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博物館一票難求,這屆年輕人爲啥開始愛逛博物館了?
暑假時去山東博物館,不同於上海博物館、南京博物院等熱門場館,山東省博的票子一直很容易預約,甚至週末都可以預約到當天的票(現在甚至取消了預約),我以爲人應該不會很多……
結果進去一看,臺階上坐滿了人。海岱日新通史展裡更是人山人海,鎮館之寶亞醜鉞,哪怕真跡出差,複製品前面也是圍了好幾層的人。
還記得2020年去的時候,山東博物館是上圖這樣的。雖然有假期人多的原因,不過比起前幾年來,現在博物館的熱度確實高了不少。而在參觀博物館的人裡面,小朋友以及ta們年輕的媽媽,無疑佔據了很高的比例。
這是有數據爲證的。
前段時間看蘇州博物館的年鑑,發現無論是拙政園邊上的本館還是新造的西館,觀衆中女性的比例都大大高於男性,而根據職業來看,學生則是參觀博物館的絕對主力。
無獨有偶,我在百度指數上比較了幾個博物館的搜索熱度,這裡面既有故宮博物院、國家博物館這樣的國字號熱門,也有陝西曆史博物館、上海博物館這樣的地方強館,還有江西省博物館這樣的中游省級博物館。
可以看到,儘管中國男性以及男性網民的比例更高,百度指數上大多數話題也是男性關注比例更高。但在博物館相關的話題上,幾個博物館都是女性關注者居多,而且年齡集中在50歲以下,特別是20-39歲這一年齡段。
爲什麼中國人,特別是年輕人變得愛逛博物館了?
最直接的原因,可能是因爲大部分公立博物館免費開放。2015年,國家發佈的《博物館條例》鼓勵博物館免費開放,此後,免費的博物館成爲很多人旅遊或者打卡的首選。許多旅行社也將免費的博物館、美術館加入參觀日程。特別是在炎熱的夏天,有空調的博物館還是個不錯的納涼之地。
前幾天我在博物館排隊的時候,就見到好幾批旅行團的遊客。當然,也有學校組織參觀的,或者帶孩子去博物館研學的,這些也都不少。
其次,中國人講求功利,即使是玩,也希望寓教於樂。比起純粹的遊樂,逛博物館,至少在心理上是更積極,更有收穫感的遊覽項目。可能這也是許多家長選擇帶孩子去博物館參觀的理由。隨着教育水平的提高,現在不少家長都可以在文物面前,給孩子們講出不少門道。但也不乏家長自身不瞭解博物館和對應內容,放任孩子吵鬧喧囂,孩子也對博物館的展品興趣寥寥的。這種就很影響參觀體驗了。
當然,這幾年國家對提高文化素質、宣傳傳統文化、建設博物館等方面比較上心。中央臺以及一些地方臺近幾年推出了好幾檔文博類節目,大大提升了國人對逛展的興致。許多博物館、美術館也開始有經費和實力策劃或者引進高質量的展覽,文博機構和宣發部門、自媒體等方面的宣傳,也大大提高了博物館的參觀熱度。
排隊的人從四樓排到了三樓
這方面的例子是五月份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的人間至味是清歡,明清繪畫特展。這個展在五一節的時候還是冷冷清清,之後有網絡影響力強大的大v宣傳,引來大批觀衆。臨近展覽結束的幾天,三峽博物館罕見的提前約完了當天的參觀名額,我從九點不到開始排隊,快到中午才排進特展。可見網絡宣傳的強大和人們的熱情。
可能是爲了順應網絡傳播,最近幾年,很多博物館、美術館針對性地推出了不少打卡、敲章項目,在宣傳上也力求更加貼近年輕人口味。現在去逛博物館,經常會看到不少互拍人物而不是展品,熱衷於集章而不是逛展的觀衆。這多少違背了去博物館參觀的本意,但不管怎麼說,這也給博物館增加了一些熱度。
目前,中國登記備案的博物館已有6000多座,是人口規模近似的印度的將近6倍,其中有不少都是近幾年來新建的。但是和發達國家相比,中國的人均博物館數量依舊比較有限,而且高質量場館往往集中於少數城市。外加假期有限,很多遊客不得不集中在有限的日子裡去博物館參觀。造成少數熱門博物館人滿爲患。
任何遊覽項目,只要人數超過限度,體驗無論如何都高不到哪裡去。而且許多去博物館的遊客肆無忌憚的觸摸展櫃,甚至觸摸文物、打開閃光燈拍照,或者高聲喧譁、佔位自拍、奔跑打鬧,這對文物以及其他參觀者來說,都不是一件好事。
所以我想,以後博物館是否可以在預約系統裡增加一套基礎測試題,提醒觀衆去博物館不應該做什麼,並且引導ta們瞭解博物館的特色,測試達到一定分數後才允許預約參觀。這樣也許可以減少一些不文明參觀的現象,隔絕一些對博物館其實並沒有多少興趣的遊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