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看了都崩潰?一張小學數學試卷爲何鬧出這麼大動靜?
來源:央視網
1月9日,深圳“南山因爲期末試卷太難延時20分鐘!”衝上熱搜。原因是題目過難,四年級數學考試延長20分鐘。
語文老師出的數學試卷?
中學老師:我都寫不完
數學科目考試結束後,網絡平臺上有不少家長介紹孩子的考試情況。
有人表示,考試題目太多。原計劃考試時間90分鐘,一共36道題,整整6頁A4紙,僅算一下時間,平均每道題費時150秒鐘,即兩分半鐘需解完一道題。這兩分半鐘,四年級的學生需要讀題、理解、思考、計算、書寫。不少中學數學老師紛紛感慨:“別說小學四年級學生了,我都寫不完!”
有人提到,由於題目太難,考試“後來又加了20分鐘,還是沒有寫完”。
相關話題評論區裡,不少家長對數學試卷的閱讀量提出疑惑。“這是語文老師出的數學試卷吧?句句有主謂賓,段段有原因結果。”
記者梳理考題發現,僅選擇題就有不少題目需要考生深刻“理解”題幹文字含義才能作答。
比如:“下列成語所描述的事件中,( )發生的概率最小”,其中共有“海底撈針、瓜熟蒂落、旭日東昇、水滴穿石”四個選項。就有家長在評論區提出疑惑:海底撈針和水滴穿石比概率,這還是數學題嗎?
三年級學生家長許女士表示,這些題她自己都看不下去,更別說小學生。“我覺得現在就是矯枉過正了,我們這是考數學,不是考語文。”
不過,也有網友認爲,該考卷作爲4、5、6年級“過程”考試卷“也不錯”。“考查的知識並沒有超綱,只不過是更考察綜合能力。”“題目更生活化,更聯繫實際了,挺好的。第一次難免有陣痛,以後就習慣了。”“題目出得挺好的”。
深圳南山教育局:順應課改方向
1月10日,有記者以家長名義聯繫到深圳市南山教育局,工作人員表示:“新課程標準頒佈以來,國家義務教育的質量監測命題方向和重點都發生了比較大的轉變,就是希望通過這個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習,讓學生逐步用數學的眼光來觀察現實世界、進行思考。”
還有媒體報道稱,南山區教育局工作人員表示,爲了讓學生在考試中適應運用各學科並且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這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相信孩子們以後會適應的。接下來還是會順應課改方向,體現學科的核心素養。
名師點評:沒超綱
但要避免過度複雜化
記者採訪了國家級骨幹教師、中國數學奧林匹克高級教練黃東坡,他看完這份數學試卷後表示:“情境化、跨學科、增加閱讀量,這是新中考新高考的新特點,但凡事要有度,否則只有形式而脫離學生的學習實際、能力水平和思維狀況。”
黃東坡指出,找到適量閱讀與高階思維的契合點,且突出對數學本質的考查纔是正道,否則只能是形式大於內容,熱鬧一時。
黃東坡補充道,小學數學除了計算、推理、數據分析等關鍵能力的培養,還需從小培養孩子的閱讀理解能力、信息整合能力、批判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廣州一重點中學數學名師周老師看完深圳南山小學四年級的數學題後表示,整張卷子閱讀量太大,這會導致學生在有限的考試時間內無法完成所有題目,影響學生正常發揮。
不少家長猜測,深圳南山這份試卷是爲了適應中高考的改革,畢竟高考數學題閱讀量也越來越大。對此,周老師強調,這是對高考數學的誤解。“其實早在三年前,高考數學就開始‘瘦身’了,新高考數學題量有所減少, 更注重考查學生的思維能力,倡導‘多想少算’,題目思維量充足,學生若能充分思考,可能會發現更巧妙的解題方法。”
周老師表示,爲了適應情景化和生活化,在數學試題裡出現兩三道貼合生活場景的數學題無可厚非,但不能整張試卷全是這樣的題。
“數學的核心素養之一是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通過數學學習,學生能夠鍛鍊自己的思維品質,提升邏輯推理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對於小學生而言,數學學習要重視計算能力的培養,確保學生在計算運算等方面能夠過關,爲後續的數學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但不應過度生活化,不應爲了生活化而強行將所有數學概念套入生活場景,這樣反而會增加學生的負擔,不利於其對數學本質的理解和掌握。”
周老師強調,不管如何變革,數學的本質依舊是追求簡約之美,避免過度複雜化,“我們的老師在實際教學中應該讓學生領略到數學本身的思維之美,培養數學學習的興趣。”
迴歸“素質”教育
對此,教育研究學者熊丙奇指出:以推進教育爲導向的命題改革,必須堅持兩個基本原則,一是難度適中原則,發揮考試的測評作用,二是促進學科素養原則。就此看,引起輿論關注的深圳南山小學四年級期末數學卷,存在兩方面問題:
一是試卷題量、難度過大,導致學生在規定考試時間中無法完成答題。延長20分鐘考試時間,表明教育部門、學校已經意識到難度、題量過大。
期末考試的目的,是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測評,檢驗真實的教學效果,因此難度必須適中。題目過難或者過於簡單,都無法起到測評的作用,而且難度過大會加重學生學習壓力,刺激校外培訓需求,以及超前學習。
二是命題方向有所“跑偏”。各學科的命題改革,都必須基於培養學生的學科素養,不能把考數學變爲考語文,把考語文變爲考科技。
在數學命題中,適當考查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這沒有問題,但需要明確,數學就是數學,閱讀不能喧賓奪主。但如果在數學命題中,過於注重對學生閱讀能力的考查,這貌似體現素質教育導向,但其實走偏了方向。
比如有的數學題,考查學生對文言文的閱讀理解,命題者認爲這是考查學生的綜合素質,但這和數學素養有什麼關係?是增負還是減負?每個基礎教育學科,都有學科自身的教學目標,不能打着素質教育旗號進行隨意的、拍腦袋式命題改革。要基於培養學生的學科素養,來進行科學的命題改革。
類似的情況還有語文作文命題。近年來不少人認爲好的作文題,要結合時代特點,具有時代性。但語文作文應考查學生的思辨能力和表達能力,評價作文題好不好,要看給學生的思辨和表達空間大不大。以追求時代性來進行作文命題改革,就可能把作文題變爲時政題、科技題,雖然這也有意義,可卻偏離了語文作文考查的重點,學生如不瞭解命題所提到的時政、科技,就寫不出好作文,這並不能促進學生提高思辨和表達能力。
以素質教育爲導向進行命題改革,必須搞清楚“素質”是什麼,不能把素質當成一個籮筐,什麼都往裡面裝。缺乏科學論證隨意命題,不但難以培養學生的學科素養,還會加重學生的負擔。
來源| 央視網綜合羊城派、羊城晚報、南方都市報、九派新聞、正在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