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幫選課,孩子走班學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龐珂 通訊員 鮑偉 李琳)近日,在河南省新鄉縣特教學校兩間教室裡,教師趙珊和教師張新璐同時在上語言訓練課,不同的是,趙珊的課上有8名學生,張新璐的課上卻只有1名學生。

“這節課是學校正在推進的創新課程——個別化教學,個別化教學最大的特點是針對基礎薄弱的學生,教師採取一對一教學、小組教學的方式,家長幫助孩子選課,孩子們進行走班上課。”新鄉縣特教學校校長侯玉潔介紹道。

新鄉縣特教學校2017年建校,是一所九年一貫制義務教育培智學校。實行走班制緣起2019年,學校大多數學生存在肢體障礙,教師張建春愛好瑜伽,就爲基礎較好的學生教授一些瑜伽動作,經過嘗試反響很好,學校就開設了瑜伽藝術課。

受瑜伽藝術課的啓發,從2020年開始,學校以“潛能開發”爲突破口,將“藝術教育”融入到日常課程的特色教育教學模式開始探索。全體教師參與,10名精幹教師爲主力,2名校外志願者教師爲指導的探路者創新團隊應勢而生。

教師們通過培訓、網上自學,把晦澀難懂的樂理知識,變成“小動物在開音樂會”的情景形式;把複雜的瑜伽、體操動作精簡成學生能做的動作;把拼豆豆、絲網花等訓練學生專注力和動手能力的創意手工引入課堂……

經過5年的不斷探索,瑜伽藝術、動感鼓樂、經典誦讀等5門潛能開發藝術教育課程走進課堂,5本校本讀本編撰成功。學校逐步形成了上午實行包辦制學習國家統編課程,下午實行走班制學習潛能開發藝術教育課程的格局。

在此基礎上,該校開設了認知訓練、語言訓練、感統訓練、綜合實踐等8門個別化課程,採用一對一和小組教學,對學生進行分層教學。

“孩子從入校以來,語言方面進步非常大,手指也越來越靈活,現在會用鑰匙開門、用筷子夾菜、拍球,各方面的進步都非常大。”該校四年級學生小億家長感慨道。

“學生需要什麼,家長期盼什麼,改革就抓住什麼、推進什麼。”侯玉潔說,“我們不僅開發優等生的潛能,還要照顧到基礎弱的學生。個別化教學中我們嘗試家長幫助孩子選課的方式,對認知,語言等綜合能力較差,需要在教師的幫助下完成課堂活動的學生,補短板、強弱項。”

作者:龐珂 鮑偉 李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