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勵青年書寫青春華章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學思踐悟】

作者:鄧希泉(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員)

“青年者,國家之魂。”作爲社會上最富活力、最具創造力的羣體,青年的理想信念、精神狀態、綜合素質,關乎國家與民族的未來。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過去、現在、將來青年工作都是黨的工作中一項戰略性工作。各級黨委(黨組)要傾注極大熱忱研究青年成長規律和時代特點,拿出極大精力抓青年工作,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熱心人、青年羣衆的引路人。”我們應深刻認識新時代青年成長髮展特點,以紮實的青年工作推動青年成才立業,引導他們在各領域各方面工作中爭當排頭兵和生力軍,奮力書寫爲中國式現代化挺膺擔當的青春篇章。

加強對青年的政治引領,把青年工作作爲戰略性工作抓實抓好。共青團是黨的青年工作的重要力量。新時代共青團要順應全面從嚴治黨的要求,堅持爲黨育人根本職責,聚焦不斷保持和增強政治性、先進性、羣衆性的目標方向,堅持問題導向,敢於刀刃向內,嚴於管團治團,進一步全面深化自身改革,始終成爲引領中國青年思想進步的政治學校,始終成爲組織中國青年永久奮鬥的先鋒力量,始終成爲黨聯繫青年最爲牢固的橋樑紐帶,始終成爲緊跟黨走在時代前列的先進組織。當前,青年一代依然是西方意識形態滲透的重點對象,黨的青年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日益凸顯,必須加強對青年的政治引領。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爲黨盡責、爲黨分憂,鞏固和擴大黨執政的青年羣衆基礎,是青年工作者和團幹部的職責所在、使命所繫。應站位高遠,以赤誠之心幹事創業,找準所處的歷史方位和新時代的發展定位,加強對廣大青年的理想信念教育,從政治上着眼、從思想上入手、從青年特點出發,幫助青年早立志、立大志,從內心深處厚植對黨的信賴、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心、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以堅定的理想信念築牢青年的精神之基;用黨的科學理論武裝青年,引導青年全面、系統、深入學習黨的創新理論,掌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核心要義、精神實質、豐富內涵、實踐要求,努力掌握這一重要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善於運用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分析問題,深刻領悟和堅持貫徹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

以大歷史觀把握青年工作的主題和方向,充分激發新時代青年實幹擔當的歷史使命感。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把黨的中心任務作爲中國青年運動和青年工作的主題和方向,這是一百多年來中國青年運動和青年工作的一條基本經驗。”黨旗所指就是團旗所向,黨的奮鬥主題就是中國青年運動的行動方向。黨和人民事業發展離不開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的拼搏奉獻。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廣大青年與黨同心、緊跟黨走,敢於拼搏、敢於鬥爭,攻堅克難、勇挑重擔,爲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貢獻了青春力量。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廣大青年既是見證者、受益者,又是參與者、奉獻者,新時代的中國青年,生逢其時、重任在肩。新徵程上,如何更好把青年團結起來、組織起來、動員起來,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新時代中國青年運動和青年工作必須回答的重大課題。要高舉愛國主義旗幟,以共同的信仰和理想、共同的目標和使命、共同的組織和行動爲引領,把青年組織起來,發揮青年主體作用,激發澎湃的青春動能,引導青年聽黨話、跟黨走,胸懷“國之大者”,將自己的人生理想融入國家和民族的事業中,更好推動社會發展和人類進步。

深入調查研究,瞭解新時代青年的急難愁盼問題,真正關注青年、關心青年、關愛青年。青年工作,抓住的是當下,傳承的是根脈,面向的是未來,攸關黨和國家的前途命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自覺踐行羣衆路線、樹牢羣衆觀點,同廣大青年打成一片,做青年友,不做青年‘官’,多爲青年計,少爲自己謀。”隨着時代發展與社會變遷,青年羣體結構愈加多元、思想愈加多變、需求愈加多樣,青年成長過程出現許多新規律新特點,使新時代青年工作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瞭解青年現狀、把準青年需求,是做好黨的青年工作的基礎和前提,是黨和政府科學制定青年發展政策和出臺青年發展措施的必然要求。青年工作者和團幹部只有認真踐行黨的羣衆路線,着力增強服務青年的本領,方能把青年緊緊凝聚在黨的周圍,挺立潮頭引領青年。堅持工作重心下移,撲下身子深入青年,不斷完善青年發展政策體系和工作機制,着力優化青年發展環境,更好滿足青年的多樣化、多層次發展需求;深入把握互聯網規律,研究青年成長規律和時代特點,主動走近青年、傾聽青年,瞭解青年思想動態、價值取向、行爲特徵、生活方式,不斷創新方式方法,面對面、心貼心、實打實爲青年做好服務工作;以青年爲中心、讓青年當主角、增進對青年的真摯感情,以欣賞和讚許的眼光看待青年的創新創造,積極支持他們在人生中出彩,爲青年取得的成績成就喝彩點贊;堅持關心厚愛和嚴格要求相統一、尊重規律和積極引領相統一,悉心教育引導青年,做青年成長成才的引路人。

《光明日報》(2024年12月02日 0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