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CPO族 佈局主軸
特斯拉人型機器人Optimus。 路透
川普關稅戰正式開打,由於加拿大政府宣佈對美國進行1,550億加幣商品課25%關稅反制,墨西哥政府雖未正式宣佈關稅反制,但上週有加墨關稅延緩消息,雙邊加強邊境管制以換取一個月關稅延緩政策,也落實總統川普藉由關稅談判以獲取美方所需利益,臺灣後續半導體恐面臨關稅談判的壓力。
中國大陸則未解除加增關稅衝擊,在美方如期加增10%關稅後,中國大陸宣佈對美國煤炭、液化天然氣加徵15%關稅,對原油、農業機械、皮卡貨車和大排量汽車徵收10%關稅,也對Google進行反壟斷調查等作爲關稅反制。後續川普關稅戰可能轉向歐盟,對於目前歐洲疲弱的景氣可能更加衝擊。
在經濟動態方面,美國元月ISM製造業指數由49.3上升至50.9,創2022年10月來高點,其中新訂單55.1、新出口訂單52.4、庫存降至45.9,連續二個月升溫。ISM服務業PMI則由54.1降至52.8,其中商業活動54.5、新訂單51.3、就業指數52.3、價格指數60.4,反應服務業景氣放緩,就業景氣穩定,通膨放緩。
受近期公佈通膨數據放緩,惟上月聯準會會議官員對克服通膨仍未有明確信心,不過對後續降息仍正向看待,指標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一度最高來到4.8069%,目前則回落至4.4001%,債市賣壓解除。受近期美國經濟放緩,市場利率期貨反應3月19日利率持平機率高達84.5%,上半年降息時程可能在6月中。
受到關稅推延、資金重回股債,加上美股財報優於表現,S&P500指數重回6,000點之上,也站上月線和季線短期均線之上。在S&P500財報部分,截至最新統計,已公佈328家企業,整體營收成長5.02%,盈餘成長9.01%,營收和盈餘分別高於市場預估0.31%和0.76%。
與臺灣科技股相關雲端服務廠(CSP)Amzn、MSFT、Google和Meta對2025年資本支出分別爲1,050億、890億、750億和625億美元,分別上調36.4%、4.1%、34.2%和23.8%,合計2025年四大CSP公司資本支出將達3,315億美元,較去年大幅成長34.5%。
受雲端業者資本支出大幅提升激勵下,NVDA股價最低由113.01美元反彈至128美元,臺積電也重返1,100元之上。臺股部分,截至7日已公佈1月營收中,共有川湖、零壹、臺光電、德英、IET-KY、昇陽半、京鼎、茂訊、瑞昱、鈊象、JPP-KY、貿聯-KY、新天地和日電貿等14家公司營收創新高,在元月過年天數少下,營收能創新高,將是近期盤面震盪可留意的公司。
技術面來看,臺股仍面臨前波24,000點壓力。由於季線目前仍呈現上升趨勢有利低檔支撐,預估臺股有機會於22,400~24,000點間整理。
選股方向,AI供應鏈仍是今年投資核心主軸,包括臺積電(2330)、聯發科、鴻海、廣達、緯穎、智邦、AES等;機器人概念股如上銀、亞光;CPO(矽光子)相關概念股如聯鈞、華星光、上銓;NVIDIA RTX50顯卡概念股華碩、技嘉、微星、全漢、僑威等;任天堂Switch 2概念股如原相、創惟、茂達等。
此外, 2024年金控自結獲利達5,979.8億元史上新高,其中富邦金、國泰金和中信金獲利高居前三,近期可以佈局股利題材。綜合以上,臺股進入23,500點以上短線高檔區,不宜過度追高,季線以下逐漸提高持股至五成以上,靈活操作區間大震盪行情。(作者是第一金投顧資深協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