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徵關稅將對美國降通脹形成反噬——“維護經濟全球化,促進世界經濟普惠包容發展”系列評論之三

加徵關稅將對美國降通脹形成反噬

——“維護經濟全球化,促進世界經濟普惠包容發展”系列評論之三

今年一季度,美國的個人消費支出平減指數(PCE)、核心PCE環比年化增長率分別爲3.4%、3.7%,創過往四個季度高點;4月份,美國的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升3.4%、環比上升0.3%。這一輪始於疫情期間的美國高通脹,屬於成本推動型與需求拉動型的複合通脹。隨着美聯儲多輪次加息操作,美國通脹率看似進入下降通道,但從實踐看,加徵關稅將對美國降通脹努力形成反噬。

從需求看,美國爲了應對新冠疫情所採取的超常規量化寬鬆政策,一度導致需求擴張過快,引發工資—通脹螺旋式加快上升,這是導致疫情期間美國通脹率創近40年新高的重要因素。目前,隨着美聯儲貨幣政策加快調整,需求因素的影響有所衰減;但反映住房需求的房租價格等增速仍明顯高於疫情前水平,限制通脹率回落的因素依然存在。

從成本看,美國此輪通脹既與疫情導致全球產供鏈阻滯擡升生產流通成本有關,也與美國單方挑起貿易保護主義,擾亂全球市場競爭秩序密切相關。2018年以來,美國對自中國進口商品加徵多輪關稅,而承擔關稅成本的美國進口代理商、批發零售商則紛紛將這一壓力以“漲價”形式轉嫁給下游生產者和終端消費者,對美國高通脹起到了“推波助瀾”“火上澆油”的效果,導致其最高通脹率一度達10%左右,核心PCE指數也接近6%。

近一段時間以來,有些美國政客鼓譟中國新能源產品“產能過剩”,還把新能源汽車等產業競爭力與所謂“政府補貼”掛鉤關聯;5月14日,美國宣佈對自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等產品加徵關稅,這充分說明,所謂的過剩也好,補貼也罷,不過是爲美國“保護主義大棒”故伎再施做鋪墊罷了。實際上,加徵關稅,百害無一利。一方面,加徵關稅長期看無助於美國自身產業發展。全球經濟繁榮發展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發展起來的,人爲設置貿易壁壘將打亂資源要素配置、阻斷產業鏈供應鏈、阻礙美國內產業充分競爭,雖能得益一時,長遠看則不利於本國產業發展。目前,全球知名整車企業或整機企業的配套商名單中涉及大量非本國企業,這種融合互鑑是推動產業創新的重要驅動力。由此可見,無論是以“去風險化”爲名割裂產業鏈供應鏈,還是以單方加徵關稅、擡高壁壘方式削弱他國商品競爭力,都是狹隘和短視的,非但無法強化自身產業競爭力,反而會遲滯優勝劣汰,影響產業長遠發展。另一方面,加徵關稅反噬美國降低通脹工作。歷史告訴我們,在全球範圍內高效配置資源要素、順應比較優勢等經濟規律開展國際貿易,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進福祉的重要方式。全美零售商聯合會政府關係負責人表示,在消費者繼續抗擊通貨膨脹的時候,本屆政府最不應該做的事情就是對進口產品額外加稅,這些稅款將由美國進口商支付,最終則將由美國消費者承擔。美國加徵關稅的行爲,將導致其通脹居高難下,無疑會直接影響其國內投資者和消費者信心,進而削弱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作者:國家發展改革委 金軒)