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掘金新興產業 公募瞄準“硬科技”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易妍君 廣州報道

當“硬科技”+“高端製造”成爲打造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抓手,相關產業鏈愈發受到機構投資者的重視。

今年以來,公募基金推出了一系列含“科”量較高的產品:如大中型基金公司相繼成立了科創100增強ETF、信息技術ETF、芯片ETF、通信設備ETF、半導體材料設備ETF等產品,還有基金公司推出了高端裝備、數字經濟方向的主動型基金。同時,主動權益基金也在加倉“硬科技”、“高端製造”板塊。

總體而言,公募基金已步入加速佈局“硬科技”產業鏈的階段。截至7月16日,僅WIND高端裝備製造概念主題基金的數量就有2624只。

另據WIND統計數據,截至2023年末,公募基金持倉科創板股票的總市值超過7600億元,遠超2022年末的5955億元。

展望未來,多位受訪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他們相對看好以國防軍工、半導體、AI、機器人、新能源等爲代表的“硬科技”方向。

持續豐富產品線

目前,“硬科技”的代表性領域包括光電芯片、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生物技術、信息技術、新材料、新能源、智能製造等。在機構看來,這些關鍵核心技術所賦能的高附加值製造行業即爲硬科技製造領域。

在資本市場上,看好上述領域的基金公司正抓緊佈局相關指數產品。

6月以來,景順長城科創板50指數基金、華安基金上證科創板新一代信息技術聯接基金、南方上證科創板100聯接基金、廣發科創板100增強策略ETF、易方達科創板100增強策略100ETF先後成立。

2月——5月期間,天弘基金、華安基金各自成立了1只科創板50指數基金、科創板50聯接基金,天弘基金、永盈基金還分別成立了科創板100指數增強基金,華夏基金、華泰柏瑞基金則分別推出了科創板100聯接基金。

此外,上半年成立的科創主題基金還包括:嘉實科創板生物醫藥聯接基金、南方科創板新材料聯接基金、匯添富科創板芯片指數基金、工銀科創板50ETF、易方達科創板芯片指數基金等。

與此同時,還有基金管理人瞄準科創、高端製造、數字經濟領域,佈局了主動型產品。

例如,3月以來,中加科技創新、國壽安保數字經濟、國泰君安科創板量化選股、興銀先進製造智選、財通數字經濟智選、博時科技驅動、華商數字經濟、國聯先進製造等主動權益基金先後成立。

總體上,WIND統計數據顯示,截至7月16日,全市場共有26只(不同份額分開計算,下同)人工智能主題基金(基金名稱中含有“人工智能”),193只科創板概念基金。而WIND高端裝備製造概念主題基金則多達2624只。

加倉“硬科技”

除了產品層面的動作,今年以來,部分主動權益基金加倉“硬科技”“高端製造”相關板塊的動作比較明顯。

以長期投資信息技術行業的東吳移動互聯混合基金爲例,根據該基金最新公佈的二季報數據,今年一季度末,該基金以AI算力及應用、電子半導體以及汽車智能化三大方向配置爲主,其中AI算力配置比例相對較高。二季度,該基金加大了與AI相關的電子半導體配置。

反映到業績上,由於二季度AI算力有相對較好表現、6月份以來A股電子半導體表現較好,東吳移動互聯混合基金二季度的回報率達到11%。同期,滬深300指數下跌了2.14%。

而二季度回報率爲8.9%的東方阿爾法優勢產業,在二季度加倉了多隻電子元件及設備行業個股和多隻通信設備行業個股。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從持倉科創板股票的情況,也能窺探公募基金佈局“硬科技”的進展。

科創板自成立以來始終堅持“硬科技”定位。6月19日,證監會發布《關於深化科創板改革 服務科技創新和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八條措施》。其中第一條措施即爲:強化科創板“硬科技”定位。

截至2024年6月12日,科創板共有573家上市公司中,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高端裝備製造行業公司合計佔比超過80%。其中,科創板高端裝備製造公司超過120家,集成電路、生物醫藥公司數量均超過110家。

根據WIND統計數據,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基金、基金管理公司共重倉持有486家科創板公司。其中,中微公司、金山辦公、傳音控股是最受歡迎的3只個股,分別被369、369、308只基金重倉持有。此外,公募基金重倉持股市值排名前三的科創板個股分別是中微公司、中芯國際、海光信息,分別持有261億元、242億元和201億元。

整體而言,截至2023年末,公募基金持倉科創板股票的總市值超過7600億元;2022年年末,公募基金持倉科創板總市值爲5955億元。

博時基金權益投資四部投資總監助理兼基金經理肖瑞瑾認爲,未來公募基金等機構投資者將持續增加投資科創板市場。

肖瑞瑾分析,首先,科創板市場的機構投資者持倉佔比仍有較大提升空間。其次,目前機構投資者參與科創板市場仍然以被動投資爲主,主動投資仍有較大發展空間。最後,新質生產力的快速發展要求機構投資者持續加大科創板市場投資力度,科創板市場是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培育地,隨着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的不斷涌現,也將在二級市場誕生豐富的投資機會,這要求機構投資者不斷提升相關投研能力和加大投資力度。

未來看好半導體、AI、新能源

對於公募基金而言,若在當下談論A股未來的投資機會,“硬科技”、“高端製造”幾乎是繞不開的話題。

“製造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在中美競爭加劇、逆全球化趨勢加速的背景下,我國實施製造強國戰略,突破高技術領域卡脖子環節,實現轉型升級和跨越發展的任務緊迫。製造相關產業的成長路徑也將從人口紅利向工程師紅利轉換,逐步向價值鏈上游發展。”民生加銀基金經理李君海向記者指出。

對應到投資方向上,李君海看好以國防軍工、半導體、AI、機器人、新能源等爲代表的“硬科技”方向。

東方阿爾法優勢產業基金經理唐雷同樣看好AI算力、消費電子、半導體行業的投資機會。

對於算力板塊,摩根士丹利基金權益投資部副總監、大摩數字經濟基金經理雷志勇分析,近期,全球算力相關企業股價表現亮眼背後隱含了投資者對未來算力需求的樂觀。

“一方面,現階段AI的發展已經拉動了算力需求的增長,相關公司業績增速實現上行;另一方面,產業參與者對算力的投入依然在擴大,短期內還看不到算力需求的‘天花板’,因此現階段來看,算力需求的可持續性仍然較好。”他指出。

雷志勇表示,以算力爲代表的人工智能標的,短期具備業績支撐,中長期需求預期也較好,其將繼續重點關注和挖掘其中優質企業。

此外,關於AI領域的投資策略,東吳移動互聯混合基金經理劉元海談道,由於這一輪全球科技創新驅動力來自於AI人工智能,因此未來科技股投資策略核心點或是擁抱AI,誰的AI含量高,誰的投資機會或許就比較大。去年至今AI算力表現比較強,未來AI算力需求有望保持快速增長態勢,AI 算力或許仍然存在投資機會。

站在當前時間點,劉元海更爲關注AI應用的投資機會,具體包括四個方向:一是AI大模型在端側落地驅動AI硬件時代的開啓,可關注電子半導體等;二是AI 技術在智能駕駛領域的應用,如汽車智能駕駛產業鏈等;三是AI 人形機器人;四是擁抱AI的軟件公司。從中短期看,其更爲關注前兩個AI應用有望帶來的投資機會。

另外,金鷹基金楊剛預期,下半年,伴隨行業訂單逐步加快落定,軍工板塊或有望真正迎來估值和業績修復下的雙輪驅動機會,並有望跨年度演繹行業性β的可能,而因前期特殊的行業因素導致的當期財報或仍相對偏弱的現實,或正提供了至少從2—3年維度看的一個相對不錯的投資良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