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派|從殲-35官宣看中型隱身戰機的技術特點和發展趨勢

殲-35的亮相再次引起了外界對中型隱身戰機的關注和討論。

在本屆中國航展中,殲-35無疑是航展的明星機型,吸引了衆多的關注。

這次公開殲-35,意味着中國軍隊將同時擁有兩款隱形戰鬥機——殲-20和殲-35,這是繼美國空軍裝備F-22和F-35之後,全球第二個同時裝備兩款隱身戰機的國家。

殲-35A首次亮相是本屆航展的一大亮點。

獨具優勢的中型隱身戰機

中型隱身戰機這個概念是相較於重型隱身戰機而言的,後者的主要代表有美國F-22、俄羅斯蘇-57、中國殲-20等隱身戰機,而中型隱身戰機在目前國際上的大致型號爲美國F-35系列、中國殲-35、俄羅斯蘇-75、土耳其“可汗”戰機等。重型隱身戰機的體積與重量相對較大,一般擁有更大的載彈量和更遠的航程,但是中型隱身戰機同樣具備自身一些獨特的優勢。

首先,中型隱身戰機的一個顯著優點是成本效益。由於體積較小、結構相對簡單,中型隱身戰機的研發、生產和維護成本通常低於重型隱身戰機。這使得更多國家能夠負擔得起並裝備這種先進的戰鬥機,從而增強整體國防實力。以同時裝備了F-22與F-35的美國爲例,由於F-22的生產成本高昂,且美國政府決定不再繼續生產F-22,導致其數量有限;而F-35則被視爲更具可持續性的選擇,計劃生產數量超過3000架。同時,中型隱身戰機的低成本也意味着在訓練和作戰中可以更加頻繁地使用,從而提高部隊的戰鬥技能和實戰經驗,這對於提升整體作戰效能和保持戰鬥力具有重要意義。

其次,中型隱身戰機在設計與製造過程中,往往更注重機動性。其較輕的機體和較小的翼展使得它們在空中能夠做出更爲迅速和敏捷的動作,也更加能夠適應較短的跑道和較惡劣的環境。而中型隱身戰機在艦載適應性方面也具有顯著優勢,由於其較小的體積和重量,中型隱身戰機更容易適應航母等艦艇的搭載和起降條件。這使得它們能夠成爲海軍航母編隊的重要組成部分,爲海軍提供強大的空中掩護和打擊能力。如美國F-35C專門爲海軍而研發,能更好地適應艦艇環境;而這次公開的殲-35也有艦載型號,中國航母未來也將迎來隱身戰機。相比之下,重型隱身戰機雖然也具備艦載能力,但由於其體積和重量的限制,通常需要更大的艦艇和更復雜的起降設施來支持,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重型隱身戰機在海軍艦艇上的廣泛應用。

殲-35具備出色的隱身能力。

同時,相比於重型隱身戰機注重空優能力,中型隱身戰機在設計上往往更注重多用途性。它們不僅能夠執行空中優勢任務,還能夠執行對地攻擊、對海打擊等多種作戰任務。這種多用途性使得中型隱身戰機在戰場上具有更高的靈活性和適應性。

另外,中型隱身戰鬥機在打開國際軍貿市場方面獨具潛力。如F-22只能裝備美軍,可F-35卻暢銷全球多個國家,不但爲美國賺取大量經濟利益,還大大提升了美國在國際軍事舞臺上的地位和影響力。而俄羅斯蘇-75戰機自誕生之初就肩負着打開國際市場的重任,儘管該戰機至今尚未完成實際飛行測試,但俄方對其的宣傳卻是不遺餘力,一方面積極尋求與潛在客戶的合作機會,通過提供技術支持、優惠價格等方式,試圖打動對方;另一方面俄羅斯還利用其在國際軍事合作領域的經驗,通過與其他國家的聯合研發、生產等方式,推動蘇-75的出口進程。有觀點認爲,殲-35作爲全球第二款成熟的中型隱身戰機,如果能夠用於出口的話,將會擁有很多潛在客戶,還可以爲中國拓展國際軍事合作、加強雙邊關係提供重要抓手。

未來中型隱身戰機發展趨勢

相關研究顯示,作爲未來各國空軍的主力戰機,中型隱身戰機會在以下方面得到進一步的完善。

在隱身方面,隨着雷達技術的不斷進步,隱身戰機需要不斷更新隱身技術以保持其低可探測性。未來,中型隱身戰機可能會採用更先進的吸波材料和更精細的外形設計,以進一步降低雷達反射截面;或者採用新的隱身機理,如等離子隱身技術(該技術利用等離子體對電磁波的吸收和折射特性,降低裝備對雷達波的反射強度,使敵方探測系統難以發現和跟蹤,不僅適用於雷達隱身,還可用於紅外隱身)。

在動力方面,發動機是戰機的核心部件,其性能直接影響戰機的機動性和作戰半徑。如美國F-35雖被歸類爲中型隱身戰機,最大起飛重量卻達到了30噸以上,遠遠甩開其他中型戰機,這要得益於其裝備的F135發動機。未來,他國中型隱身戰機可能會配備更先進的發動機以提升戰機的推重比和燃油效率,進一步增強其作戰能力,從而更好地適應不同的作戰需求。

殲-35艦載型號將成爲中國航母未來的主力戰機之一。

同時,隨着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髮展,中型隱身戰機可能會引入更多的智能化和自主化技術,如自主導航、自主作戰等。有觀點認爲,相比人類飛行員,人工智能更加善於在動態的環境中考慮和協調最佳的戰術計劃,並作出精確的響應,同時不存在過載值限制。因此這些技術將大幅提升戰機的作戰效能和生存能力,使其在未來的戰爭中佔據更大的優勢。

另外,未來戰爭將更加註重多平臺融合與協同作戰,中型隱身戰機需要與其他類型的戰機、無人機以及地面作戰系統等形成緊密的作戰網絡,通過信息共享和協同作戰來提升整體作戰效能。如歐洲多國正攜手推進的未來作戰空中系統(FCAS)項目,就一直標榜其旨在通過融合有人駕駛戰機和無人機,以及高度集成的人工智能技術,引領21世紀40年代的空戰模式變革。據悉在FCAS項目中,“忠誠僚機”無人機將與有人機緊密配合,這些無人機不僅能夠承擔信息收集的任務,還能進行增強的火力支援。這種協同作戰模式不僅增強了戰機的作戰能力,還使得飛行員的角色發生了深刻變化,他們不再僅僅是戰機的駕駛員,而是成爲了真正的任務指揮官,負責指揮無人機執行復雜的任務。

俄羅斯蘇-75戰機同樣注重與無人機的協同作戰能力,俄方稱通過先進的通信系統和數據鏈技術,蘇-75戰機能夠實時與無人機進行信息共享和態勢感知,實現對戰場環境的全面掌控;同時無人機能夠執行偵察、打擊等多種任務,爲蘇-75戰機提供有力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