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養父母遭誤解…原生家庭創傷 要時間才能痊癒

家扶中心社工不時安排活動,陪同寄養童畫畫、寫功課,陪伴小朋友、關心小朋友近況。記者陳正興/攝影

寄養童原生家庭各有狀況,有些孩子養成不好習慣,有些則有心理障礙,資深寄養家庭大多清楚要多費心思注意孩子感受,但有時外界不理解寄養父母的艱辛而產生誤會,讓寄養父母滿腹委屈。

新北一名寄養童在原生家庭時,都在浴室遭虐待,所以特別討厭洗頭、洗澡,寄養家庭不願強迫孩子在創傷下清潔身體,希望讓孩子身心靈得到安適,但小孩子好動,身上有異味、髮絲有油垢,髒兮兮的外表讓人懷疑缺乏照顧,寄養媽媽接獲老師質問時滿腹委屈,所幸社工及時介入溝通,由諮商師引導孩子接受洗澡,事件才落幕。

北市吳姓寄養媽媽表示,照顧寄養孩童需要花更多心思,也要教會他們生活常規,例如她曾帶寄養童逛大賣場,孩子想吃糖果就順手拿一包回家,她發現後趕赴大賣場付錢、道歉,也趁機教育不可再犯。

宜蘭資深寄養爸爸林先生說,有寄養童在原生家庭養成順手牽羊習慣,其實源自物慾無法滿足,只要每天固定給零用錢,滿足小小需求,一段時間後大多不會再犯。

林先生表示,寄養童姓氏大多與寄養爸媽不同,老師看聯絡簿起疑,等於將寄養童身分暴露給同儕,難免受異樣眼光,因此孩子入學前須和校方多溝通。

他說,許多孩子可能在原生家庭受家暴,留下強烈陰影,會有懷疑、甚至排斥他人的行爲,要長時間才能緩解,因此管教時一定要自我提醒加倍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