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冠軍25年迭變:危險的誘惑|證券市場的2023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龐華瑋 廣州報道
2023年年底公募基金排位賽進入衝刺階段。
自1998年第一批公募證券投資基金公開發行至今,我國公募基金江湖走過了25年。這期間,除去沒有完整數據的第一年和還沒結束的今年,共出了23屆基金冠軍。這些冠軍基金經理有的是常青樹,有的是曇花一現。
對於投資人來說,冠軍基金有着致命的誘惑,有人把它比喻成“海妖之歌”。
25年來的基金冠軍,值得追嗎?追風基金冠軍的投資人,結局如何?
歷史數據顯示,冠軍基金大多是押對了當年的主題,但一個風口一代股神,風口過去後,“冠軍魔咒”大多數時候是存在的,追高冠軍基金很危險。
25年冠軍迭代史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公募基金走過了25個春秋。
1998年,公募基金啓動,但由於各基金成立時間不同,當年基金不具可比性。
1999年,上證綜指漲幅接近20%,基金排名戰在1998年成立的5只基金中展開,林彤彤和王國衛擔任雙基金經理的基金安信基金收益率最高,達到46.74%。
2000年,上證綜指漲幅高達51.73%。22只基金參與競爭,王宏遠和李旭利管理的南方基金的基金天元年度收益率達到60.55%,奪得冠軍。
2001年,上證綜指大跌20.62%,由王亞偉管理的華夏基金的基金興華,淨值下跌3.84%,成爲最抗跌的封基。
2002年,上證綜指大跌17.52%,基金興華以2.63%的虧損幅度蟬聯抗跌冠軍,帶領該基金奪冠的是在年初接替王亞偉的基金經理江暉。
2003年,上證指數上漲1.22%,上演“五朵金花”(石化、鋼鐵、汽車、電力和銀行)行情,公募開啓價值投資理念。肖華和高陽管理的博時價值增長奪冠,年度收益率達34.35%。
2004年,上證綜指下跌15.4%,劉青山管理的泰達宏利成長以17.09%的收益率奪冠。
2005年,上證綜指在當年6月21日創出998.23點歷史大底,全年下跌8.33%。何震管理的廣發穩健增長奪冠,年度收益16.93%。
2006年,股權分置改革,上證綜指全年漲幅高達130.43%,李學文管理的景順長城內需增長基金奪冠,年度收益率達182.27%。
2007年,上證綜指創出6124點的歷史最高紀錄,上證綜指全年上漲96.66%。王亞偉管理的華夏大盤精選基金以226.24%的收益率奪得年度冠軍。
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引發全球性金融危機,上證綜指暴跌65.39%,胡建平和顏正華管理的華夏回報跌幅24.52%,成爲當年最抗跌基金。
2009年,在國家四萬億投資和一系列刺激經濟的舉措之下,上證綜指漲幅達到79.98%。王亞偉管理的華夏大盤精選以116.19%的收益率奪冠。
2010年,開啓四年半的慢熊,上證綜指下跌14.31%,華商“三劍客”莊濤、樑永強和孫建波管理的華商盛世成長基金取得37.77%的收益,奪得年度冠軍。
2011年,上證綜指下跌21.68%,張迎軍管理的交銀優勢行業以-0.74%取得冠軍。
2012年,上證綜指下跌6.75%,餘廣和陳嘉平管理的景順長城核心競爭力基金全年取得31.7%的收益,奪得年度冠軍。
2013年,TMT爲代表的成長股走牛,上證綜指全年下跌6.75%。任澤鬆管理的中郵戰略新興產業基金以80.38%的收益率奪得年度冠軍。
2014年,上證綜指漲幅達52.87%,藍籌風格勝出。由王君正和鄢耀共同管理的工銀瑞信金融地產基金在最後兩個月異軍突起,年度收益率達102.49%,奪得冠軍。
2015年,成長股領先,上證綜指全年上漲9.41%,創業板指數則大漲84.41%。宋昆管理的易方達新興成長基金以171.78%的收益率奪得冠軍。
2016年,上證綜指下跌12.31%,創業板下跌27.71%。食品飲料成爲2016年唯一上漲板塊,臘博管理的興業聚利以全年29.85%的收益率問鼎年度冠軍,該基金年初空倉、後來逢低加倉藍籌。
2017年,上證綜指上漲4.69%,大白馬股跑贏。冠軍是林鵬管理的東方紅睿華滬港深混合,全年收益率67.9%。
2018年,上證綜指下跌29.91%,方紅濤和杜振業管理的偏債型基金長安鑫益增強A以14.18%的收益奪得冠軍。
2019年,上證綜指上漲22.30%,創業板指上漲43.79%。劉格菘管理的廣發雙擎升級以121.69%、廣發創新升級以110.37%、廣發多元新興以106.58%,分別奪得冠亞季軍。當年劉格菘重倉科技股,明顯的成長風格。
2020年,上證綜指上漲16.68%,創業板指上漲53.87%,趙詣管理的農銀匯理工業4.0以166.57%、農銀匯理新能源主題A以163.49%、農銀匯理研究精選以154.89%、農銀匯理海棠三年定開以137.53%,奪得前4甲,重倉新能源。
2021年,上證綜指上漲4.80%,崔宸龍管理的前海開源公用事業以119.42%、前海開源新經濟A以109.36%,奪得冠亞軍,重倉新能源和電力板塊。
2022年,上證綜指下跌10.60%,創業板指下跌21.89%。黃海管理的萬家宏觀擇時多策略A以48.55%、萬家新利以43.65%奪得冠亞軍,重倉煤炭板塊。
公募25年的冠軍基金經理,不少人已奔私,創建自己的私募公司,比如王亞偉、林鵬、江暉、王國衛、陳嘉平、肖華、劉青山、何震、胡建平、孫建波、陳嘉平等,均是私募界風雲人物。
不少繼續留任公募,成爲高管或明星基金經理,代表如王宏遠、餘廣、王君正、劉格菘、趙詣、崔宸龍、黃海等。
追風
25年來無數投資人追風買入冠軍基金。
奪冠後,基金經理管理規模飆升是一個普遍規律。
比如,任澤鬆奪冠前一年年底管理規模僅0.61億元,奪冠當年年底升至3.81億元,第二年升至54億元,第三年年底升至近300億元。
林鵬奪冠前管理規模163億元,奪冠當年年底升至近400億元。
2019年的劉格菘,包攬公募基金前3甲,當年年初其管理規模64億元,年底增至210億元,奪冠後第二年暴增至843億元。
投資人對冠軍基金經理的追逐在劉格菘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2019年劉格菘奪冠後,2020年1月,劉格菘管理的廣發科技先鋒發行,募集規模上限80億元,僅一天時間認購規模高達921.60億元,成爲創紀錄的混合型基金認購規模之最,配售比例低至8.68%。
2020年趙詣同樣包攬公募前4甲,當年年初其管理規模不足7億元,奪冠當年年底已急速飆升至200多億元。奪冠後第二年,其管理規模暴增至422億元。
當2022年趙詣離職農銀匯理基金,轉戰泉果基金,2022年發行泉果旭源三年持有混合,就算是在發行淡季,該基金在兩天內募資168.63億元,募集上限100億元,配售比41.03%。
2021年崔宸龍重演了這個戲碼,包攬公募前2甲,他剛任公募基金經理一年,當年年初時管理規模不到7億元,年底奪冠時,管理規模已飆升至410億元。2022年,其重倉的新能源大回調,其管理規模縮水,目前降至200多億。
就算離開公募,奔私的冠軍基金經理們號召力仍很大,比如王亞偉、林鵬等當年的“公募一哥”,旗下產品吸金力都很足。
冠軍魔咒
投資者買入冠軍基金,是不是就能大賺特賺?
從歷史數據來看,大多數時候並沒有。
從2010年以來的13年數據來看,奪冠後業績連續在之後兩年依然優秀的僅有2位:餘廣、任澤鬆,其餘冠軍基金表現相對平庸。
2012年,餘廣管理的景順長城核心競爭力基金以31.7%的收益率奪得冠軍。該基金在餘廣任職的12年回報360.43%,年化回報13.54%,同類前1/10,長期業績相當不錯。餘廣不押注,投資偏均衡。但在大牛市時表現並不突出,反而不如其他風格激進的基金經理聲名顯赫。
而任澤鬆,2012年底初入公募江湖,2013年因重倉中小盤,當年就成了冠軍基金經理。2014、2015年小盤股大行其道,任澤鬆延續了良好的投資表現,三年期業績做到行業第一。
但2015年市場大調整,成長股泡沫破滅。2016年市場風格從小盤向大盤切換,重倉中小盤股的任澤鬆業績大幅下滑,2016年、2017年接連踩雷樂視網、爾康製藥、神霧環保。2016年中郵戰略新興產業基金淨值下跌26.70%,2017年下跌28.09%,2018年被迫離職。
其餘的基金經理在奪冠後,大多很快遭遇了挫折。
比如,2010年,上證綜指下跌14.31%,當年大消費和產業升級板塊表現搶眼,但到2011年風格變了,2010年漲幅居前的電氣設備、電子、機械設備、計算機等跌幅居前,這導致2010年業績領先的多數基金在2011年遭遇滑鐵盧,淨值大跌。倉位較輕或主要持倉銀行和食品飲料的基金跌幅相對較小。
2010年奪得冠軍的華商盛世成長基金,2011年下跌29.10%,2012年繼續下跌4.51%。
2011年的冠軍交銀優勢行業,2012年虧損2.05%。
2014年冠軍基金工銀瑞信金融地產,由於當年最後2個月金融地產股暴漲上位,有運氣成分,此後該基金表現一般。
2015年榜首是宋昆管理的易方達新興成長,該基金奪冠時的收益率爲171.78%,但在次年大幅虧損39.83%。
2016年冠軍興業聚利,此後2017年收益僅4.29%,2018年虧損30.14%。
2017年林鵬管理的東方紅睿華滬港深混合奪冠,第二年遇上熊市,下跌了22.09%。
2018年冠軍長安鑫益增強A,是一隻偏債基金,2018年下半年股票倉位不到5%,躲過了大跌,以29.84%奪冠,但隨後兩個基金大年,其收益僅爲11.87%、3.40%。
讓人印象深刻的是近年的基金冠軍,比如2019年劉格菘、2020年的趙詣、2021年的崔宸龍,他們的基金都重倉新能源,不料在2022年和2023年業績翻車。
2019年劉格菘拿下了基金業績前三甲,這三隻基金在2022年跌幅均超20%,2023年的回報(截至12月26日,下同)分別爲廣發雙擎升級-35.42%、廣發創新升級-40.13%、廣發多元新興-31.46%。
2020年的基金冠軍趙詣跳槽後,目前管理的泉果旭源三年持有A在2023年年內回報爲-29.74%。
2021年崔宸龍摘下基金冠亞軍,第二年其冠亞軍基金回報跌幅均超20%,並且2023年以來收益繼續下行,當年冠軍前海開源公用事業收益爲-16.94%,當年亞軍前海開源新經濟A收益爲-24.78%。
總體來看,如果看奪冠後的一年,自2010年以來的12只冠軍基金中,有8只第二年跑輸行業平均,僅4只冠軍基金仍保持優秀;如果看奪冠後的兩年,僅有2只冠軍基金仍能保持優秀;如果看奪冠後的三年,僅有1只冠軍基金仍能保持不敗的業績。
這意味着,“冠軍魔咒”是靈驗的。可見,與其說年度冠軍基金是賺錢的保證,不如說它們某種程度上是反向指標。
站在風口上梭哈
爲什麼能奪冠?年度冠軍基金大多是押對了當年的賽道。
比如2013年,任澤鬆重倉TMT等新興產業,押注小盤股。
2014年王君正、鄢耀管理的工銀金融地產基金幸運地遇上了年底一波金融地產股的大漲。
2019年劉格菘押對了科技板塊,2020的趙詣和2021年的崔宸龍押對了新能源板塊。
總體來看,冠軍基金風格大多很激進,重倉押對了當年主題。
但漲跌同源,當市場風格轉向後,冠軍基金就不得不面對“冠軍魔咒”。
統計這些冠軍基金的當年持倉,幾乎都相對重倉了某一行業。
比如,2022年黃海管理的冠軍基金萬家宏觀擇時多策略,第一大重倉行業煤炭佔比80%,第二大行業石油化工佔比16%,第三大行業交通運輸佔比3%,即該基金前三大重倉行業佔比99%。
總體來看,歷年冠軍基金的第一大重倉行業的股票佔比大多接近70%,前三大重倉行業的佔比往往超過90%。
可見年度基金冠軍的誕生,大多是站在風口上梭哈,一個風口一代股神。
事實上,不少年度基金冠軍基金經理都是新人,押注和運氣的成分較大。
比如,任澤鬆2012年12月剛出任基金經理,第二年就拿下了基金冠軍。
工銀瑞信金融地產基金2013年8月26日成立,王君正和鄢耀都是首次擔任基金經理,2014年就拿下了年度冠軍;
2012年的冠軍基金經理餘廣,在2010年5月纔剛成爲基金經理;
2021年的崔宸龍拿下年度冠軍時也僅有一年多的基金經理經驗。
對於基金經理來說,採用激進的投資策略,賭對了主題,業績飆升,一旦摘下年度基金冠軍,隨之而來的是管理規模暴漲和明星光環效應。
但隨着市場風格變化,基金經理一旦習慣了某一投資風格後,很難切換到新風口,這或導致基金冠軍在第二年、第三年,或者後面幾年,當市場風格轉變後業績變得平庸。
像當年的“公募一哥”王亞偉畢竟是少數,王亞偉兩次牛市年度冠軍,一次熊市抗跌之王,從瘋牛到瘋熊轉換之間,完成進攻和防守完美切換,創造了六年十倍業績神話。
對基金公司和基金經理來說,有動力在拿下冠軍基金後進行營銷,擴大基金規模,後面的基金淨值漲跌對其管理費影響不大。
但對於投資者來說,買冠軍基金未必能賺錢,有時反倒更像一個溫柔甜蜜的陷阱。
綜上所述,選擇基金,僅有“年度冠軍基金”這一個指標並不足夠,不少冠軍基金經理可能更多靠的是押注和運氣,而三年、五年、十年的基金優秀業績則更少運氣成分,更多體現實力,投資基金仍需穿透基金經理的投資策略、操作風格才能做出好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