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建三季報:四家央企營收、利潤雙降 地產業務拖累中國建築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張敏 北京報道
近日,建築企業陸續完成了2024年三季報的發佈。作爲基建領域中堅力量的央企,前三季度業績表現平平。
今年前三季度,七大建築央企中有5家企業的營業收入、利潤總額雙雙同比下降。僅中國能建一家實現營收、利潤雙增長。
由於尚未到年度財務結算週期,今年前三季度,七家建築央企的經營性現金流均爲負值。
在工程建築領域,基建央企的訂單充足,體量較大,業務相對多元。相比中小建築企業,基建央企的業績表現通常較爲穩定。
但今年以來,內外環境發生一定變化,對基建央企的業績帶來影響。另外,房地產市場繼續深度調整,也影響了一些企業的業績表現。
盈利能力普遍下滑
今年前三季度,中國建築實現營業收入1.63萬億元,同比下降2.7%。利潤總額649.52億元,同比減少8.08%。同期,中國建築的歸母淨利潤爲397.03億元,同比下降9.05%。
作爲基建領域的“龍頭老大”,中國建築的業務體量長期穩居行業榜首。緊隨其後的中國中鐵和中國鐵建,同樣遭遇營收、利潤雙降的局面。
今年前三季度,中國中鐵實現營業收入8184.79 億元,同比下降7.30%;利潤總額270.17億元,同比下降15.56%。中國鐵建實現營業收入7581.25億元,同比下降5.99%;利潤總額236.97億元,同比下滑13.82%。
其餘四家基建央企中,中國中冶營收、利潤也出現下降。中國交建營收規模下降,但利潤總額略有增長。中國電建則出現增收不增利的局面。僅中國能建一家實現營收、利潤雙增長。
今年以來,我國基建投資保持穩定增長,並在穩經濟中繼續發揮重要作用。但由於市場需求縮減帶來的競爭加劇、回款速度減慢等原因,基建企業的盈利能力出現下滑。
在面對投資者關於利潤下滑的提問時,中國電建黨委書記、董事長丁焰章表示,一是受國內外經濟形勢影響,外部不確定性加大,中央建築企業業績增長整體承壓,淨利潤同比呈現下降趨勢;二是公司2022年前三季度、2023年前三季度淨利潤基數較高,導致今年同期淨利潤同比下滑。
中國建築則在公告中指出了另一個原因:房地產市場持續調整。
今年以來,全國房地產市場繼續築底。1—9月,全國新建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下降17.1%,銷售額同比下降22.7%。
一些基建央企的地產業務也受到影響。前三季度,中國建築、中國鐵建的房地產銷售額降幅均達到兩成,中國中鐵則遭遇腰斬。
房地產業利潤整體下滑的趨勢,也拖累了這些企業的盈利能力。今年第三季度,中國建築的房建、基建、地產、勘察設計四項主營業務的毛利率均出現下降。拋開業務體量較小的勘察設計業務,地產業務的毛利率降幅最大,達到5.1%。
應收賬款問題或繼續存在
市場環境對基建央企業績的影響,還表現爲現金流加速流出,以及應收賬款增加。
今年前三季度,七家建築央企的經營性現金流均爲負值。考慮到建築企業的財務結算週期通常在年末,這一情況影響相對不大。
但有分析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基建央企背景雄厚、融資成本低,雖然資金狀況不會出現太大的問題,但仍需提高經營效率,推進精細化管理。
相比之下,應收賬款的增加更值得關注。今年上半年,建築央企的營收賬款就普遍出現攀升的狀況。到三季度,這種趨勢仍在持續。
今年前三季度,中國建築的應收賬款爲3464.42億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108.96億元。同期,中國中鐵、中國鐵建的應收賬款分別爲2474.0億元、2047.17億元,也比往年大幅增加。其餘4家基建央企的應收賬款規模也在增加。
應收賬款的增加,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公司的業務規模在擴大。但前述分析人士指出,今年出現增幅明顯的情況,主要是由於地方政府、平臺公司、房地產企業等的資金相對緊張,工程款的支付週期有所延長。這不僅影響到企業的現金流,還容易出現壞賬風險。
近期,不少投資者針對這一問題向上述企業的管理層提問。中冶、中鐵的管理層均強調將抓住政策窗口期,加強現金流管理。
中國鐵建黨委書記、董事長戴和根則表示,將高度關注財政部發布的相關化債政策,加強與地方政府、平臺公司溝通,持續跟進納入化債範圍項目所在地方政府的化債額度。
近期,監管層擬提高地方債務限額,並嘗試置換存量隱性債務,此舉對改善建築企業的回款情況將帶來利好。但前述分析人士指出,政策實施的過程可能存在一定的時滯性,在政策尚未完全落地前,應收賬款問題可能仍會持續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