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狂人”李書福
在汽車行業,無論是以後的100年,還是200年,總會有人書寫吉利和沃爾沃的這段歷史。
十年前,吉利以18億美元價格收購沃爾沃100%的股權,外界將此稱之爲“蛇吞象”。
十年後2021年2月24日,吉利和沃爾沃再度攜手,發佈了一份有點拗口的、看似“不合並”的合併方案。
簡單來說,雙方各自保持現有獨立公司架構,在包括電氣化和智能化在內的汽車新四化方面展開深化合作。換句話說,吉利要強攻智能電動汽車領域了。
這一次,“狂人”李書福又賭對了嗎?
吉利的基因從何而來?
1988年,海南建省,隨後被劃爲第五個經濟特區。一時間,全中國的目光都投向這裡,似乎這座海島上埋藏着無窮無盡的機會。
甘肅人潘石屹到達的時候,海口還是一座十足的小城市。夜晚登島,街道顯得格外冷清。但第二天天一亮,潘石屹眼裡的海南完全變了個樣子:大學生、農民、辭職的公務員、投機者……形形色色懷揣夢想的人擠滿這裡,一切都熱氣騰騰的。
隨着大批潘石屹一樣的淘金客到來,海南的房價狂飆突進。1991年房地產平均價格爲1400元/平方米,到了1992年,就漲到5000元,1993年達到7500元。九十年代初,很多家庭的全部積蓄還不到一萬塊。
1992年,潘石屹預感到海南的房地產生意做不下去了,帶着賺來的錢離開海南。果不其然,不久後海南房地產泡沫破裂,破產、躲債甚至自盡的人數不勝數,一棟棟斑駁的爛尾樓也成爲這場狂熱的見證。
像潘石屹一樣全身而退的人畢竟是少數,大多數淘金者經歷的是血本無歸,後來吉利汽車的創始人李書福,當年也是其中一員。
在海南,李書福把之前積攢的幾千萬賠得乾乾淨淨,甚至連回去的路費都成了問題。很多年後,這位面相溫和的浙商還是對着記者連聲說:“這一段就不要講了嘛。”
1993年,海南泡沫破裂已經過去一段時間,情景喜劇《我愛我家》播出。劇中無所事事的賈志新,帶着家裡的四川小保姆,南下海南,號稱要“創一番事業”。
但坐在電視機前的觀衆都已經知道這次闖蕩的結果,而如果當年的李書福也看到這樣的情節,不知道會作何感想?
從海南迴來之後,這個台州人倒是堅定了一個想法:他只能做實業。
有誰記得吉利的前成功時代?
今天的吉利,很容易給人一種連戰連捷的印象。
去年8月,美國《財富》雜誌公佈了2020年度世界500強排行榜。榜單上,汽車企業一共23家,中國佔了6家,
仔細盤點這六家企業:上汽、一汽、東風、北汽、廣汽,還有吉利。吉利是唯一一家民營車企,排名243位。
值得注意,前面這五家車企能衝到這個位置,多少都要仰仗旗下合資品牌的支持。吉利的銷售額依靠的是自主品牌和收購的沃爾沃品牌,能實現這樣的業績,吉利實力可見一斑。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沃爾沃乘用車的營收已經被納入了吉利集團,但依靠商用車以及工程機械業務,沃爾沃集團也上榜了500強,在車企中排名僅次於吉利。不過,依靠在商用車領域強大的技術實力,沃爾沃集團實現的利潤竟是吉利的三倍。
從2012年首次入榜世界五百強到如今,9年連續上榜。2020年雖然受到疫情影響,但是吉利依然交出了一份不錯的成績單。吉利汽車正式發佈2020年總銷量數據,其2020年總銷量132萬輛,100%完成全年銷售目標,連續4年蟬聯中國品牌乘用車第一。
三年前,在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上,柳傳志忍不住讚揚李書福:“今天,瘋子買了沃爾沃,又成了奔馳大股東,這不是給中國企業家長臉嗎?” 當時,李書福憑藉90億美元的投資,成爲奔馳最大的股東,中國汽車圈一時振奮。柳傳志終於發現,他十七年前看錯了李書福,這個在鄉下給人照相起家的浙江人,真的能造汽車。
人們總會想到,2010年3月28日,瑞典的那個初春的下午。
那一天,經過漫長的談判,吉利終於完成了對沃爾沃的收購簽字儀式。但當時,這場中國汽車史上最大的海外併購獲得的不全是讚譽,還有各種質疑,有媒體把它比作一次蛇吞象的行爲,有人揶揄吉利是“娶了歐洲公主的農村小夥”,還有分析預言,當時沃爾沃經營狀況慘淡,吉利能將其盤活實在是難上加難。
但恰恰在吉利的手上,沃爾沃迎來了發展的拐點。沃爾沃歸屬吉利後,10年來全球銷量上漲了一倍,在歐美市場獲得全面增長,並且在中國的銷量提升也十分明顯,對比10年前增長超過5倍。
沃爾沃2020年財報顯示,2020年全年營業收入達2628億瑞典克朗(約合312億美元),在保持增長的情況下降低了固定成本,對公司現金流和資產流動性產生了積極影響。2020年,沃爾沃全球銷量爲66.17萬輛,在中國大陸市場銷量16.63萬輛,同比增長7.6%,不僅跑贏車市大盤,還再創歷史新高,收穫全球市場有史以來單一市場的最高銷量。
在疫情依然嚴峻的2020年下半年,沃爾沃實現了有史以來最出色的利潤和銷量數據,營業收入達1510億瑞典克朗(約合179億美元),營業收入同比增長4.9%。
今天的吉利,不缺少鼓掌的人,但要看清吉利,看清李書福,還需要從他們的“前成功時代”入手。
浙商李書福
“我才八九歲,而且由於營養不良,我個子長得很矮,爲了登上牛背,我是想了好久才找到技巧的。先把牛牽到草長勢較好的地方,請牛低頭進食,然後利用牛的左大腿,在牛行走彎曲時,我一邊用手抓住牛的脖子,一邊用腳飛快地踩上牛的大腿關節,這樣就能很輕鬆地蹬上牛背,實現雙贏。”
和很多商業鉅子成功後的侃侃而談不一樣,李書福的經驗總結有一股撲面而來的質樸氣息。這段描述來自改革開放四十年之際,李書福在家鄉《台州日報》上刊登的一篇自述。對於自己的創業故事,李書福從放牛講起。
小時候的暑假,李書福都要給生產隊放牛,一個假期下來,能攢6到10元錢,對小孩子來說,這是一筆不小的收入。後來,一心想做生意的李書福沒有遵從父母親讓兒子讀大學的願望,勉強從高中畢業後,他用家裡給的幾百塊買了臺相機,推着一輛自行車走街串巷,逢人就問要不要照相。
這段經歷,就是若干年後柳傳志所言的“在鄉下到處給人照相”。
攢下第一桶金後,李書福開了一家照相館。當時他請人在照相館的背景板上畫了幾輛世界名車,這也許是他頭一次表露自己還未完全萌發的汽車夢。
當時,照相屬於特種行業,需要公安部門批准。“由於我沒有特種營業執照,多次接受教育與處罰,可能是因爲我的態度比較好,即便要求關門停業,照相館仍然堅持了近兩年時間。”自述文章中的講述很坦誠。
之後,李書福的創業經歷一波三折,從廢液提銀,到冰箱配件生產,再到摩托車製造,如今看上去總是笑眯眯的李書福,年輕時有一股不折騰不罷休的氣質。通過這一系列的經歷,李書福的行事風格也逐漸變得有跡可循:不管有沒有標準,有沒有基礎,有沒有支持,有沒有批准,先幹起來再說。
當初冰箱廠因爲投訴,不得不搬離,最後選了一個廢棄的自來水廠。後來,有人舉報工廠沒有經過工商局批准私自接電,當地電力公司要求縣檢察院立案審查,嚇得李書福再也不敢去那個新廠址。那一年他才二十二歲,如今很多年輕人剛剛大學畢業的年紀。
這像極了草創時期的吉利汽車,即便沒有批文和技術,用布蒙上研發車間,李書福也要帶着手下偷偷摸摸地造車。
李書福是愛做夢的人,摩托車做得有模有樣之後,他開始着手實現造車夢。
但當時的民營企業造車談何容易?僅是一紙批文就無法解決。據說李書福曾在酒後嚎啕大哭:“我辛辛苦苦辦企業,爲什麼別人總嘲笑我?”1999年,時任國家計委主任曾培炎視察吉利,李書福說了一句至今仍被傳誦的話:“請國家允許民營企業做轎車夢,如果失敗,就請給我們一個失敗的機會。”話裡頗有點悲情英雄的意味。
僅僅獲得準生證還不夠,吉利當時毫無技術儲備可以,只能從模仿開始,而模仿對象,就是風靡大江南北的國民車夏利。當時夏利的價格是9萬,桑塔納和捷達分別在13萬和14萬上下,吉利豪情5.8萬的出廠價確實讓人眼前一亮。
不過對於當時的吉利,能打出去的牌,恐怕只有低價了。
時間到了2005年,北京,李書福約見華晨副總裁、汽車領域的頂尖人才趙福全。李書福問他:“你覺得沃爾沃怎麼樣?”趙福全順口說:“沃爾沃好啊。”李書福又說:“那把沃爾沃買下來怎麼樣?”趙福全回答:“那當然好了。”但當時的趙福全並不相信頂着低端頭銜許多年的吉利,真能買下沃爾沃。
趙福全沒有想到的事還有很多,比如他自己會在李書福“十一顧茅廬”下終於加入吉利,比如李書福向他透露的這個夢想,會變成現實。
2008年與沃爾沃初次接觸,經歷長達八百天的談判,關於浙商李書福後面的故事,大家就都知道了。
當我們談論吉利,我們在談論什麼
李書福不等於吉利,在吉利之前,他就有着漫長的創業史,但吉利幾乎等於李書福。
這家車企,是李書福此前折騰的幾十年的最終成就,而那些人生中的所有浮浮沉沉,似乎也都是在爲吉利的騰飛做準備。
2020年,吉利在市場上大量掃貨,力帆汽車、華菱星馬、長沙獵豹、唐駿汽車、國金汽車等等背後都有吉利的身影。
進入2021年,吉利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動作頻頻:
人們不禁想問,狂人李書福的邊界到底在哪兒?
改革開放四十年,中國有很多草莽出身、個人色彩頗重的企業家,但在汽車這樣一個高度集成化的產業裡,李書福和吉利“野雞變鳳凰”的經歷顯得格外傳奇。
吉利當然不是沒有問題,在網絡上稍微搜索,就能找到不少員工對企業待遇偏低的怨言。如今對於吉利在新能源車上選擇的策略,很多觀察者也保持謹慎觀望的姿態。
但無論如何,在市場換技術的政策實行多年、合資車滿街跑的今天,土生土長的李書福和他的吉利汽車,走出了一條獨特的民營汽車之路。
短短几年,嘲笑聲漸歇,掌聲響起,爲何吉利在今天能在輿論上收穫如此支持?
因爲大多數懷有國產情結和民族情懷的消費者,幾乎都站在了吉利一邊。即便不是吉利車主,也不吝爲這家車企叫一聲好。它以自己民營企業的身份和方式,某種程度上達成了紅旗車的未竟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