低。”
報告顯示,使用到GPU的產品很多,包括:智能手機、PC的集成顯卡、獨立顯卡、數據中心加速器、智能電視、SoC、可穿戴設備、遊戲主機、掌機、機器人、物聯網設備、汽車、專業市場(超級計算機和醫療診斷系統等)。
目前,全球有20多家公司和7家IP供應商爲市場提供獨立GPU、集成和嵌入式GPU以及SoC系統設備。其中大多數都是入門級集成GPU,只有少數公司擁有能夠爲遊戲玩家開發獨立的GPU(獨立顯卡)的能力。
AI和高效能運算 (HPC) GPU的年銷售量只有數百萬個,但由於其高昂的售價,它們爲英偉達帶來數百億美元的收入,爲AMD貢獻了數十億美元的收入。
在2024年上半年,英偉達銷售了價值近420億美元的AI和HPC GPU,而全年其運算GPU的銷售額可能超過900億美元。資本市場方面,英偉達市值也在今年6月一度登頂全球第一,達到3.33萬億美元;AMD則在三季報中預計其AI GPU今年的銷售額將超過50億美元(高於之前預計的45億美元)。
證券時報記者觀察,不僅是JPR對GPU市場持樂觀態度,Yole在最新的報告中預測,從2023年到2029年,GPU市場的複合年增長率爲25%,而CPU的複合年增長率僅爲5%,APU的複合年增長率爲8%。因此,到2029年,GPU細分市場收入預計將比CPU細分市場大兩倍。
JPR本次報告還指出,雖然目前AI GPU市場規模相對較小,但所有新進入GPU市場的新興企業(尤其是來自中國市場的企業),都將目光聚焦於數據中心AI GPU而非遊戲GPU,即便一些公司面臨美國政府的限制。
據記者瞭解,自2019年以來,一批國產GPU初創公司先後成立,其中涌現了壁仞科技、摩爾線程、燧原科技等AI芯片設計獨角獸。同時,還有一批老牌芯片設計公司也入局GPU領域。
這些公司的機會在於美國出口管制背景下的國產替代。2022年10月,美國政府禁止英偉達向中國出口高性能H100、A100芯片。英偉達隨後專門面向中國市場推出了不違反美國出口管制要求的A800和H800芯片,至去年10月,這兩項芯片也被限制。2024年2月,英偉達向中國市場特供的H20芯片接受預訂,但該芯片與H100配置相比,GPU核心數量減少41%,性能降低28%。對此,英偉達2023年11月曾透露,數據中心業務兩成以上受出口管制影響。
同時,隨之而來的挑戰是,一些行業領先企業先後被美國政府“盯上”。2022年12月,寒武紀等36家被美國政府列入“實體清單”。2023年10月,壁仞科技、摩爾線程等亦被添加到實體清單中。
從最新情況來看,美國的出口管制措施仍未消停。在11月14日的中國商務部例行記者會上,有媒體提問時稱,據報道,美國商務部已致函臺積電,對運往中國的某些用於人工智能加速器和圖形處理單元的7納米或更先進設計的複雜芯片實施出口限制。請問發言人對此有何評論?
對此,商務部新聞發言人何詠前表示,中方注意到了有關情況。一段時間以來,美方不斷濫用出口管制措施、實施長臂管轄,持續加嚴對華半導體打壓遏制,割裂全球半導體市場,這是對國際經貿規則的嚴重破壞,對自由貿易的粗暴干涉,是典型的非市場做法。
“半導體是全球產業分工合作的典型代表領域,美方做法將嚴重損害各方利益,阻礙全球科技交流和經貿合作。”何詠前認爲。
此前,北京社科院研究員王鵬亦向證券時報記者指出,當前國際政治經濟環境的變化對GPU行業產生了一定影響。特別是美國對中國AI產業的打壓政策限制了國內相關企業的進口渠道和供應鏈穩定性。
但在王鵬看來,長遠而言,國產GPU行業仍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這源於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的快速發展,對高性能GPU的需求持續增長;同時,國家政策對半導體產業的支持力度不斷加大,爲國產GPU行業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環境。此外,隨着國產芯片公司在生態構建、技術創新等方面的不斷努力,國產GPU有望逐步縮小與國際領先水平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