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士伯中國,只剩重慶啤酒?

斑馬消費 楊偉

一隻蝴蝶扇動翅膀,可能引發一場颶風。

近期,一家甘肅上市公司的控制權轉讓,引發了啤酒行業的關注。

作爲曾經的啤酒“西北王”,蘭州黃河早已沒落,失去了在中國主流啤酒市場的競爭力。所以,新股東入主後,注入資產推動上市公司重組,這是十幾年前就定下的計劃。

與蘭州黃河合資經營黃河、青海湖啤酒的嘉士伯,到底是藉機徹底退出,還是接盤這些資產?

這樣的抉擇,嘉士伯中國面臨過好幾次。啤酒花賣殼給同濟堂之時,它收購了烏蘇啤酒;面對西藏發展旗下的拉薩啤酒時候,嘉士伯早已萌生退意,儘管,折騰幾年仍未成功。

從早期的投資、不控股,深耕西部、廣撒網,到如今將所有啤酒業務集中到重慶啤酒,嘉士伯中國的策略調整,都只有一個目的,留在中國啤酒市場的牌桌上。

然而,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中國啤酒行業從“一城一啤”過渡至“五強爭霸”,市場爭奪從大魚吃小魚,進入大魚吃大魚、快魚吃慢魚的階段。面對傳統豪強華潤啤酒、青島啤酒、百威英博以及近年的增長新星燕京啤酒,嘉士伯中國和重慶啤酒,還有多大的機會?

蘭州黃河終易主

最近,蘭州黃河正在籌劃控制權變更。實際控制人楊世江及新盛工貿,將其持有的上市公司控股股東新盛投資50.7%股權,轉讓給公司二股東湖南昱成。

目前,湖南昱成已持有新盛投資49.3%股權,並直接持有上市公司5%的股份;交易完成後,將直接和間接持有蘭州黃河26.5%的股份,成爲實際控制方。蘭州黃河創始人楊紀強、楊世江家族,套現離場。

這一天,湖南昱成和它背後的譚嶽鑫,足足等了16年。2008年,譚嶽鑫旗下公司首次進入蘭州黃河,並約定對上市公司進行重組。然而,借殼上市遲遲未能推進,三方對簿公堂數年。直到2024年底,這場穿越時空的交易,終於撥雲見月。

譚嶽鑫入主後,大概率要繼續注入資產。作爲一家股權投資平臺,湖南昱成旗下資產分佈在醫療健康、環保、房地產、商管、物業、電梯、教育、養老等領域,規模龐大。

也許就在不久的將來,啤酒上市公司蘭州黃河(000929.SZ),將成爲歷史。

啤酒“西北王”蘭州黃河,旗下擁有“黃河”、“青海湖”兩大知名啤酒品牌,早年足以與青島啤酒、燕京啤酒、重慶啤酒(600132.SH)分庭抗禮。1999年即登陸深交所,2008年達到業績巔峰,全年營收破10億元。

隨着中國啤酒市場從“一城一啤”的初級階段,過渡至全國市場、分區割據的成熟階段,市場集中度大幅提升,中小啤酒廠商的日子愈發難過。

公司營業收入連年下滑,已經連續6年扣非虧損;2023年啤酒毛利率更是降至11.57%。2024年前三季度,營業收入1.78億元、歸母淨利潤-3868.38萬元,分別同比下降10.41%和445.30%。

無奈之下,這家啤酒上市公司謀劃轉型預調酒和飲料,並把大部分精力放到了炒股上,多年以來公司業績與股市動盪相綁定。

所以,易主之後注入新資產,不失爲公司的命運轉機。

當然,黃河、青海湖這些啤酒品牌的沉浮背後,尷尬的不僅有蘭州黃河,也包括國際啤酒巨頭嘉士伯。

2004年,嘉士伯中國入股蘭州黃河旗下的主要啤酒公司天水黃河嘉釀、酒泉西部啤酒、蘭州黃河嘉釀、青海黃河嘉釀,均持股50%;上市公司以50%的持股,擁有60%表決權。

蘭州黃河迎來新主人和新的業務規劃,啤酒業務何去何從?嘉士伯的持股如何處置?更爲關鍵的是,在接下來的動盪中,嘉士伯中國有多大的自主權?

嘉士伯中國策

嘉士伯在中國市場的投資、不控股策略,直接導致了在蘭州黃河啤酒業務處置上的被動。

早在1978年,嘉士伯便注意到了當時方興未艾的中國啤酒市場,到香港設立分公司,負責在香港和中國內地的業務。嘉士伯進入中國市場,可能比百威英博都早。

不過,當時的嘉士伯只能算是一個觀察者,並未深度參與其中。直到,中國啤酒市場在地方啤酒品牌們全面崛起中逐漸壯大,在百威英博等國際同行爭相進入中國市場後,它纔在1995年,踏着謹慎的步伐,緩緩進入。

面對本地傳統巨頭青島啤酒(600600.SH),以及外資巨頭百威英博和後起之秀華潤啤酒的瘋狂併購,嘉士伯剛開始的幾年並不順利。

甚至,在1999年前後,嘉士伯內部認真討論過是否退出中國市場的問題,2000年還把所持的上海啤酒75%股權轉讓給了青島啤酒。

最終,嘉士伯通過調整策略,留了下來。一方面,避開其他巨頭深耕的東部市場,重點佈局中國西部;另一方面,不同於百威英博、華潤啤酒(00291.HK)大手筆的收購、整合,嘉士伯中國甘當一個戰略投資者。

其先後與啤酒花、蘭州黃河、西藏發展等上市公司形成戰略聯盟,入股它們旗下的啤酒公司,扶持烏蘇、黃河、青海湖、拉薩等啤酒品牌,同時引入和收購了幾個品牌。

通過這種差異化競爭策略,嘉士伯得以留在了中國啤酒市場的牌桌上,但過得並不算好。

這背後的原因衆多,其中,最根本的癥結在於,嘉士伯並未掌握那些合資啤酒公司的控制權。合作的3家上市公司,都是“扶不起的阿斗”,對此嘉士伯幾乎毫無辦法。

啤酒花2016年賣殼給同濟堂,當時的嘉士伯中國,接手了旗下的烏蘇啤酒和啤酒花相關資產。

蘭州黃河,主營業務疲弱,醉心於炒股,兩大股東因借殼等事項內鬥多年,各類訴訟纏身,直到最近才終於看到一撇曙光。

西藏發展(000752.SZ),前法人代表、董事長王承波犯背信損害上市公司利益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五年。如今,因深陷債務糾紛,公司正處於重整馬拉松之中。

與嘉士伯合作經營啤酒業務的這3家上市公司,悉數命途多舛,這恐怕很難說是運氣問題。

策略再調整

中國啤酒市場風起雲涌,全球啤酒市場,競爭、整合更爲激盪。

世界排名前十的啤酒公司中的五家,安海斯-布希、英特布魯、安貝夫、南非、米勒,經過多次合併,重組爲百威英博。

這對嘉士伯等落單的全球啤酒巨頭們,造成了非常大的壓力。

數據顯示,2024年前三季度,嘉士伯集團實現銷量350萬千升,同比下降0.2%,其中啤酒銷量287萬千升,同比下降1.3%,營業收入204.76億丹麥克朗(約合人民幣210億元),同比增長僅0.9%。

所以,面對誘人的中國市場,即便飽受挫折,嘉士伯也不敢輕言放手。中國已經是嘉士伯集團在全球最大的市場,在公司面向2027年的“揚帆27”戰略中,“繼續在中國取得成功”被列爲戰略重點之一。

在市場競爭中處於被動的嘉士伯中國,早已再度開啓戰略調整。

以前的策略是投資、不控股,分散經營,輸出技術、管理和品牌經驗。現在,則是集中所有資源,親自操盤一家啤酒產業運作平臺——重慶啤酒。

熟悉啤酒行業和資本市場的人,對這家公司都不會陌生。重慶啤酒早年是當之無愧的啤酒“西南王”,但更大的名氣,來自經徐翔等人炒作的妖股經歷。這個標的,曾讓衆多中小投資者“關燈吃麪”,令資本市場聞之色變。

2008年,嘉士伯通過收購蘇紐啤酒拿下重慶啤酒17.46%的股份,2010年增持,2013年繼續收購股份,成爲重慶啤酒的控股股東。2020年,嘉士伯中國將旗下大部分啤酒業務注入到重慶啤酒,形成了如今的啤酒運作平臺。

一邊將資源集中到重慶啤酒,一邊謀劃退出那些與其他上市公司合作的啤酒業務。只是,後來的退出計劃,並沒有當初接盤烏蘇啤酒那麼容易。

2021年,嘉士伯計劃將所持拉薩啤酒50%股權轉讓給金脈青楓,因故未能達成。去年3月,嘉士伯找到了接盤方道合實業,可拉薩啤酒方面拒絕配合簽發出資證明、申請辦理股東變更登記。

西藏發展的理由是,按照相關協議,嘉士伯的股權轉讓行爲,未得到公司的書面同意,轉讓行爲無效。

爲此,各方之間展開了長期的拉鋸式訴訟。今年7月,拉薩中院做出一審判決:撤銷嘉士伯與道合實業簽訂的相關股權轉讓協議;西藏發展對嘉士伯持有的拉薩啤酒50%股權,享有同等條件下優先購買權。

嘉士伯中國從拉薩啤酒脫身的計劃,一直擱置至今。

相對而言,西藏發展旗下的拉薩啤酒,還算是優質資源,去年銷售3.37億元,淨利潤8750.20萬元。而蘭州黃河旗下的啤酒業務,去年收入合計兩個多億,虧了1000多萬元,嘉士伯還有什麼留戀的理由呢?

重啤能否挑大樑?

如果說,脫手拉薩啤酒和黃河、青海湖啤酒是既定策略,那麼,集中資源打造的重慶啤酒,能否獨挑嘉士伯中國的大梁?

2013年,中國啤酒市場產銷量達到巔峰,隨後便是幾年猛烈的行業調整期。2016年以來,隨着一輪以高端化爲主線的行業復甦,百威英博、青島啤酒以及逐漸補齊高端化短板的華潤啤酒,都成爲大贏家,市場規模大幅提升。燕京啤酒和嘉士伯,略顯遜色。

2016年,華潤啤酒、青島啤酒、百威英博、燕京啤酒、嘉士伯的市場份額分別爲25.9%、17.6%、16.2%、10.0%、5.0%。到2022年,啤酒五強的座次沒變,各自市場份額則變成了31.9%、22.9%、19.5%、10.3%、7.4%。

最近兩年,連沉寂多年的燕京啤酒(000729.SZ)也逐漸支棱了起來,憑藉U8等核心大單品,打了一場漂亮的翻身仗,成爲2023年以來的啤酒增長王,接下來,修復盈利能力,也在預期之中。

那麼,中國啤酒五強爭霸格局之中,嘉士伯中國略顯落寞。

重慶啤酒,作爲嘉士伯中國最主要的啤酒產業運作平臺,下轄26家啤酒廠,擁有嘉士伯、樂堡、1664以及烏蘇、重慶等多層次的品牌矩陣。

在新時期,重慶啤酒藉助嘉士伯在品牌和渠道運作上的經驗,一反之前的保守常態,變得極富創造力甚至是有點激進了。

重慶啤酒旗下,基本每個品牌都有自己的代言人,樂堡-GAI與Asen,1664-於適,夏日紛-趙露思,重啤-田亮,大理啤酒-吉克雋逸,風花雪月-房東的貓等等,整體陣容絲毫不比燕京啤酒弱。

爲了補齊精釀啤酒的短板,重慶啤酒收購京A,開了中國啤酒巨頭收購本土精釀品牌的先河。

還創新性地引入了場景化的市場策略,重慶啤酒+火鍋,烏蘇啤酒+燒烤,爲此公司直接到上海開了一家燒烤店,烏蘇烤。

啤酒運營,從品牌到渠道,重慶啤酒能做的基本都做了,很多策略還走在了行業前列。但是,從目前的業務和業績表現來看,效果並不突出。

今年前三季度,公司營業收入130.63億元,同比增長0.26%,歸母淨利潤13.32億元,同比下降0.90%。其中Q3,公司營業收入42.02億元、歸母淨利潤4.31億元,分別同比下降7.11%和10.10%。

除了啤酒市場收縮等行業性的原因之外,這仍然跟嘉士伯此前多年執行的中國策略有關。嘉士伯中國重點佈局的西部市場,本身就是中國消費的次級市場,價值有限;當公司想向高能級市場進發的時候,比如,到廣東佛山設立工廠,卻無法迴避華潤啤酒、百威英博的猛烈狙擊——早已沒有增量市場了,只有此消彼長的存量爭奪。

正當嘉士伯中國和重慶啤酒對市場無可奈何的時候,偏偏又後院起火。

參股子公司重慶嘉威的控股方鈺鑫集團,指責嘉士伯中國和重慶啤酒雪藏“山城”品牌,此事今年以來鬧得沸沸揚揚。在此之前,因鈺鑫集團佔用重慶嘉威的資金,雙方已經對簿公堂數年。

嘉士伯重慶啤酒與鈺鑫集團關於山城啤酒的爭端,完全可以看作是嘉士伯中國策後遺症的集合點。投資不控股,合作方不靠譜,市場收縮,反低端化,最終,幾根導火索,綁到了山城啤酒身上,也對重慶啤酒造成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